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海南创先观察:外取势 内务本(图文)

  2015-01-20

02.jpg

41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横扫海南时,海口市政府赠送给海口供电局60辆抢修皮卡。


  合作。“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脱节如此严重,电网应该和政府坐在一起规划这座城市。”那怎么“坐”合适?


  共识。政企之间共识的建立,非杯茶餐饭之功,而是长久共事的默契。那共事的契机在哪里?


  信念。“既然你选择了这个企业,就要信赖它,跟紧它,员工若没这个信念,再好的战略到了基层也是个空。”作为最后一个加入南方电网的省公司,该如何赶上大部队,走出自己的路?


  海岛创先,迎“风”而上,这些年过去,无论是在省会海口,还是在偏居小岛的供电所,渐入深水区的海南电网人明白了一个道理:最硬的实力是软实力,最关键的因素永远在人。


  外取势

 海口视界


  2015年,海南电网公司海口供电局的抢修工王槐丰收了一份“大礼”,他告别骑了10年的摩托车,开上了盼望已久的皮卡。这是41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横扫海南时,海口市政府赠送给海口供电局的60辆抢修皮卡车之一。


  在海口,外力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相当严重,2014年海口市公安局召开动员大会,确定打击“三电”盗窃案件破案率,并签下责任状:该年底前辖区内此类破案率若为零,派出所一把手将引咎辞职。


  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就对海口供电局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海口能有今天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与电网公司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他希望海口供电局为实现海南“首善之城”做出新贡献。


  诸如此类,在电网发展外部环境矛盾突出的大环境下,海口这种政企和谐及互相便利,颇显不同寻常。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友好环境并不是自来有之。海口供电局同样走过对外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的岁月,多年的磨合让政企双方相互体谅,在深入合作中互信,在发展共识中铸情,才换来如今的风调雨顺、和谐共赢。


  磨合:从一事一议到共同规划


  “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脱节如此严重,电网应该和政府坐在一起规划这座城市。”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电网规划落不了地、施工受阻是多发共性问题。


  2014年11月,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倪强召开协调会,到场的有各区区委书记、区长、镇长,达70多人。倪强要求他们挨个表态,把历史遗留的永一二回、江东变电站等10个电网施工受阻问题一一现场拍板,下令区政府、各职能部门限时督办解决。会后,倪强还到三江镇施工受阻现场办公,当场决定,政府为一条被迫“改道”而增加大额费用的线路埋单50%。


  海口供电局分管规划与基建的副局长符达兵说:“这种支撑前所未有。”


  6年前,符达兵还在计划部当主任,那是他最有苦难言的一段经历。“那时我手头有好几个项目,每天就是跟它们较劲打交道,有的甚至拖了4年。”


  2008年的冬天特别冷,符达兵给规划局送规划报告,顶着寒风在市政府门口蹲了一上午,打电话一直没人应答,“抓”不到一个能接收报告的人。


  一些工程可谓费尽周折。到计划部前,符达兵就知道艺园变电站选址是块难啃的骨头,但没想到,能一“啃”就是4年。2009年,符达兵手里已实实在在地握着政府发下来的规划许可证,上任一年就拿下这个大项目,他高兴得不得了。


  但不出一个月,他被告知,由于选址周围不断建成新楼盘,居民反对声音很大,变电站选点要改。“改就改吧,咱们再选再做方案。”1次、2次、3次……到选点被迫更改第六次时,符达兵终于觉得有些筋疲力尽。


  让他更头疼的,是被誉为海南电网“一号工程”的220千伏大英山输变电工程。这座为海口城市新负荷中心规划的变电站,虽已于2010年竣工,但由于规划部门没有预留站址和足够的线路通道,架线途经三区三镇,输电线路建设受阻严重,尤其是跨越东环铁路的线路报建批复工作、青赔、现场施工等问题,解决难度极大。


  “同样是受阻的工程,因为后者是省重点项目,政府对艺园和大英山的态度自然不一样。”符达兵告诉记者,在大英山项目建设期间,N4塔需占用海口椰树集团的土地,时任常务副市长邓小刚为此亲自协调,并在N18塔施工时,协调警力制止了某酒店保安的过激行为。


  为了大英山项目,海南电网董事、党组成员、海口供电局局长詹晓晖登门海口市政府十余次,与政府一同找过粤海铁路、南航部队和海航集团相关负责人,请求配合支持,其中的曲折艰辛不得而知。


  最终,2012年大英山变电站的电送出来了。可是,“只有重点项目才能得到政府帮助吗?一事一议不是长久之计。”上任一年的詹晓晖想要从根源改变这一难况。“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脱节如此严重,电网应该和政府坐在一起规划这座城市。”


