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线成片“陇田模式”提升群众用电品质 服务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发布时间:2025-08-19 19:57:43 作者:李经儒 宛玉健 焦悦东 洪芝杰 成新苗

一、重要意义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以下简称:汕头供电局)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用电问题,以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为试点,开展整线成片提升配网供电质量标准化治理工作,努力推动从“一个问题”到“一类问题”的解决,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具体实践,为助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电能量。

二、主要做法

  (一)践行“四下基层”再“审题”主动求变解决根本问题。

  一是加强基层宣贯。供电人员进村入户宣传解释、广泛宣传“一户一表”的优势和意义,告知村民可能存在的用电隐患,为开展标准化治理打下良好群众基础。

  二是深入基层调研。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调研、分析群众投诉、听取一线意见建议,经反复研究后,确定了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思路,找准治本之策。

  三是扎根基层办公。汕头供电局将标准化治理工作列为主题教育专项整治问题,纳入“办实事、解民忧”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组建“供电质量提升工作组”驻点潮南区现场办公,累计抽调省、区、市(县)超过300名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问题排查和项目立项。

  四是身入基层回应。针对村民用电诉求,汕头供电局加强政企联动和属地管理,联动地方党委政府到基层、到群众中下访接访,全面收集、及时回应、认真解决群众诉求。

  (二)融入基层治理聚合力架起同心同向连心桥。

  汕头供电局党委深刻领会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检验工作成效,推动解决潮南区陇田镇群众用电问题。

  一是为了群众,改变自己。汕头供电局在广东电网公司指导下,打破按资产界面划分责任的固有思维模式,优化改造内部的流程、标准、机制。该局以“数字化监测+无人机巡视+人工巡视”相结合的形式,替换以往靠人巡发现问题,实现精准发现问题。围绕累计发现的1114项问题,综合利用基建、技改、修理项目“集成式立项”,替换过去的“分批立项”。通过以“精准问题”支撑“精准立项”,统筹资源要素,改变以往部分存在的“撒胡椒面式”改造,整体性提升供电质量。

  二是为了群众,联合服务者。汕头供电局党委打通各层级沟通壁垒,与潮南区委区政府形成了上下贯通、指挥顺畅、保障有力的政企协同工作机制,充分融入基层治理。能源央企与地方政府同题共答,仅3个月就高效解决陇田镇111块新增变压器用地问题,保障改造工作顺利实施。属地供电所联合相关村委组建改造工作小组,确保项目管理人员、客户经理、村居负责人在每一个改造现场“三到位”,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及时消除村民的顾虑,实现“央地合作”良好局面。

  三是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推动属地村居召开村民大会协商表决,通过邀请乡贤参与群众工作、设计村民喜闻乐见海报宣传、乡村广播播报等方式,将改造的目的和意义说清楚、讲透彻,争取村民支持。村干部作示范改造,带动村民一起改造,不少村民见到改造成效后,主动联系工作人员,希望扩大改造范围,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三)下足治理改造“绣花功”织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汕头供电局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绣花功夫推进治理工作,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提供了一些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工作组以军团作战模式快速推进改造工作,跨专业组建专家团队开展诊断、策划和设计,总结提炼“四步四联动四聚焦”工作模式,建立全链条全过程管控机制。在潮南陇田试点村居改造中,3个月内累计输出中压项目21个,低压项目92个,对当地问题线路、台区开展“集中围剿”,系统性解决问题。

  二是坚定为民情怀。在设计改造方案时,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根本诉求,综合考虑传统潮汕民居的墙体承重和建筑构架,结合负荷特点、房屋位置、线路走向等不同情况,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改造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传统建筑及外观的影响。

  三是突出战略思维。改造适度超前布局容量提升,结合未来乡村振兴发展建设规划,预留满足未来8至10年负荷增长的户均配变容量,争取改造一次、长期受益,全力支撑现代化农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切实改善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三、主要成效

  目前,陇田镇已完成5回线路、2个典型村居现场改造,于2024年完成全镇28回线路、30个村居标准化治理。接下来,汕头供电局将继续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建立长效机制,推广潮南整线成片“陇田模式”,广泛开展治理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村居供电质量问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好助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南网新答卷。

  (文/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李经儒 宛玉健 焦悦东 洪芝杰 成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