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果干货、米油面粉、新鲜蔬果……两个大袋子,年货塞得满满当当。一大早,采买结束的胡和永按照约定的时间,踏上了等候在码头的流动电力驿站,准备返程。
与别的驿站不同,流动电力驿站是国网淳安县供电公司升级打造的一种服务模式,在党建引领村网共建电力驿站的基础上,将行驶的车和流动的船改造成流动电力驿站,让电力优质服务在广袤乡村间流淌。
流动电力驿站经上江埠码头驶出,最终停靠在罗溪村村口。随即,身着红色马甲的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余志荣帮忙把年货提下船,一行人又将梯子、线管、开关等工器具搬运下船。
前往罗溪村开展党建志愿服务
云雾遮掩下,罗溪村似乎还未从清晨中苏醒过来。
在国家政策的安排下,罗溪村大部分的村民都搬迁到了岛外居住,只有3户因为老人故土难离不愿搬动,胡和永家就是其中一户。
这个小乡村,位于里商乡北部临湖的湖湾区,整体村落按照南北走向延伸,与乡政府之间有架子岭山脉阻隔,无交通道路,村民外出只能靠水路往返,是名副其实的“孤岛”。以往,胡和永外出采买生活物资总是靠着自家的一艘老旧手摇船。现在,他与流动电力驿站有了“约定”,定期搭乘流动电力驿站上岸。
这个约定,开始于2023年的春天。
2023年3月12日,春雷之后的雨声中,余志荣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急切的声音,“余队长你好,我是罗溪村的胡和永,我刚看到你们的船经过村子,我母亲突发高烧,能不能请你们返回来把我们带到镇上的医院……”
好在及时送医,老人家慢慢康复了起来。余志荣想到,为了服务山区居民用电,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们定期都要走村入户,完全可以利用工作之余来帮助罗溪村的村民,外出采买物资、顺便帮村里的大爷大妈带山货出去卖。
这个约定就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驿站虽小,“五脏俱全”。在流动电力驿站里,移动服务终端、用电安全宣传折页、工具箱、电线等物品一应俱全。农忙时节,流动电力驿站行驶在山间地头,化身成简易的用电业务受理处,工作人员也会把宣传册发给村民,向他们普及用电安全知识。防汛期间,流动电力驿站上的应急电源和电线可以发挥作用,进行临时应急照明。
眼下,年关将近,“房间里的线路有些都老化了,我们上次看过后回所里整理了所需材料就赶紧过来了。”余志荣指着所带的工器具说道。
流动电力驿站开往罗溪村
在胡和永家进行老旧线路整改
胡和永一家人当初移民回来造房子时没有请专业的水电工上门安装,家里所有的线路仅靠6只接线板简单地连接着,1台冰箱、几盏灯、几只电饭煲烧水壶已是家里所有的电器了。91岁的母亲住在一楼西侧的房间,老旧裸露杂乱的线连接着灯泡,夜起开灯时,得摸黑走到门口把灯的插头插到插线板上,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二话不说,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一行人立马开干。拆除老旧线路、安装模数化终端配电箱、装订绝缘阻燃电工套管……一套忙而有序的作业下来,铜线穿过套管,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墙上,经开关连接着节能灯泡。“啪”,一按床边的开关,灯泡立马亮了起来。
每次遇到村民有换灯泡的请求,流动电力驿站工作人员们总是毫不推脱。他们知道,远亲不如近邻,村里大部分都是老人小孩,他们不会换,有些也不敢换。采集运维、业扩新装、安全宣传、故障检修、为特殊群体服务……这些事都是他们的工作内容。
谢绝了胡和永一家人午饭的邀请,余志荣一行人返回水上流动电力驿站,吃完提前准备的干粮后准备前往下一户开展志愿服务。
除电力志愿服务“点亮”特殊用户群体之外,流动电力驿站还依托电力关爱码服务平台,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帮扶”的农村独居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特殊群体24小时无感知监护。同时,紧密结合各偏远山村实际和发展基础,推动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引入,助力好货出山,带动山区增收“共富”。
水上流动电力驿站
通过“流动电力驿站温暖山弯湖岛”公益行动“点亮—关爱—共富”三维度帮扶,促进偏远山区在共富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截至目前,流动电力驿站累计服务时长超5万小时,参与志愿者600余人次,受益对象3000余人次。
下一次,余志荣还会联合“大下姜联合体”一起过来,现场探讨智能蜂箱引入的相关事情,助推罗溪村特色农产品持续化增收。胡和永说,卖山货赚了点钱,下一步要给自己的手摇船升级成电动的,这样来回就更方便了。
此刻,阳光穿过层层云雾,照亮了整个村庄。
(文/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淳安县供电公司 黄夏丽 任毛盼 闫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