  此前,海口供电局已有派驻副局长挂职市政府副秘书长的举措,并筹建起“能源办事处”对接电网诉求,但仍停留在“一事一议”层面。2011年,为了让“艺园”这样的工程选址从开始就能“板上钉钉”,特别是及时了解政府规划的动态,詹晓晖向市规划委员会提出申请,成为市规委会列席人员,之后每次规委会会议,詹晓辉几乎一次没落,逢会必到。


  与此相应的是,《海口市“十三五”配电网规划》编制时,海口市国土局、规划局也参与进来,提出了不少有效意见和建议;而另一方面,规划部门也充分尊重海口局的专业意见,将《海口市电力专项规划》交付海口供电局编制,这些首开先河、彼此信任的创举,让双方的意见得到了充分沟通。这意味着,电网规划完全纳入城市各层次规划,超前预留变电站站址与线路走廊,从此扭转了电网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令人欣慰的是,去年底,两份报告都通过了评审。


  如今,符达兵再没有吃过“闭门羹”,他认为海口供电局迎来了最好的时候。“省公司提出海口电网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2015年达成国内先进供电企业的目标,现在,火候到了。”


03.jpg

万亩种植园通电后建成喷雾灌溉,可以不靠天吃饭了。


  分忧:互为支持,方可少走弯路


  共识的建立,非杯茶餐饭之功,而是长久共事的默契。


  企业与政府建立信任,不是一杯茶,一餐饭,而是实实在在经济发展上为政府分忧。在这个层面上,供电局具有先天优势。


  每天电量的波动如实反映着城市的经济动态,这是政府部门统计分析决策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


  这些年来,海口供电局一直利用营销部门熟悉企业运作的专业优势,经常到重点企业调研,逐项分析海口市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运输成本是否过高、销售成本怎样、生产安排是否合理、政府可以拿出哪些优惠政策来促进工业生产等等,对各层面进行分析,不定期向政府提供分析报告,为全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及至2014年,这项服务被更重要的危机管理所替代。


  其实,早在2011年,海南电网就向省政府谏言,海南经济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电力需求可能出现跳跃式发展,如果规划的电源项目不能如期投产,海南将面临电源性缺电的巨大考验。


  这几年,海南加大了电网投资力度,由于种种不可抗因素,电源建设仍然滞后。终于,电源性缺电在2014年爆发。


  面对全局性的困难,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多次指示省发改委、林业等部门和项目所在地县政府要“一路畅通”,并现场调研督进滞后的西南电厂项目。


  为了把缺电影响降到最低,海口市政府把有序用电协调会议室搬到了海口供电局。这又是一个无例可查的创举。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李文珏。这位2012年起挂职市政府副秘书长的海口供电局副局长,连着几个月,带领科工信厅等政府部门的人走访各企业、商场、酒店,政企人员共同向工商户解释有序用电的必要性,由政府出面,要求部分用户自备发电机,配合错峰限电。


  “3年前刚去政府挂职时,他们还把我当一个旁观的客人,认为我做什么都是为了电网。但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完成,他们感受到了我的客观——电网的立场是全局性的,是真正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负责,我也就从旁观客变成了联络人甚至主持人。”李文珏说,只有花时间力气下去,一起共事,才能建立更多的共识。


  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些年来,海南电力供应一直有富余,全社会对加快供用电设施建设的紧迫感并不强烈。2014年的严重缺电,让社会形成了共识。“电力先行”只有入了心,动真章,城市发展才能少走弯路。


04.jpg

乌列供电所所员林堂国收到庆祝年底电费结零的短信。


  共赢:1+1总是可以>2


  企业发展不仅要取得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更要借助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这是一个企业真正的力量。


  上下同欲者胜。央企与政府日渐紧密的合作,不只是方便工作,而是更深层次的一种双赢。央企最大程度地保留公共性,政府最大程度地发挥服务性,两方合体,对全社会的服务更加有效。城市发展的磨合证明了这一点,灾害危机的管理也证明了这一点。


  2014年,17级超强台风“威尔逊”席卷海南,也把一切推向了高潮。为了抢通海口200多个小区“最后一公里”的送电入户,南方电网不惜代价承担社会责任,上下齐心,赢得了市民的赞誉。而在整个抗风期间,海口市副市长鞠磊一直坐镇海口供电局调配资源,和南方电网的万人大军并肩作战。在共患难中的磨合,让彼此了解更多,信任更深。


  经此一役,改变对南方电网看法的还有海南的老百姓。在“威马逊”之前,不少出租车司机分不清海口供电局和海南电网,更不清楚南方电网是谁。如今,南网调派大军驰援海南的事迹已是家喻户晓,抗风期间,整个岛上随处可见驰援的南网车辆和感谢标语,个个交口称赞。在去年12月的西电东送协调会上,台风过了那么久,海南省工信厅副厅长还特意起立,向南方电网致敬感谢。


