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浅谈班组文化建设软实力

作者:陆丽丽  2014-11-27

  每一次整理更新部门的班组文化建设园地都会深深感触,总会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提炼和总结。去寻找各种关于这个团队的闪光点。或许是女性的感性思维,或许是女人特有的多愁善感,喜欢把身边美好的事无限放大,喜欢与伙伴们分享每一次团队成长的心酸与喜悦。参加工作二十年整,从生产一线到服务前台到供电所管理再到职能部门,每次环境的变化,及角色的变化让我更深刻的领悟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一个班组。试想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一个有经营力的企业必是一个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一个有学习力的班组必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班组,可见,不管是一个国家、企业还是一个班组,文化都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企业一个班组在自己的班组管理中,若是只依靠规章制度约束被管理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甚至还会遭到职工的抵触,有时收效甚微。通过班组文化建设结合自身业务及班组特定选定适合班组氛围的文化建设。形成自身特色的班组文化特色。它属于管理诸要素中的软要素,也是软实力处于核心地位。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向作用

  导向就是引导,像导游一样,不使每一个游客迷失方向。班组文化是全体同事认可的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事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一个班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应十分鲜明,这是保证正确方向的前提。

  (二)凝聚作用

  凝聚就是把东西聚合在一起,产生更大的力量。班组文化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能使同事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能减少同事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或遇到重大困难时,能使同事们挺身而出,为了团队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绝对不会发生“我不干了”的事情,绝对不会形成“无人问津”的局面,这都得益于班组文化的魅力。没有了班组文化,一个集体必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工作生活在这个集体当中就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感。班组内部的凝聚力是由班组文化氛围营造的,当伙伴高兴时,班组为他分享快乐;当伙伴们遇到工作困难时,班组为他分担,及时予以关怀和帮助,这样就会大大增强班组的凝聚力。

  (三)规范作用

  班组文化的规范作用就是约束作用,它制约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知道,约束功能是通过制度和道德规范发生作用的,尽管制度也是班组文化的一部分,但它的约束作用是硬性的且是不全面的,而道德规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和全面的约束,也是能赢得人心的约束。

  (四)激励作用

  激励就是激发干劲,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情。如果一个班组文化以人为中心,形成一种人人受重视,人人受尊重的文化氛围,那么这个班组的干劲就士气冲天,这就是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这往往比金钱物质激励更有效果,比如提倡的“快乐生活、愉快工作”、“家兴 局兴 企业兴”我们把更多的职工个人愿景放在第一位进行理想激励,试想过去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那样艰苦的岁月,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好、觉都睡不了,但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他们的干劲和激情是空前的。这就是文化激励,一个班组文化形成了,同样也能起到这么大的激励作用。

  当然班组文化建设的载体离不开班组文化园地,让大家感受各班组的文化特色。通过文化园地一方面展现班组员工个人及家庭生活风貌,一方面展现团队工作目标及愿景,时时刻刻提醒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

  几年来,通过对所在班组开展班组文化建设,总结提炼出“家文化”、“团队文化”、“学习文化”等主题,进一步增强了员工以企为家,关心、爱护企业的强烈意识和认同感,唤醒了员工的责任意识,教育员工树立“企业兴则我荣、企业衰则我耻”“锅里有、碗里才有”的理念。使员工始终自觉坚持与企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系企业,以企为家,把企业的每一分利益都放进眼里,把企业的每一个进步都记在心上,把企业的每一件事都当成自己的事认真处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共同把班组各项工作推向一个崭新阶段,而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也成了深深刻在每位员工心中的的团队理念,鼓舞着大家,温暖着团队。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班组建设,独山供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