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坚守 托起山村孩子的大学梦

——红马甲:希望与光芒,梦想与坚持

发布时间:2025-08-20 18:23:46 作者:王义 方明 叶旭红 刘海乐 仇梦颖

  多年以后,国网滁州市城郊供电公司的梁莹,仍会想起第一次穿着党员服务队红马甲,到施集学校慰问留守儿童时的那个早晨。

  那是2016年,梁莹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那一次,梁莹就被班上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吸引,不同于其他孩子与“红马甲”们交流时的活泼,她坐得笔直端正,明亮的眼眸里怯怯的,有些自卑。

  校长将梁莹拉到一边,指着结对资助名单上的一个名字:李乐乐。向她讲述了这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女孩的故事,原来乐乐的生父在她还没懂事的时候就抛弃了她们母女俩,妈妈含辛茹苦地将乐乐拉扯大,母女俩过得不容易,前几年乐乐妈妈回到施集井楠,嫁给了村里的一个残疾人,家里靠妈妈务农,继父接点手工活维持生计。但好景不长,在一个凄冷的早晨,乐乐妈妈抛下她离家出走了,乐乐从家里一路追到村口,站在空旷的大马路上哭喊着也没能喊回妈妈。老实憨厚的继父仍然视她如亲生,村里为老李安排了一份手工活,他总是向工友们讨教些关于教育和拉近孩子关系的问题,乐乐与父亲相依为命,但成绩很好。因为家庭经济收入低,学校把她列入了资助名单。

  听校长说完,梁莹沉思片刻后,要来了乐乐家的地址,此后她慢慢与这些山区孩子连接上了命运的纽带,走进了他们单纯又灵动的世界,走入了乐乐的生活……

  往后每次乘车路过施集镇井楠村,梁莹总会习惯性地透过车窗望向井楠村的茶山,她的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乐乐的稚嫩又不失懂事的眼神。自从公司在南谯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开展光明驿站行动,进校慰问困难学生和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对于梁莹等红马甲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梁盈和同事们喜欢去看望山村的孩子,她们总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山区孩子眼眸里的细微变化。面对像乐乐这样的孩子,她时常思考,除了为他们送去物质上的帮助,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也许真挚的陪伴与关怀,比送些柴米油盐,更能慰藉这些幼小的心灵。

  一转眼,已过去5年,在红马甲们的陪伴下,乐乐上了初中,2021年春,乐乐初三。

  离中考仅剩两个月,梁莹和同事们到这些临近中考的被资助的孩子家,为他们加油打气。见到红马甲们,老李老远便拄着拐杖迎出来,多年的帮扶让红马甲们和乐乐家早已熟络,每次老李总会笑盈盈地说着:“这次考试乐乐又是全校前三名”“老师说只要她保持住,准能考上滁州一中……”“等乐乐考上了大学就不用和我一样的苦啦!”然而这次不同往日,老李忧郁地说:“最近乐乐的成绩下滑得厉害,老师说她状态不好。”

  “梁姨,我不想去一中了,去市里要住校,爸爸要一个人在家,高中经济负担也重,我想出去打工。”房间里,乐乐的声音越来越哽咽。一想到要去市里读高中,她放心不下行动不便的父亲,担心家里的负担会越来越重,看着这成熟懂事的孩子,梁莹用手抚摩着孩子的头,鼓励道“乐乐你只管好好学习,我们一定会资助你读完高中,你也不用担心爸爸,有我们呢!”

  2021年的夏天,乐乐不负众望,以施集学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一中。高中三年,乐乐和国网滁州城郊供电公司的哥哥姐姐们没有失去联系,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总在乐乐放假的时候为她送去生活必需品,陪她聊聊天,分享青春期孩子的快乐和忧愁,帮助她在沉重的学习任务之余学会放松……2024年的夏天,在大家的关注下,乐乐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消息传到了公司,员工们又自发组织募捐,并将这份爱心送去给了老李和乐乐。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老李激动地说:“是城郊供电公司的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们把乐乐送进了大学的门啊!”。

  施集井楠村的那条彩虹路,国网滁州市城郊供电公司走来已有八年,梁莹等红马甲们见证了山里孩子的蝶变。八年的坚守,一批又一批的红马甲带着深深的关爱和期许来到山区,帮助孩子们种下梦想的种子,照亮山区孩子前行的路,希望与光芒,梦想与坚持,延续着关于爱的故事。

  (文/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市城郊供电公司 王义 方明 叶旭红 刘海乐 仇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