  这种感谢,并不止于口头和行为上的赞誉,更表现为一种体谅和支持。入企还不到两年的员工董超,对此有着切身体会。大学毕业后,董超远赴1800公里来到海口郊区的三门坡供电所,一来就被清障伤了自尊。“去清树障,简直像当贼。村民阻挠不算,园林局也会找上门。”


  其实,詹晓晖刚上任时也曾被市长叫去“喝茶”,为的也是砍树。


  由于涉及多重利益矛盾,加之法律边界模糊,多年来清障工作开展难度很大。海口的滨海大道上,树木葱葱,郁郁参天,在此下骑车漫步,沐浴海风,的确是一种享受。但夏季台风多发,这些树在电力人眼中,却是不折不扣的安全隐患。只是太多人不予理解。


  詹晓晖多次和市领导解释原因,从理解、认可、支持到主动代劳,历经数年,几次特大台风后,政府态度终于发生了大转变。


  “威马逊”救灾期间,海口市政府派出了700多名武警,甚至还协调三亚调派武警帮忙清障,为电力抢修开辟绿色通道。在三门坡,园林部门陪着董超他们一起向村民做解释工作,有的村民也主动帮忙劝说。


  支持不仅来自政府。抗风期间,海南合众郑州日产汽车销售公司主动免费派出车辆和司机,为电网做后勤工作;海口南北水果批发市场每天早上7时,准时准点将水果装进保鲜冷藏车发往灾区,为电力工人送去新鲜水果。一场社会大联动,让海南人深刻印象。


  为什么两场强台风抢修复电进展得快?为什么有序用电能平稳渡过?为什么电网建设越来越顺利?詹晓晖说,这就是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大项目管理能力是中国特色,也是央企特色,在灾害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成效尤其显著。


  “这传递出一种信号,企业发展尤其要注重合力的蓄积,不仅要取得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更要借助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这是一个企业真正的力量。”詹晓晖这样说。


  策划:殷伍金 王浚哲 统筹:王路侠 采写:邱宇 代进 叶姗娜 专题摄影:本报记者詹晓东


  海口供电局创先大事记


  2004年海口供电公司随着海南电网公司加入南方电网大家庭,迎来了发展的新启航。


  2005年“达维”台风来袭,海岛全黑。海口供电人同舟共济,抢险救灾。


  2008年海口供电公司与琼山供电公司合并,海口供电局作为南方电网第一批创先试点单位在摸索中砥砺前行,并圆满完成援黔抗冰复电、奥运保电任务。


  2009年被国务院国资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创先被赋予新的内涵,建设与“国际旅游岛”相适应的国际先进水平供电企业的要求随之提出。


  2011年连续抗击强台风“纳沙”、强热带风暴“尼格”及持续强降雨,确保了国庆期间海口旅游景区的正常运转;同年新生产调度大楼启用,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硬件设施向现代化水平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012年攻坚克难,成功投产送电,海口中心城区第一个220千伏电源点——大英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同年在全省率先通过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第三方外审3钻认证。


  2013年与广州、佛山等11家供电局一同成为网公司系统第一批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级企业;同年5项创先关键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内先进水平。


  2014年克服电厂脱硝改造和西环铁路迁改导致的缺电影响,确保了电力供应有条不紊,以售电量7.88%的增长速度支撑了海口市GDP10%以上的高速增长。众志成城,奋力抗击41年不遇的17级超强台风“威马逊”,实现了“主网不垮、海口不全停”的目标,并在抗击“威马逊”60天后,连续抗击13级“海鸥”和66年最大天文潮,实现了因进水停电的小区从“威马逊”期间的69个减少至仅有5个,最大限度保障居民供电。


  数据


  2014年海口供电局综合线损率4.58%、百万客户投诉量为34次、供电单位成本96.86元/千千瓦时、可控单位成本63.39元/千千瓦时、万元固定资产售电量15.1千千瓦时/万元,五项关键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内先进供电局平均水平。


内务本

乌烈温度


  21年前,吴天德电校毕业后进入供电所,老所长告诫他,干活就得脚踏实地,甘心做个无名英雄。“我甘心做无名英雄,但我不能容忍平庸。”


  “既然你选择了这个企业,就要信赖它,跟紧它,员工若没这个信念,再好的战略到了基层也是个空。”


  这是海南电网一个偏居小岛的普通供电所长对自己和员工的要求——尊严与体面都得自己挣来,“工作干好干坏都得干,既然如此,为啥不好好干?”

