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萃 > 2011抗旱保民生 > 送电到田

送电到田

走在春天里——河南唐河电业“抗旱助农 电力先行”供电服务活动纪实

作者:通讯员 王素峥 李芳 郑新硕  2011-02-24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写有“抗旱助农,电力先行”字样的横幅随处可见,电力服务队的鲜红旗帜迎风招展,机井旁边机声轰鸣,水花飞溅,一股股潺潺流水融入麦田,灌溉干枯的土地,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这是2月22日,笔者一行在河南省唐河县大河屯镇万亩示范田看到的场景。

  面对严重干旱的情况,唐河县电业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深入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电力职工版的“春天里”。

  工作到位受称赞

  “助农抗旱,电力先行,电业局的工作做得很到位。”2月20日,在唐河县大河屯镇秦岗村的浇麦现场,前来视察抗旱工作的县委书记和学民看到电业职工用数台发电机帮助农民抽出井水浇到麦田里时,赞不绝口。

  唐河作为河南省第二产量大县,连续七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年产优质粮110万吨以上,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唐河的小麦种植面积一直在200万亩以上,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218万亩,创历史之最。然而,去年冬天以来,唐河境内已持续干旱130多天,小麦生长受到极大影响。近期,全县各级部门和各地农民进入紧张的抗旱浇麦工作中。

  为保证全县抗旱浇麦期间安全可靠用电,唐河县电业局多次召开专题会,制定抗旱保电夺丰收供电服务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了以局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电力调度运行和有序用电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运行方式,引导工业、企业错峰、避峰、让峰,为抗旱用电争取空间,确保全县抗旱用电负荷需求;组织成立安装公司、修试所、输变电检修工区三支抗旱保电抢修服务队,实行24小时值班待命,60支便民服务小分队带齐抢修工器具和备品备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电灌排忧解难;架设临时专变,延伸低压线路,提供电源发电车,帮助农民扩大电灌面积;规范抗旱用电收费标准,在每个供电所配备临时用电计量箱,做到电量、电价、电费公开透明,服务到位;加强宣传,通过现场讲解、出动宣传车、印制抗旱供电服务旗帜、标语和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加强抗旱用电宣传,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使抗旱保电工作顺利开展。

  主动靠前解困难

  “电业局真是给我们帮大忙了。”1月22日,在大河屯万亩示范田里,看到热火朝天的浇麦场面,该镇党委副书记刘书峰感激地对电业职工说。

  2010年12月中旬,大河屯镇新建成一批2万亩农综开发项目,打230眼机井,计划建设23个配电台区,资金180万元。但由于在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与供电部门农田机井项目建设周期不同步,2010年未被纳入机井通电项目,配套电力项目资金得不到有效落实。自从麦播以来,基本上没有有效降雨,眼见成片泛黄的麦苗,负责农综开发项目的刘书峰心急如焚,一身土一身灰地天天扑在示范田。

  旱情严峻,抗旱工作刻不容缓。唐河县电业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从多方组织10台发电机和一辆发电车,派出服务小分队入驻示范区,按照群众浇麦的实际需要,保证“水浇到哪里,机组就架设在哪里”。发电车管理人员常书显已经连续五天吃住在田间地头,就是为了不间断供电,为群众抗旱浇麦争取时间。

  针对发电机组覆盖不到的地方,他们积极向省市公司汇报,努力争取资金开工建设。在上级公司积极高效推进下,该局很快接收到抗旱用配变、电杆、标准金具等保电物资。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他们对项目次序、施工标准、工艺、工期等做了统一安排,在快速、安全、防盗、标准的前提下,积极组织骨干力量加班加点施工。

  “有了电业局的帮助,我们10天内就能把麦地全部浇一遍,可以缓解旱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刘书峰说话的时候,眼神充满着信心。

移民村里笑开颜

  为响应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号召,唐河县在2010年接纳了来自丹江口库区的9369位移民,唐河县电业局履职尽责,全力帮助他们在新的生活环境里安心扎根,发家致富。然而,在山区过惯了的移民一朝迁入平原,却有很多人不懂种地,偏偏又遇到大旱天气,他们的生产生活更是牵动着电业职工的心。

  桐河乡刘伙移民新村有249户人家,1000多位村民,1500亩耕地。有的移民由于出外打工,或者经商做生意,于是就将土地转给其他人承包。移民徐新伟就因为对种庄稼在行,在村里承包了将近50亩地,本来指望收获丰收果实,可一场大旱却让他皱起了眉头。

  正月初七这天,他吃过早饭又在田边发愁,忽然看见供电所所长牛学峰带领一群电业职工向这边走来,桔黄色的工装格外耀眼。只见他们来到年久失修的机井房里,装电缆,安闸刀,忙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就听见机井房里传来轰鸣的抽水声,身上沾满泥水的牛学峰大声对他叫道:“老徐,你赶紧回家拿水管,能浇地了。”徐新伟赶紧叫上妻子,喜滋滋地浇地去了。他拿着水管一边浇地一边高兴地说:“用电出水快,水流还匀实,真是太好了。”他的妻子接着说:“我也算了一笔账,要是能用电浇地,一亩能便宜一多半,还能多见100多斤麦子呢,呵呵……”

  在电业职工的帮助下,徐新伟家将近50亩的麦地当天就浇了一遍。对于徐新伟来说,脚下无疑是一片崭新的土地,看着麦尖的水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徐新伟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相信,新的土地一定会收获新的希望!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