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城里来的“自家人”——记张雷威的16年扶贫路

作者:王莉  2016-06-30

  2000年,45岁的张雷威走进黄土高坡的一孔孔破窑洞,开始了扶贫生涯。


  这一扶,就是16年。


  45岁到61岁,当年意气风发的中年人,归来已是满头风霜。


  张雷威是陕西榆林供电公司原工会主席,2000年下乡扶贫至今,他走遍了神木、吴堡、米脂、佳县等6个县区56个村的沟沟坎坎,将共产党员为民谋福利的宗旨落实在乡村扶贫工作中,得益于他的帮扶,20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过上了充满希望的幸福日子。


  投入感情 观念扶贫


  盛夏的黄土高坡,烈日炙烤,目光所及,依然是醒目的光秃,点点绿色泛在黄土地上。通往神木县芹菜沟村的路上,张雷威看着窗外,感慨万千。


  当年,这条柏油马路还是一条小土路,进村要翻山、钻地洞。张雷威娴熟地指挥司机进村,这条路,他已不记得往返多少趟了。离开13年,他依然记忆清晰。


  “老张,回来啦!”临近村子,张雷威一遍遍下车跟当年的“老邻居”“老搭档”握手。


  张雷威的扶贫工作始于2000年春。当时,榆林供电公司抽调干部下乡包村扶贫,他主动请缨:“我当过插队知青,熟悉农村工作,知道农民疾苦。”


  神木县西沟乡芹菜沟村是他的扶贫工作点。村民打量着这个城里来的干部,心里犯嘀咕。面对村民怀疑的眼神,老张并不理会,心想,我可不是“水上漂”。


  村头废弃的小学有三间房,张雷威决定在那里安家。除杂草、刷房子、安玻璃、盘土炕、垒灶台……观望的村民慢慢有人上前给他搭把手。白天,他去村里转悠,和村民“谝一谝”家常。晚上,把院子里的灯开得亮亮的,引来三三两两的村民蹲在院子里谈天说地。


  一周后,张雷威召开全村村民大会,“咱村”的村容村情、谁家几口人几亩地几头牲口、谁家娃在上学、谁家老人头疼脑热,他说得头头是道。村民窃窃私语:这个城里来的老张不简单哩!


  屋子收拾妥当,张雷威通知各家各户:“我这就在咱村住下了,今天是我乔迁之喜的日子,村里各家一个不许落下,咱们以栽树来庆祝一下。”那天,他带着大家挖坑浇水,忙到下午5点多钟,一个个一脸灰土一手泥。他留大伙儿吃饭,本地产的麟州坊一下肚,村民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村干部解礼兴是个实在人,红着脸说:“老张,我认准了,你是个实干家,跟着你干肯定能过上好日子。以后,咱村的事,你说咋干就咋干!”


  但有些村民最关心的还是他带来了多少钱,搞多大项目。张雷威意识到,扶贫不仅要扶感情,更要扶观念。


  他一次次调研村情、做记录,再一次次开会给村民讲道理。“天底下没有白吃馍馍的道理,我代表企业来扶贫就是要帮咱村找到一条适合致富的路子,在关键的地方给大家帮扶一点启动资金,让咱村人都能靠劳动长期受益。”16年来,老张不管在哪里扶贫,都在反复强调这个道理。


  经过调研,张雷威“贴钱”带着村干部去山西考察养羊情况,村民最终统一思想,发挥芹菜沟人少地多、退耕还林有大量优质牧草的状况,购买28只小尾寒羊,先发放5户村民,年底向村委会交5只母羊羔,再发放至另外一户村民,这样,两年就把有劳力养羊的村民覆盖了。3年后,老张离开芹菜沟村时,村民的几十只小尾寒羊发展到数百只,村民收入显着提高,昔日有名的烂摊子村变成脱贫致富的样板村。


  融入村情 精准扶贫


  去了吴堡县,才知道什么叫山大沟深。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一侧是黄土高原,一侧是悬崖沟壑。这样的山路上,岔道密布,张雷威总能准确地带路进村。


  2005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吴堡县的13个村被确定由陕西省电力公司定点扶持。领导想到了张雷威,却又犹豫了:扶贫是个苦差事,老张已经50多岁了,何况刚在神木县芹菜沟村扶贫3年结束。张雷威得知情况却说:“扶贫是做好事、行善事,我是老党员,组织上和单位培养我几十年,现在组织上要用人,我又有扶贫经验,很乐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就这样,张雷威来到了吴堡县任挂职副县长,开始了责任更重的扶贫工作。


  吴堡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山大沟深,人多居住在塬上,水源却在深沟之下,塬上异常干旱,村民挑一担水要花费半天功夫,十分不易。张雷威还是从调查研究入手,跑遍了所有村,最后确定扶贫思路:用适当的钱解决村民的基础设施问题;以水利为主,在9个村各搞一个村里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在3个条件较好的村抓“一村一品”,带领村民致富。


  下山畔村的红枣个大、味甘,远近闻名,但产量一直上不去。张雷威调查了解,发现墒情好时,产量高,虫害也厉害;墒情不好时,虫害少,产量也不好。出路在水,既要解决用水,又要防虫,但山高路陡,村民只好俯视黄河叹息。


