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党建红笔绘制负荷管理“ 四张图”

发布时间:2025-08-18 18:06:01 作者:高涵 韩延伟 陈晓东 王弋捷 张廷忠 姚瑶 张波

一、重要意义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能源系统变革,全面加快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党支部以“党建+”活动为驱动载体,绘制党建统领、专业融合、创新实践和人才培养“四张图”,立足统一资源入口、调控出口和服务窗口,积极探索“三口成品、以品求质”的负荷管理新实践,实现负荷管理市县实体化运营、一体化联动,擘画“保障电力供应、护航经济发展、服务各方主体”的宏伟蓝图。

二、主要做法

  (一)“起笔”明方向,绘制党建统领“规划图”。紧扣生产经营需要,联合其他支部开展支部联创等活动,以业务联推、发展联动,促进同心同向、共进共赢。

  一是以“横向协同”为抓手,明确职责界面。聚焦传统业务融合和新兴业务涌现带来的职责界面交叉空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利用联合主题党日等形式,与发展部、运检部、调控中心等7个党支部联合开展专题研讨12次,商讨厘清需求响应、有序用电、低压分布式光伏监测调控、虚拟电厂建设运行服务等八项交叉业务职责归属问题,打通部门职责分工“主动脉”。

  二是以“纵向联动”为抓手,理顺流程制度。与各县区营销部党支部建立专题会议、工作群等常态化沟通渠道,采用沿用、修订和编制三种方式,梳理规范客户侧储能监测互动、电量分析预测等业务流程,滚动更新需求响应相关政策解读规范,拟定负荷资源精细化管理、客户侧储能管理等制度,选派党员骨干查摆修订流转不畅、指向不清的堵点、盲点,确保“业务全覆盖、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

  三是以“内外联创”为抓手,强化政企协同。紧盯落实地方部署、服务政策执行等重大任务,选派5名党员担任政企联络员,定期与市政府、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联合开展支部结对、“党建+”实践、岗区队共创等活动,在有序用电方案制定、空调负荷优化管理、节约用电宣传落实等方面,凝聚政企合力,形成“服务资源共享、先进经验共学、业务难题共克”的工作模式。

  (二)“行笔”强提升,绘制专业融合“作战图”。聚焦岗区队价值创造和作用发挥,加快统一资源入口、调控出口和服务窗口,推动中心工作融合创效。

  一是聚焦示范岗“攻坚”示范,统一资源入口。充分发挥示范岗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精细化摸排工业负荷、空调负荷、高压冷库等客户,充分挖掘电价政策引导、错峰检修、空调负荷调控等七项前置错峰潜力,促请市发展改革委出台自备电厂和节约用电专项政策,开展大客户政策宣贯和居民“e起节电”活动,推动各行业、全口径可调节负荷纳入资源池,负荷资源储备位居全省第一。

  二是聚焦突击队“先行”示范,统一调控出口。面对负荷资源分类、分区、分级、分时控制难题,组建党员突击队,采用现场改造、平台对接两种方式,选取工业企业、储能、光储柔直、5G基站等多场景进行刚性控制、柔性调节改造,依托智慧能源服务平台搭建多维精准调控能源网络,针对不同负荷缺口生成市级负荷调控方案,由负荷管理中心统一调度、全程监测,努力做到“千瓦可控、度电可调”。

  三是聚焦服务队“先锋”示范,统一服务窗口。依托服务队载体,配合政府建设全省唯一一家农业生产分时电价先行试点,联合市工信局开展“电靓万企服务开放日”活动,为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提供电费账单解读和用能诊断,牵头编制全国首个用户侧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团体标准,全力护航客户安全生产,在服务政府决策、市场交易、客户需求方面塑造卓越供电服务“潍坊品牌”。

  (三)“运笔”求突破,绘制创新实践“攻坚图”。坚持用党建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重大科技攻关,争创“四新”落地示范。

  一是凝心聚力,推动光伏资源“可视化”。聚焦新能源接入电网可开放容量这一热点诉求,开展青年创效行动,全国率先应用国网新能源云平台运营技术,搭建分布式光伏电站监测平台,开发光伏电站发电量、最大功率、发电等效小时数等多维度数据统计对比分析功能,实时监测光伏电站10kV线路发电功率,及时告知客户功率波动、故障停运等异常情况,异常处置时间由3天降低至2小时。

  二是减负增效,赋能电量预测“精准化”。针对负荷分析预测薄弱这一难题,支部召开专题支委会,研究制定“启思导行”计划,利用“五个一”模式学思想、找方法、破难题,精选党员骨干组成负荷管理柔性团队,利用客户负荷结构特性、用能行为综合分析、上下游产业链等信息,开发市县一体新型电量预测平台,电量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科学精准支撑政府宏观决策。

  三是难题攻坚,助力车网互动“数字化”。为加快构建“车—桩—网”融合互动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发挥青年党员特长,基于数据中台,全省率先开发居民个人充电桩监测分析微应用,动态掌握全市个人充电桩的接入数量、电量电费、台区负载等关键信息,直观展示分时电价政策引导电网“削峰填谷”效果,进一步加强充电桩在线监测和运维消缺,为车网融合互动提供数据支撑。

  (四)“收笔”搭平台,绘制人才培养“设计图”。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理念,深化运用“党建+”工具,全面构建高端人才引领、技能人才中坚、青年人才后备的“雁阵”格局。

  一是精研业务强基础。运用提升能力素质工具,“靶向”开展定向培训18次,策划“班组微课堂”活动20余次,通过集中学习、示范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互学互鉴、集思共进。组织全市空调、冷库客户参与负荷管理实战演练,通过发布预警、启动方案、通知用户、日前督导、日内响应、监测效果和释放负荷等全过程演练,提升党员实际操作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赛干结合育专家。建立负荷管理专家人才储备库,运用先进典型培育工具,以技能比武、劳动竞赛和专业调考为抓手,组织优秀党员骨干参与技能竞赛、省公司方案编制和重点任务攻关。开展“榜样在身边”党员故事分享会13次,选树身边的科技先锋、技术工匠和榜样党员,编撰《“连心桥”上搭桥人》、《乘风破浪的小范》等典型故事。

  三是创新赋能提质效。集结青年党员组建“思变求新”创新团队,深入开展加强光伏储能充放电一体化能量控制、提高计量设备时钟准确率等7项“五小”“QC”技术创新活动。运用评价激励党员工具,把负荷管理指标提升、创新成效等纳入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标准体系,每季度通过党员大会、党务公开、支部微信群晾晒等方式公开公示,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创效活力。

三、主要成效

  通过实施“党建+”工程,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登高胜势,实现三个“走在前”。

  一是高举旗帜“走在前”。坚决扛牢能源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圆满完成国务院李强总理来潍视察等36项省部级以上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实施“桩”点潍坊行动,全省首批建设寿光巨能华府有序充电试点,提前半年实现国网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充电量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是双融双赋“走在前”。突出党建和负荷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农业生产分时电价试点转移高峰负荷0.36万千瓦,客户用电成本降低10%,省委书记林武在潍坊调研时听取分时电价政策试点汇报时给予“很好”的评价。向政府呈报《电力视角看政府工作报告》、《潍坊市2024年上半年用电量分析》,深入剖析潍坊能源电力领域“六大看点”,获得市委书记刘运高度评价。

  三是团结奋斗“走在前”。把优秀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多名员工分获省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省公司“十佳服务之星”、公司电力工匠等荣誉,多个班组分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潍坊市迎峰度夏先进集体荣誉,支部获评公司先进集体。

  (文/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高涵 韩延伟 陈晓东 王弋捷 张廷忠 姚瑶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