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徐宁,中共党员,安徽广德市供电公司变电检修班班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曾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江淮工匠标兵等荣誉,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劳动者说
干一行、钻一行,在本职岗位上深扎根、勤思考、肯钻研。
5月25日,安徽广德市供电公司徐宁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徐宁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今年计划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的两项成果展开研讨,并指导工作室成员完成了多功能距离报警接地装置成果发布的前期准备。
徐宁是广德市供电公司变电检修班班员,也是该公司的技术创新带头人。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徐宁一直从事变电检修工作,先后参与过20余座变电站的建设和2800余次变电站检修任务。工作中,他善学爱思,时刻留意检修现场的疑点难点,致力于通过创新解决技术难题。他牵头研发的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共42项,带头开展的创新课题和质量管理项目成果获得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安徽省十大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群众性创新奖二等奖等奖项。
实干更巧干 从“疑难杂症”中创新
参加工作不久,徐宁跟着师父到位于广德市邱村镇的35千伏邱村变电站开展检修。初出茅庐的他干劲十足,什么事都抢着干,却因为技术不精挨了批评。
原来,在检修断路器时,徐宁随手从工具包里拿出一把活动扳手拧螺丝,由于角度和力度没掌握好,造成螺帽变形。这个失误导致检修时间延长了十几分钟。“我后来逐渐明白,干活不仅是拼体力,更要拼技术。”对当时的情景,徐宁记忆犹新。
此后,徐宁潜心磨炼技能。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工作中遇到的技术要点、难点。上班时间忙着检修操作,下了班他就自己研究开关、变压器等设备装置的构造原理。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就请教老师傅,或者到书中找答案。学到新的理论知识,他又在实操中验证。徐宁的技能水平日渐提升,于2005年担任了广德市供电公司修试工区检修班班长。
随着电网快速发展,检修任务越来越重。徐宁意识到要想提高检修效率,就要运用新技术巧干活、干巧活。他在每次检修中总结经验,并根据遇到的难题动手创新。
2007年7月,徐宁在一座变电站建设中发现,人工安装35千伏隔离开关操作机构时,要现场立杆、切割、打磨及焊接。这个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要用手托举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反复调试高度近百次,不仅耗时长,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电焊的火花溅到我的裤子上,把裤子烧了个洞。要是不用人工托举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安装就能既省时又安全。”徐宁说。
经过精心制作、反复调试,徐宁于2008年研制出35千伏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安装装置。该装置能稳固承托35千伏隔离开关操作机构,还可以调节安装高度,避免了安装过程人工托举,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原来需要4人3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应用该装置1人1天就能完成。
第一个创新成果的成功应用让徐宁深受鼓舞。此后,别人眼中的“疑难杂症”都成了他创新的灵感来源。
关注作业安全和效率 改进技术和流程
2008年,徐宁研制出能在施工现场快速连接高压线缆的锥度涨紧联接头。在此基础上,徐宁又研制出高空铰链式中间接线夹。该装置根据接线夹和电缆线径不同分为多种型号,可以快速完成线路T接和变电站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跳线连接等工作。
除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作业安全性也是徐宁关注的创新点。
2011年8月,在35千伏柏垫变电站建设施工过程中,徐宁发现高压电缆出线孔洞边缘非常锋利,极易剐伤电缆绝缘保护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研制出高压设备电缆保护环。保护环表面光滑,且外缘与电缆出线孔洞内缘紧密契合,可以防止电缆在安装时被剐伤。后来,这一成果被广德市供电公司推广应用于变电站建设中。
徐宁不仅在检修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其他专业领域发现可以改进的工作流程和环节时也通过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013年,徐宁注意到10千伏配网抢修现场工作流程较长。“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把一部分工作流程提前,让现场抢修效率更高。”徐宁说。经过近一年的尝试,他和同事研制出了快速移动配电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外形是可移动的厢式车,车厢内整合了变压器和高低压配电单元,相当于一个移动配电房。
2016年6月,广德市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位于新城区财富公馆广场的地下配电房被淹,近200户居民用电受到影响。如果按照传统的抢修流程,要重新安装新设备,从调用物资、组织施工到验收复电,需要三四天的时间。而抢修人员应用快速移动配电一体化装置,用40分钟就恢复了临时供电。该装置为客户供电直到抢修完成。
围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供电可靠性等重点,徐宁研制出了六氟化硫绝缘配电快速转接装置、智能搬运升降检修装置、配电单元防风防水传感装置等创新成果。
依托工作室传帮带 培养青年创新人才
为了培养更多青年创新人才,广德市供电公司于2013年成立了以徐宁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徐师傅随时随地都想着技术创新。2017年8月的一天,我和徐师傅一起下班,在路上他突然把电动自行车停了下来,指着一根电杆对我说,这上面有爬梯,别人很容易就能爬上去,能不能有什么办法防止误登杆?说完他拿出一个手抄本,把这个想法记了下来。”提起徐宁,广德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责、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程韦立马想到了这个令他印象深刻的场景。
那天回家之后,徐宁连夜画出了防误登电杆装置的设计初稿。随后几个月,他不断完善设计稿并开始研发,最终研制出了防止非作业人员登杆的杆塔安全保护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广德市城区主干道的电杆上,避免了误登杆情况的发生。
徐宁把自己的工作方法、创新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作室的青年员工。“现在我最大的任务就是针对作业现场的技术难点,和青年员工一起创新攻关。”徐宁说。
今年5月5日,徐宁和广德市供电公司变电运维班班员在110千伏太极变电站完成了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线路电压互感器熔断器更换工作。这是宣城供电公司实施110千伏变电站属地化运维以来,变电运维班首次自主实施这类关键业务。
“在徐师傅的带领下,我们精心做好准备,从发现设备缺陷、前期现场勘查、工作票开票到现场实施作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业流程。”变电运维班班员、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徐金朋说。
这些年,徐宁的钻研精神感染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30多人。该工作室还获评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宣城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徐宁还带领青年员工总结梳理了变电检修、计量、配电等专业的近万个故障的成因,助力作业人员快速消除故障。
标签:创新,变电检修,一线难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