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劳动竞赛在部分基层单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活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要看员工参与的程度、竞赛项目设计是否科学、组织是否得当、活动成效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方面。归根结底一句话,活动是否“接地气”。
全员参与是竞赛之“源”。劳动竞赛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参与的热情,凝聚员工的意志和创造力,才能形成强大的气场,营造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要摒弃指定少数选手“闭门造车”、几个原人“包场”、总是几张“老面孔”参赛的作法。通过吸引全员参与,将各岗位员工纳入竞赛选拔范畴,从班组至县公司到市公司等一个层级不漏,层层选拔,最终将不同专业的优秀顶尖人才选拔出来。
结合实际是竞赛之“基”。劳动竞赛的内容和范围必须结合实际,才能与中心工作相得益彰,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制定目标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切忌高不可攀,让员工望“天”兴叹。确定竞赛项目不能总是停留在安全生产、营销服务方面,要拓展到综合管理、后勤服务和企业文化等上来,扩大员工参与面。要结合阶段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通过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找准员工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确定劳动竞赛项目和范围,使竞赛活动真正成为广大员工施展才能、创造业绩的舞台。
精心组织是竞赛之“要”。要避免赛前发一个竞赛通知、提出几点要求,让基层“热闹一番”后上报结果的现象,加强对劳动竞赛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指导,使竞赛活动“年年都在搞,年年不一样”,保护员工的积极性。要建立由工会“搭台”、业务部门组织“唱戏”、党政工团共同“出力”,形成劳动竞赛“一台好戏”工作机制。要为竞赛提供练兵的场地,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授课指导,解决竞赛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员工心理障碍。要在层层选拔过程中考核严格,不因平衡队员结构,照顾落后,降低标准。要保护员工的劳动竞赛热情,及时颁发证书,足额兑现奖金。
形成文化是竞赛之“本”。劳动竞赛的最终目的是在全员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文化氛围,使长期学习、终身学习固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习惯。要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提炼总结,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要加强对劳动竞赛结果的运用,加大先进人才的跟踪培养力度,将优秀员工选拔到重要技术和关键岗位上来,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要发挥先进的典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师带徒”等形式,与新进、后进员工结对子,带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要总结劳动竞赛的经验,大力推广,让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标签:劳动竞赛,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