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义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海底管道作为海洋油气开发的“生命线”,海底管道的稳定运行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管道公司监理作业部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聚焦主责主业,依托“红心匠质管道卫士”党建品牌,运用“1353”工作法,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立管道监造班组,全力推进质量控制核心能力建设。
自2012年成立至今,作为中国海油唯一一家专业从事于海底管道质量技术服务的团队,已为中国海油完成累计超3300公里海底管道质量技术服务,累计识别并消除海底管道建设质量风险1300余项,为海洋油气开发用管道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海洋强国、质量强国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党支部荣获中国设备监理协会颁发的“第三届全国优秀设备监理工程师”“设备监理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3—2024年度优秀设备工程监理单位”荣誉,取得中国安全生产协会颁发的“第三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党建+业务”,积极探索新方法。
根据业务特点,探索出适用的党建工作方法“1353”:
“1”是坚持一个核心,强化基础管理建设。党支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装备技术公司党委带领下,形成“业务流程化、模板标准化、责任矩阵化、团队创新化、管理活性化”的管理模式,强化基础管理提升;
“3”是坚持“三学”领航,夯实思想建设根基。党支部通过开展支部集中学、交流研讨学、轮值带头学,提升党员理论学习水平,更好地统一思想,以理论指导实践;
“5”是坚持五向发力,提升业务发展质效。党支部与公司内外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加强业务交流,学习最新行业标准要求,深入了解不同项目的重点需求,鼓励员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建议,以加强合作交流、技术成果共享促进质量控制技术服务提升;
“3”是坚持“三队”并行,开拓质量控制新赛道。党支部聚焦业务难点、创新驱动、服务赋能,成立“业务攻坚突击队”“业务创新突击队”“用情暖心服务队”,党员带头驻场进行封闭式生产管控,优化质量控制方案;
以创新为驱动,将监理业务划分为7个专项团队,实现术业有专攻;以党支部网格建设为依托,根据员工不同需求,以书记为主网格员为辅,分配具体责任人进行督办跟进,群众满意率达95%。
(二)聚焦“服务+质量”,全力打造品牌效应。
多年来,党支部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在管道质量控制的第一线,为中国海油油气开发用管材本质安全保驾护航。党支部秉持“公正、专业、规范、担当”的质量控制服务理念,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增强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刻不容缓,结合监理业务实际情况,党支部创建“红心匠质管道卫士”党建品牌,旨在发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夯实海底管道“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基石。
自2019年以来,管道监造班组累计识别并消除海底管道建设质量风险1300余项,开展质量飞检200余次,坚持向内发力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全力保障海底管道高质量建设。党支部积极助力中国设备监理行业中油气管道建设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参与起草团体标准7项,中国海油企业标准10余项,推动“海底管道专业”成功增项在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发布的《2024版设备监理行业分类意见表》中。未来,党支部将不断提高设备监理服务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为持续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贡献专业价值。
三、主要成效
(一)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厚植专家团队沃土。
面对质量控制工作具有人员数量多、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业务特点,如何更好地发挥专家作用?党支部搭建海底管道质量控制专家平台,打造技术合力优势,为现场提供产品提供技术咨询及专业指导,帮助现场分析质量缺陷原因、制定解决方案,既保证了现场质量管控的高标准,又极大促进技术人才的交流和培养,该做法多次获得建设方的高度认可,累计收到表扬信50余封。
在我国首个自主开发的超深水大气田(陵水17—2气田)开发项目中,大壁厚水下连接器国产化制造属于世界首例,生产试制出现多次试验性能达不到要求,党支部积极发挥技术平台的优势,组建一支覆盖国内钢铁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经过专家多次研讨,专家组从材料和冶金专业角度提供化学元素配比调整、热处理工艺优化等措施,成功解决项目难题,该项服务既促进了产品国产化水平提升,又避免了从国外采购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专家平台不仅为陵水17—2气田开发项目(即国之重器“深海一号”)投产提供技术保障,也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用海洋装备的国产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二)以全局观念为抓手,打造“质控升级”模式。
面对海底管道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党支部以项目专班为着力点,进一步明确自身产业定位,深入挖掘质量隐患风险,通过“技术+服务”强化质量控制成效,创造性提出海底管道“质量控制一体化”思路,即质量控制方案设计、技术文件审查、生产商能力验证、制造过程驻厂监造、产品质量抽检与评价、安装调试质量监督、产品研究与技术咨询、质量控制标准化建立等系统性工作。
在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开发项目中,管道监造班组从源头制定了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质量管控方案,实施“驻厂监造+质量检验+技术咨询+作业标准”的模式开展海底管道生产制造及安装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保障了该气田顺利投产。该气田投产不仅进一步缓解华北地区用气短缺问题,为京津冀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三)以创新驱动为突破,持续强化“以新提质”。
海底管道每一生产环节都需要精细管控与专业倾注,如何在精细化质量把控的基础上提质增效?党支部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创新开发《监理业务数字化管理与专家可视化系统》,第一时间汇集线上专家“云监造”,及时会诊并给出解决方案,为指导工程项目管理提升、深入挖掘质量隐患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性海洋静态挠性软管过驳易发生的外包覆层开裂、大面积划伤等问题,研制“长距离过驳智能监控”设备,设备可实现过驳施工中的全过程“云监控”、异常自动报警和全流程追溯,确保挠性软管的质量问题能够“在岸”解决,避免影响软管海上铺设效率,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渤海莱州湾北部地区首个亿吨级大型油田(垦利6—1油田)开发项目、锦州31—1油田开发项目等,另外,管道监造班组还创新采用“监理质控AR智能头盔”提高现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监理业务数字化转型战略增添新动能。
碧海丹心,能源报国。管道公司监理作业部党支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依托“1353”工作法,以党建品牌激活业务发展新动能,加强思想引领,聚焦管道质量控制,不断强化技术引领,为中国海油增储上产贡献管道方案,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海洋强国担当实干。
(文/中海油(天津)管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刘海超 孟强 杨阳 李洋 王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