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君是国网高青县供电公司常家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徐”,这不仅是因为他的资历深厚,更是因为他那份对工作倔强与执着的态度,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积极探索的倔强背后是创新和发展
2010年一个雪天,徐恩君参加工作第三年,在供电所台区调试采集终端时,目睹了一位值班师傅满身泥水、一瘸一拐的情景。询问之下得知,师傅因台区半夜停电而匆忙送电,不料路上雪滑摔了一跤。这一幕让徐恩君心里五味杂陈,心想如果能实现远程遥控该多好,既省时省力又安全。
然而,十几年前的智能化技术远不如现在发达,很多人对通过配变采集终端控制漏电保护器实现远程停送电的想法持怀疑态度。为了验证这一想法,徐恩君带着厂家跑遍了百余个台区,最后厂家见到他都躲闪不及,生怕被他拉着下乡。在收集了大量数据后,徐恩君对十几个型号的漏电保护器进行了“解剖”,对每个型号的控制线圈零件进行了拆装,甚至闭眼都能清晰想象出这些零件的精确位置。
解决了硬件问题后,他又着手解决软件问题,以MODBUS协议为突破口,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试验,最终成功实现了漏电保护器的指令与数据交互,完成了远程停送电控制。从此,供电所的同事们再也不用顶风冒雪、心急火燎地去送电了。这次经历让徐恩君深刻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用心。
主动创新的倔强背后是初心和担当
徐恩君的倔强不仅体现在面对困难时的勇往直前上,更体现在他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上。2021年夏,供电所报修工单数量突然激增。这些报修工单中普遍反映了一个问题:家中的电灯频繁闪烁,尤其在中午时段更为明显和严重。此外,客户还提到在中午用电高峰时段,家用电器虽然接通电源但无法正常启动。
针对这些问题,徐恩君和同事们进行了排查分析,最终发现是光伏上网导致电压质量不稳定。如何破解这个问题成了大家头疼的难题。有一天,徐恩君在下班回家的途中望着车窗外的快速路时突然灵光一闪:“车辆都有其专属的快速路,那是否也能为光伏建一条‘快车道’呢?”他立即打电话与运检部主任沟通并确认了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受此启发,他们进一步总结提炼了这个想法,探索并提出了“低压专线独立并网模式”的创新并网模式。通过同杆塔架设公用线路和光伏专用线路实现了光伏并网和居民用电的分离。
贴心服务的倔强背后是深情与责任
高青县三面环水,黄河穿境而过,长达46.92公里。徐恩君所在的常家供电所正位于黄河滩迁建区。2023年6月,居民迁出后,土地复垦工作接近尾声。这时,滩区迁建村的党支部书记满头大汗地跑到供电所“已经两个月没下雨了,村里复垦的800亩玉米苗都快旱死了。地里没有机井,只能从黄河取水,现在就缺电了!村里100多户都在村委等着我想办法呢。能不能把发电车借我用用?”徐恩君深知庄稼对农民的重要性,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他对村民们的心情感同身受。
如果使用发电车,加满一箱油就要1万4千块,800亩旱地至少需要浇两天,油费就要3万多,村民们肯定无法接受。不用发电车,但旱情又迫在眉睫。最省钱的办法是临时架设一条1800米的低压专线。徐恩君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并特事特办,当天成立了由5名党员牵头的施工小组进行低压电缆敷设。他们顶着夜色,手拉肩扛,仅用12小时就完成了低压专线架设。当喷涌的黄河水流进地头时,老书记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徐恩君心想,虽然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他结合政府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协同村里主动与农业农村局对接,汇报复垦情况,在勘察布点和施工过程中,徐恩君及时跟进,最终一次性通过了验收送电。老书记激动地说:“徐所长,你真是什么事都能想到我们心里头啊!”徐恩君认为,只要把服务做到村民心里,想方设法解决难事,他这个所长就干得值!
徐恩君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只有“坚持”和“突破”,他的倔强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情感与责任,他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待群众总是满怀深情、尽心尽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文/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青县供电公司 王吉朋 曹桂彰 仇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