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作为在藏能源央企,该公司党委在抓实主责主业的同时,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特别是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推治理、产业挖掘促振兴”乡村治理模式,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实现改善民生与凝聚人心两手抓两促进,这既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建设藏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现实需要。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村居自治,打造藏区乡村治理典范。
依托党建联建,精心选派优秀党员骨干成立“华电雪域宣讲先锋队”,结合春播秋收、虫草采挖等群众日常工作,通过“小板凳”“酥油茶”“突击队”等方式,宣讲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20余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藏族群众家;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深入开展“五史”教育,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鲜活教材,持续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引导藏区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建立华电驻村党支部带村党支部、群众党员带普通农牧民的“传帮带”机制,组织开办“乡村夜校”,抓实党纪学习教育,定期组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学习110余期,并组织16名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赴北京、拉萨等地开展综合能力培训,持续提升村务治理能力,跑好乡村振兴“接力棒”。
创新实施“能人回村”工程,鼓励动员12名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回村发展产业、经营集体经济、参与乡村治理。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村务公开等规章制度,固化村民自治工作机制,在村居治理、集体经济发展、选拔干部等重大工作中,建立驻村党员引导、群众党员主导、农牧民群众监督参与的标准议事决策流程,切实把村党支部打造成为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反分裂斗争桥头堡、民族团结标兵、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心骨”。
(二)党建引领村居发展,打造特色致富产业集群。
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三路共进”工作模式,构建“党建+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机制,大力发展百年藏式木刻技艺,把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培育产业“造血”功能结合起来,在协调签订4000万元的10年期供货协议基础上,又达成6000万元新的供货合同意向。将木刻产品种类拓展至30余种,依托木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出藏文书法、波罗藏香、唐卡等产品,打造了乡村致富产业聚集地,并经村民集体决策同意,将木刻公司产值收入的2%作为产业发展基金,切实筑牢其可持续发展根基。
另外,针对性开展刻板制作技艺、烹饪、手工艺品编制、书法绘画等技能培训,积极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村民年收入达到1.7万元。捐赠资金300万元,在项目所在地实施“光伏+牧业”帮扶行动、集体经济产业楼建设等帮扶项目,以项目开发助力产业振兴。
(三)党建引领村居美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焦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开展党员突击攻坚行动,指导村“两委”建立“文明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积分兑换物资鼓励群众积极开展河道清理、人居卫生整治、花草树木种植等公益事业,并建立“办理一件好事、荣获一次积分、宣传一批好人”的“三个一”激励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乡村治理的浓厚氛围。
先后投资修建防洪堤坝、文化展厅、地暖等设施,并建成9公里水泥路,被群众喜称为外冲村“高速路”;建设12公里的旅游公路,为今后发展乡村旅游业创造了条件。协调安装64盏太阳能路灯,让村民们出行道路一片光明;新建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增加2座通信基站,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协调政府投资300余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争取中国华电帮扶资金48万元帮助57户村民完成厕所改造,建成公共浴室和厕所,不断完善村民生活配套基础设施。投资160万元改建项目所在地污水管网系统,疏通美丽乡村“大动脉”,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在培养村民树牢生态环保意识的同时,持续打造生态宜居、富裕美丽新农村,不断提高藏族群众幸福指数。
(四)党建引领村居文明,打造共建共享温馨家园。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协同村生态岗位人员、驻村干部和所驻村群众建立村级维稳队伍,通过“普法微课堂”“田间地头唠家常谈心事”“藏汉双语流动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法治宣传教育,新旧西藏对比宣讲,以及“三个决不允许”“四个意识”宣讲。分组分户开展值班巡逻、矛盾纠纷化解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40余次,切实以真情感化引领村民转变思想行为,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党员承诺上墙、党员标识进家等活动,定期评选“党员模范之家”。通过持续选树典型、鼓励先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探索开展“最美院落”评比,举办“和美乡村”杯篮球赛,让“土”味文体活动赋能和美乡村建设。成立党员服务队成员,通过组织公益劳动、提供游客便利服务等,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三、主要成效
(一)筑牢了不撤离的战斗堡垒。通过帮助规范村党组织建设,锻造了过硬党员、干部队伍,华电驻村党支部获评“中央企业基层示范党支部”,党员格列旺久获评“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帮助外冲村党支部获评“西藏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司《注重西藏人才培养,支持边疆乡村振兴》案例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并入选《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蓝皮书(2023)》。外冲村群众自发纯手工雕刻藏汉双语《我为祖国点赞》、绘画《我爱你,中国》唐卡,表达对党的感恩和祝福。作品受到昌都市和江达县委组织部高度赞扬,并在政府办公区宣传展示。
(二)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路。外冲村木刻公司已发展到160余名艺人和学徒的规模,带动当地群众累计增收1200余万元。2024年,藏香产业订单突破26万元。木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昌都市及自治区乡村振兴“金名片”,《传承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助推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减贫案例荣获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以刀为笔,绘梦小康》产业发展故事荣获中央企业优秀故事。
(三)打造了乡村治理示范样板。外冲村基层治理经验已辐射周边2个乡12个村庄,全县人民都说外冲村人“雅目睹”(藏语:非常棒)。公司《用好“十二字诀”深化基层群众思想政治教育》获评中国政研会基层思政工作优秀案例;《驻村工作队出实招文明乡风焕新彩》获评“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成为14个村级案例之一,带动所帮扶江达县外冲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文/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巴玉分公司 李振开 徐伟 罗太桂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