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义
在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华润电力徐州公司党委以“先锋彭城”党建品牌建设为总载体,聚焦安全生产、煤炭保供、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等重点任务,以党建引领打通产业链、衔接创新链、稳定价值链为目标,积极探索党建助推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治”引领,以党建链打通产业链。
以“党建先锋”助力火电转型。针对火电业务面临的煤炭采购运输困难等特征,公司党委以“党建与业务融合”专项行动为抓手,引导各党支部强化自身引领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一支一品”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搭建形成“1+6+13”党建品牌体系。工作中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党员作用发挥为破局点,通过“党建1+1”“党员技术攻关小组”“急难险重问题进支委”“修旧利废党员突击”等渠道,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保供等方面的作用发挥。让党员成为驱动攻坚的先锋力量,推动火电业务向智能化、绿色化的更高价值环节突破,公司2023年度火电业务大运营创值达5.07亿元。
以“四个重塑”助力战新业务。公司党委紧扣“十四五”战略规划,秉承“党建搭台、业务唱戏”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党建+”思维,将党建标杆基地创建与开发建设项目攻坚行动有机结合,聚焦价值重塑、业务重塑、组织重塑和精神重塑,稳步推进新能源业务党组织优化、党建“1+N”项目、“党建+质量”主题活动等。对外积极协调产业资源,聚焦工业园区、交通等应用场景,深挖区域内医院、商综、院校等应用场景,广泛开展“三电一节能”业务,把项目指标获取、转化等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的试金石,共计建成运营风电装机124.55MW,光伏装机57.94MW,在区域内建立华润综合能源品牌形象。
以“产业扶持”助力乡村振兴。公司党委积极参与徐州市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工作,自2018年起,连续6年推选员工作为第一书记派驻在公司帮扶定点村。着眼于“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驻村第一书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学习借鉴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为帮扶对象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帮扶,联合定点村委制定光伏发电、生态种植、旅游农业等一系列帮扶计划,顺利获取邳州占城、邢楼、车辐山渔光互补项目等的建设指标,助推乡村振兴和新能源业务的协同发展,更好肩负起国资央企的新使命新任务。
(二)坚持“校企”合作,以党建链衔接创新链。
以“人才共育”激发创新活力。公司党委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联合中国矿业大学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组,基于《中国矿业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共建协议书》,在人才培养、讲师进厂等方面制定17项合作目标。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及徐州工程学院教授开展党建、心理健康、综合能源等专项培训,并联合徐州工程学院完成煤业新入职员工“重返校园”系列培训,切实把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引领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领域人才,更好地服务公司发展大局。同时充分结合校招计划,与高校协同落地大学生实习实践项目,促进在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实习,为公司历年校招提供人才储备。
以“资源共享”推动技术攻关。公司党委在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创建的“动力先锋”党建合作品牌基础上,通过资源共享打破企业、高校之间的壁垒,积极协调校企合作关系,为公司各业务条线的技术攻关提供更广阔的视野。通过与矿大合作的“定招班”项目,接纳在校学生参与新能源建设运营项目,引导其在实践中解决业务难题。在睢宁风电场实习期间,实习学生对风电场准确率提升与考核费用的相关性展开深入分析,通过公司提供的大量数据收集与其的严谨论证取得显著成果并撰写学术论文一篇,寻得提升准确率的有效路径,不仅为睢宁风电场的发展带来实际效益,也为新能源行业的进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以“项目共研”落地科研项目。公司党委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突破口,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以党员带项目的模式,以火电智能化及为主要方向共同研发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公司发起的《燃煤电厂基于绝热炉的石子煤余热综合利用研发示范项目》等项目均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将校企合作作为培育科技攻关团队的主要平台,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新桥梁,全力打造江苏首家城市级虚拟电厂项目,为能源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坚持“企业”联盟,以党建链稳定价值链。
以“党建共建”拓宽协同发展局面。公司党委坚持以党建赋能产业发展,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在业务上与优质长协、用电、新能源开发等客户加强交流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最大公约数。其间联合山东能源集团搭建煤炭“产—销—用”相互支持、相互服务的供需品牌,打造煤炭供给侧与使用侧精诚合作的优秀案例,进一步降低煤价、协同增效。同时以联建共建为契机,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力争获取更多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联合矿山医院不断深化华润健康与华润电力内部协同实践,促进屋顶光伏项目的并网,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以“党建联盟”推进区域资源整合。积极构建“党建搭桥、业务相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党建联盟模式,广泛推行“组团聚合、群团互促、多方参与”等做法。在发挥自身组织优势、行业资源优势的同时,联同徐工集团探索央企与地方国企强强联合的积极实践,深化拓展协作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同时通过党建引领,联动徐州区域的移动公司、铁路部门、供热办等政企单位,将上下游、政企资源有效贯通,构建起资源共享、发展共促、难题共解的高效协同体系,顺利推动供热保障等业务工作的进展,共同谱写央地国企资源共享、比学赶帮、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三、主要成效
(一)在夯基固本中提升组织力,产业链全面打通。
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凝心聚魂、引领护航”作用,抓党建、创品牌,持续深化“四个重塑”,在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同时,不断延伸党组织作用辐射,顺利获评华润电力党建标杆基地。并将组织资源延伸为推动公司发展的资源优势,促成多个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梗阻,为支援当地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敢担当的央企形象。
(二)在建圈强链中提升软实力,创新链全面衔接。
公司党委着眼“十四五”规划大局,在人才发展方面联合共建单位开办“先锋青年”系列培训,统筹开展创新课题项目和IDP项目,驱动员工自我成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以党建共建为契机,与矿大、徐州工程学院、润电科学等产学研单位深度交流,共同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开展技术储备和新项目孵化,顺利启动《百万机组生物质直燃试验研究》等十余项科技研发项目。公司2023年度科创能力在华润电力华东大区内排名第一。
(三)在融链赋能中厚植生命力,价值链全面稳定。
公司党委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围绕火电、光伏、风电、供热等产业,通过与当地企业单位联建共建,打造更高质量、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党建联盟。持续赋能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党组织从孤立分散走向联动链接,有效拓展了长协煤资源,完成“北热南送”项目,扩大了供热规模,让产业链与党建链双向发力,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
(文/华润电力徐州公司 李桂芳 孙雪影 闫勇 吴庆海 孔晨清 芈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