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山里有个家

发布时间:2025-08-20 17:56:08 作者:林杰 潘春斌 王欣 邹海生 郭雪红

  “卡房村,现在成为了我第二个家。能够实实在在帮助到村里的老百姓,我感到很欣慰也很开心。”这是章艺凡同志经常说的话。

  时间回溯到2022年。当国网新县供电公司党员章艺凡同志被任命为驻新县卡房乡卡房村第一书记的那一刻,她的内心就已经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她对卡房村的坚守,印证了自己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

初到卡房,她拿出实际行动赢得认可

  2022年9月5日,章艺凡正式踏上了她的驻村之路。

  “既然去,就去最锻炼人的地方。”想到这里,章艺凡咬咬牙,驻村的决心更加坚定。她坦言道,虽然自己是新县本地人,但在驻村之前,也就去过卡房一次。卡房乡地处大别山腹地,路途遥远,开车得花1个多小时跑50公里山路才能到达,算是新县最远最难走的乡镇之一。

  初到卡房村的章艺凡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下手。为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了解村民生活状况,章艺凡在村支书和村干部指导下“恶补”了驻村工作相关的知识,对全村20个村民组进行逐一走访入户,实地了解情况。刚开始,她也想家,但她觉得没时间去矫情,迅速投身到工作中去。

  章艺凡从之前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驻村“小白”,到现在对每一户脱贫户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各项驻村工作也得心应手,其间付出的心血汗水是难以想象的。她坦言道,刚参加驻村工作的时候,一个星期内就走访了70多家脱贫户,甚至当年9月到11月之间的周末都未曾休息,紧张的工作节奏也让她很快进入“角色”。

  现在,每次路过村民家门口,村民都会热情地招呼她来家里做客,而章艺凡也能清楚地说出该户人家的家庭状况。这一坚持,就是两年,直到现在。章艺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认可,与村支书李鸣等村两委一起,谋划着全村的振兴之路。

心系村民,她献出一片真心服务百姓

  对于章艺凡来说,村民们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值得被呵护和关爱。她用半年时间,走遍了全村20个村民组575户人家,熟悉每一户脱贫户的家庭状况。在她看来,这是开展驻村工作的“基本功”。

  她曾说:“我们卡房村有122户脱贫户需要重点关注。正常人之间相互认识都需要很久,更别说要取得监测户们的信任并帮助他。为了‘破冰’,去一两次肯定是不够,需要长期地坚持和倾情地付出,才能更好地帮助到他们。”

  卡房村的监测户林绍兴由于早些年身体不适,便不能干重活,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收入。尽管如此,林绍兴依然很有孝心,把自己老母亲照顾得非常周到。

  在了解到林绍兴家庭情况后,章艺凡与村干部经常为其送生活必需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经多次走访了解后,村里为林绍兴申请了低保和大病救助;并聘用其为光伏电站和香菇大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运维工作保洁。

  章艺凡对笔者说:“老百姓是最淳朴的,也是最容易满足的。这点我经过了这几年的驻村工作后深有体会。只要你真心为老百姓好,真心为村里做贡献、谋发展,大多数村民都会发自内心地认同你、尊重你、支持你。”

  对于驻村工作,章艺凡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乡村振兴发展就像一个接力棒一样,是一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过程。只有打好基础,把乡村建设好,这样才能有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乡村也才会越来越好。

凝聚合力,她通过集体产业赋能发展

  为加快乡村振兴,章艺凡和村干部们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发展集体产业上,以此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卡房村香菇大棚的建成,为乡村振兴事业又增添了新动力。香菇大棚由国家项目资金投资73.5万元,占地3亩,可实现自动温度、湿度及水冷系统调节,可培植15000棒菌棒。大棚不仅带动了周遭村民的就业,也丰富了集体经济。

  2023年10月,香菇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收获。但由于大家对于香菇种植的了解不够深入,错误预估了产量,再加上当地的消费能力有限,产出的高品质香菇出现了滞销。

  在得知香菇滞销的消息后,国网新县供电公司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立即行动,与章艺凡组织职工购买卡房村的香菇、茶油、蜂蜜等一系列助农产品。最后,滞销的400斤香菇全部售出,甚至供不应求。这极大提振了章艺凡和村干部们的信心。

  不仅如此,国网新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和章艺凡的共同争取到了2024年度对外捐赠项目,计划为卡房村建设一座占地500平米的高标准香菇大棚2号,预计于2024年9月落地建成,在提升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当地更多的留守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

  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国网新县供电公司与卡房村村委多次开会商讨,对于乡村振兴工作达成了一致共识:要充分发挥供电公司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通过电力人自己的方式赋能乡村振兴。

  国网新县供电公司通过对外捐赠项目,为卡房村投资15万元建设了一座光伏发电项目,每月通过光伏发电收益资金用于村集体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2023年8月,光伏电站圆满落地发电。“阳光银行”正式交到了卡房村老百姓的手中。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近年来,我们在持续加大卡房全乡的供电设施投入,着力打通卡房与郭家河的10千伏联络线,提升卡房乡整体的供电可靠性。”新县卡房供电服务站负责人胡小坤说道。

  (文/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县供电公司 林杰 潘春斌 王欣 邹海生 郭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