  张雷威看准了项目,向陕西省电力公司申请15万元扶贫资金,在山上修了15口集雨水窖。施工时,他一次次查勘现场,关键材料和施工环节到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付款,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同时,他还找来技术员,教村民种植枣树、防治虫害等方法,连县委办公室主任李旭东都感叹:“老张做任何事,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


  一年下来,下山畔村的1820亩枣树变成了村民的“摇钱树”,同时被吴堡县确定为千亩红枣丰产示范园,成为“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


  几年下来,深砭焉村发展养羊、车家塬村重点桑蚕、冯家焉村改造水道……各个村的扶贫,就这样一个个干过来的。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村民们又收获了意外的经济效益,外面的老板看重了有机羊粪资源,在深砭焉村开发万亩山地种植有机苹果,带动大量村民就业。


  张雷威16年扶贫路,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他的名声越传越大。省市扶贫工作大大小小的会上,各级领导总会提起他,久而久之,来取经的、请做报告的越来越多。他总是乐意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现在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很多,不少人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这就要求扶贫项目设计要合理、实施要精准、监管要到位,特别是要求村民自付资金和劳力到位,对其形成资金链上的捆绑,才能保证扶贫项目落地生根,起到致富引领的作用。”张雷威在会上谈自己的扶贫体会。


  如今,在精准扶贫上,张雷威把他多年的扶贫经验进行理论化总结,并在他对口帮扶的米脂县史家洼村、七里庙村付诸实践。近期,他在跑互助养殖种植合作社的事,他说关键是要选出能力强、有担当、重公益的带头人承担规模化的养殖种植,通过股份分红,带动大伙儿增收脱贫。


  满怀深情 智慧扶贫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早会一结束,我带着司机杜峰、党办干事高国梁赶往寺沟村慰问困难群众……一位老大娘接过慰问金,一个劲地感谢党和政府。”


  “从神木县芹菜沟村到吴堡县寺沟村,哪里都有穷人,都有弱者,扶贫工作让我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建设和谐社会,这些弱者就得有人帮扶,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让这些弱势群体树立起生活的希望。”


  ……


  张雷威有记笔记的习惯,扶贫16年来,他记了厚厚7本笔记。随便翻开一本,每页都饱含着他对困难群众的深情与扶贫生活的苦乐。每笔扶贫资金的去向,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他都一一记下。张雷威说:“我是代表供电企业来扶贫的,企业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我要尽力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让领导放心。同时,也时时鞭策自己,我代表的是国家电网人的形象在履行社会责任,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人通过我看到供电企业的务实作风,看到责任央企的担当。”


  扶贫这些年,张雷威为各村跑项目,结交了一大群农民朋友。有人到城里看病,他张罗寻医问药,安排老伴做饭、女儿给病号送饭。遇到村里办红白喜事,他总是按习俗去随个礼。村里有闹纠纷、婆媳不和的,都会找老张去调解。村民称他是城里来的自家人,谁家杀猪,总是喊他吃杀猪菜。“和村民打交道,很充实,也很快乐。”张雷威说。


  去年7月,张雷威退休,他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部7座旅行车:“我一直有个愿望,退休后带着一家人畅游祖国大好河山。”但最终,他仍然放不下那颗扶贫的心,又代表国网陕西电力扶贫队担任驻米脂县史家洼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等职。有人问老张,这样扶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他总是信心满怀地说:“快了,党的十八大不是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吗,到2020年,我就彻底结束扶贫工作。”


  16年来,张雷威走过的村子,一个个变荒凉为生机,变贫穷为富裕。而他自己呢,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越来越少;那个退休后带着一家人跋涉昆仑、畅游西藏的房车梦也越来越远了。有时候,他也会有沉沉失落,自古家国不能两全,对老父、对妻儿愧疚。但更多时候,他被村民的纯朴、善良与热情打动。山风吹来枣花香,在枣林中徐徐穿行的张雷威说,每当这个时候,所有的烦恼、得失都通通抛到脑后。


  在吴堡扶贫,有一次张雷威上山查看引水管,不慎绊倒,差点儿滚下山崖,左脚三处骨折;去年10月,他带领村民卖牛,遭遇大雨,一场重感冒导致肺炎住院半个月……老伴和女儿心疼地说:“你都这把年纪了,何苦呢?”


  是啊,何苦呢?


  16年扶贫,张雷威付出的汗水、心血、伤痛多得数不清,但他却说,他从村民那里得到的更多,村民生活状态的改观一次次带给他触动,那一声声留他进屋吃饭的热情呼喊,那一包包送上车的土豆南瓜……这一切,都让他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张雷威简介:


  张雷威,男,汉族,1955年6月生,为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原工会主席。自2000年起,先后参加了“万名干部下农村”“千企千村”“两联一包”“驻村联户”等活动,足迹遍布榆林市榆阳、清涧、神木、吴堡、佳县、米脂6县区,帮扶12个乡镇2000多户群众脱贫。2002年至2004年底,任榆林市神木县芹菜沟村驻村干部;2005年至2011年底,任吴堡县扶贫干部、挂职县长;2012年至今,任国网陕西电力扶贫队驻米脂县史家洼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职务。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国家电网公司

标签:张雷威,扶贫路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