一、重要意义
青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和创新动力,进入新时代,青年思想意识多样多变特征愈加明显,新形势下,探索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构建纵横联动、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青年思政”工作格局是事关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是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现实需要。“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远考虑,将青年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考量。抓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有助于为党的青年工作提供思想保障。
二是弘扬践行“新时代卓越山东电力奋斗观”的必要举措。树立终生奋斗思想,通过弘扬新时代卓越山东电力奋斗观,把青年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贯通企业价值、创新价值与人生价值,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障。
三是创新实施“支部强在连上”思政实践的有力抓手。聚焦“党建是做人的工作”,坚持“支部建在连上,更要强在连上”,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工作始终,实行“青年点单、支部领单、组织派单”,结合“上网、进门、走心”思政模式,抓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聚焦青年员工思想特征,注重青年员工工作生活实际需求,采取主动服务和赋能成长的方式,探索以理论武装为根基,以价值引领为导向,以实践练兵为关键,以双向评价为依托的“唱、念、做、打”青年思想引领路径。
(一)唱——加强理论武装,唱响“主旋律”
1.强化政治引领。开发党建课程。围绕党史、国史、企业文化、专业技术和经验传承等主题,由青年讲师从同龄人的视角开发微党课、微团课,深入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帮助青年更好理解和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甄选资源推送。甄选“学习强国”、国网学堂、央视频、抖音等平台资源,快速推送时事新闻、传统文化、行业尖端、模范事迹等具备明确价值导向的优质信息。信息即时传播。网站首页设置专题版块,通过楼宇显示屏播放政策解析、热点话题等短平快的视频内容,面向青年群体广泛宣传党的政策主张、理论成果,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营造积极的信息环境。
2.创建青春基地。建设青年活动阵地。建设“风生水起”青年活动室,通过党建引领汇心、创新理论汇学、研讨交流汇智,将青年活动室建设成网聚青年、团聚青年、智聚青年的青马思想“样板间”。组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注重精细化管理,每月下发理论学习要点,定期组织研讨会和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青年积极思考、深入交流,切实提升政治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坚持党建带团建。深化党支部、团支部联建共建,围绕青年员工普遍关心的重点内容,签订双向共建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念——强化价值引领,念好“传承经”
1.培育价值体系。讲好“初心课”。充分利用“红色地图”,策划并实施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缅怀革命先烈等红色文化传承活动,让青年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坚定初心使命。讲好“文化课”。因地制宜设置“国学文化角”,从日常文化、文明礼仪入手,用年轻化语态、数字化传播方式吸引青年受众,春风化雨浸润青年。讲好“纪律课”。以开展算好人生“七笔账”为契机,以党纪为尺衡量言行,扣好“第一颗扣子”,在“青春账本”上记下遵纪守法的每一笔,以党的初心引领青春的方向。
2.发挥榜样力量。策划主题活动。策划“追随前辈足迹”主题活动,组织老员工、新青年“时空对话”,引导青年员工在电网建设、救灾抢险、优质服务、创新改革等工作中扛旗争先,争当“王杰式”好青年。建立楷模档案。宣传展示爱岗敬业优秀青年,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举办青年楷模故事分享会和经验交流会,激发青年员工“干最好”的专业水平、“争第一”的业绩贡献。强化“线上帮带”。利用办公邮件、私密信箱等多种渠道,设立专门的青年服务热线,以及时收集回应青年员工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视频、语音等方式,实时进行跨专业协作、专家在线答疑以及导师“传帮带”,确保互动实时性、有效性。
(三)做——深化实践练兵,做好“新文章”
1.激发创新活力。选配“思想导师”。在“师带徒”基础上,配置青年思想导师,主动融入青年朋友圈、进入青年话题圈,指导青年员工开展技能培训、交流研讨、创新联建等创新工作。深化创新创效。依托“滴滴创客”全员平台,推动在有条件的生产建设、项目一线、班组站所等设置“创新小组”,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激励青年员工扎根一线、创新创效。探索“青春合伙人”模式。探索实施自组织自服务的“青春合伙人”模式,以项目开展、兴趣爱好等方向为基础,通过合伙人内部轮值负责、专业部门管理融合等方式,提升青年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
2.引领岗位建功。推行青年揭榜挂帅项目。各部门发布生产服务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纳入“问题项目池”,青年个人或团队,自主选择意向项目,经项目申报部门审核通过后由青年团队承担协调攻坚任务,推动青年能力素质提升。整合优化青年志愿服务。深化“青春光明行”志愿服务,结合共产党员服务队重点工作项目,筹划并实施一系列用电安全教育、文明行为宣传等线上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志愿服务针对性、广泛性。搭建青年技能提升平台。深入开展“青春建功”行动,将青年技能培养与安全生产、供电服务和创新创效等核心任务紧密结合,引导青年成为安全卫士、服务之星、科技尖兵、青创先锋。通过重大项目保电、急难险重任务展现青春风采。
(四)打——构建评价体系,打好“综合分”
1.设计多维评价体系。设置客观评价标准。以理论学习、技能提升、党团活动、创新创效四个方面作为评价,全面评估青年员工在各类竞赛调考、技能等级、滴滴创客、党团活动等方面的参与度和成果表现。设置主观评价标准。以“吸引力”为标准,即活动规划是否考虑到大多数青年员工的兴趣和爱好;以“实用性”为标准,评估参与活动是否能促进专业技能或实质性提升;以“延续性”为标准,对于效果显著的活动,探讨建立长效机制,做实“后半篇文章”。
2.建立双向反馈机制。积分管理精准画像。季度内采用“六角雷达图”对青年能力进行客观评价画像,年度内结合全体青年积分情况,横向比对青年群体的成长差异;跨年度结合青年个人的各年度积分情况,纵向比对青年个体成长差异,精准助力青年员工成长。优先推荐评先树优。通过多种渠道晾晒积分排行榜,构建“选、育、推”“三年长跑”计划,在推选劳模先进、技术能手、党团荣誉、发展入党等过程中优先推荐,个人积分同步作为评估青年员工晋升、绩效评价等级及选拔兼职团干部的关键参考指标。
三、主要成效
一是形成了一套青年思政工作“路线图”。形成“唱、念、做、打”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路径,通过科学有效的思想引导路径,激发青年内生动力、行动效率和团队意识,实现“要我干”转向“我要干”的根本转变。
二是培育了一批青年思政创新“好课程”。坚持把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职工队伍建设有机融合,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分量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开发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大讲堂”荣获国网济宁供电公司“金牌课程”。
三是锻造了一支青年员工奋斗“生力军”。青年生力军、主力军作用发挥愈加凸显,涌现出了国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孟德彦、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刘鹏、济宁市青年技术能手洪迪、任城区道德模范陈志浩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形成了先进青年群像。
(文/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市任城区供电公司 梅文倩 李晓龙 东海 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