05.jpg

06.jpg

07.jpg


  一支农村供电服务队活跃在田野上,脚粘黄土,心怀大地。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说话的是抢修员冯涛,2014年冬至这天,他攥着催费通知单挨家催费,走了几家便决定收工,说不打扰村民团圆了,明天再起个早贪个晚也一样。此时他的当年未收电费仅剩千余元了。


  2003年,冯涛竞岗未果遭到分流,后来为所里临时抄表时,又挪用3500元电费去打牌,一记臭脚让自己彻底出局。几年后他再逢竞岗机会,幸运地考入并成为了正式员工。


  不光彩的过去,他常常主动揭开。“我要活出自己的样子来。”他说,“如今我改了,就还是家里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冯涛所说的“家”,并不是他自己的小家,而是指海南电网昌江供电局的乌烈供电所。这个“家”的“家长”,名叫吴天德,一个长得有些像马云,又比马云帅一点的男人。


  啥样的队伍才管用?


  供电所的管理,首先在一个“融”字。规范化与家文化交融,榜样与追随者交融,有“融”才会“凝”,才会“通”,才可能打造出过硬执行力。


  乌烈供电所的两层办公楼建于上世纪70年代,几年前就已成危房,然而小院清爽干净,绿荫错落,黄色警示线鲜亮而严肃,让残旧的小楼透着股端庄大气。


  所里一共17人,平均年龄45岁,最高学历仅为中技,可个个脸上同时写着谦和与自信。


  一次,所员林堂国当月工资比往常少了200块,他就把银行短信通知转发给局里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吕青山,吕青山认真回复了,解释了原因并表态:只要大家把活干好,总收入肯定有增加。


  “局长的话我认。话说回来,工资低我也不太郁闷。”林堂国负责的台区,连续8年电费回收率100%,55岁的他很骄傲。


  这骄傲不是从来就有的。乌烈所管辖着昌江县乌烈、昌化两个镇,用户近1.3万户,供电区域内99公里10千伏线路、140公里0.4千伏线路,均属有损线路。以往基础差,故障率高,一场暴风雨就要停电十天半月,员工们工具包不敢离身。2008年,全所线损率达到16%。


  这年底,35岁的吴天德成了新任所长。他很快发现,工作要是耗在抢修上,员工的日子就没法过了;可各项工作要走上正轨,又必须让员工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头一个就死磕上了有过“前科”的冯涛。“我不怕你差,”他这么跟冯涛说,“我怕你没脸见我,你要是不敢面对从前的错误,跌倒了爬不起来,就是孬种一个!”


  “活出样子来。”这是吴天德对冯涛和所有员工的要求,尊严与体面都得自己挣来,“工作干好干坏都得干,既然如此,为啥不好好干?”


  你下决心好好干,他就下决心给你创造好好干活的环境。冯涛父亲病了要用钱,他二话不说掏出工资卡,还把人从昌化调回乌烈,以便照顾老人。林堂国一千多元工资要养活老小七口人,他就帮他女儿联系到客运站乘务员的工作。每回员工做错事,平时嗓门很大的他反而降了分贝,把门关上,坐下帮你理出一二三来。


  在乌烈所,“家”是被员工提及最多的字眼。“我们女人不像男人天天风吹日晒,就该把家守好。”营业员李科清说的男人,是她的男同事们。


  这种“家”的概念,最初的形成靠的是“家长”。无论干什么活,这位“家长”永远在头里。农网改造刚开始,吴天德问哪块骨头最硬,大伙说是峨港村。电杆几年前就拉进村了,由于村民阻拦,沤在那里就是立不起来。“好,咱们就从这个村开始。”然后他真做到了。


  “家长”对自己要求高,对“家人”也严格,抓规范化管理一点不含糊。单说故障换表记录,要求各台区电表的更换记录都得保存照片、工作单、审批单、追补电量单,缺一不可。50多岁的李德海记得,新城村一用户家的电表更换,他没及时拍照,十几公里的路,吴天德要求他当天就去补照。“习惯不是规矩,规范化才是规矩。”


  就这样,所里的事变成大家的事,别人的事变成自己的事,哪里需要总有人顶上,谁能帮忙肯定抢着伸把手。


  凝聚力产生执行力。2014年,41年不遇的强台风“威马逊”登陆当天,乌烈降雨770毫米,雨量全省最大。员工们一个不落地坚守在岗位上,第二天早上就趟水清查抢修,受影响的8000用户两天内全部复电。


  吴天德认为,供电所工作其实并不难,只是繁杂琐碎,政策层面、思路举措,都有上级来定,供电所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真实、简单、有效的工作,是最大法宝。


  吕青山表示:“昌江供电局一直重视执行力,引以为荣的也是这一点。执行力从哪来?关键是有样学样,一级带着一级干。像样的所长会带出一群像样的员工,形成亦亲亦友的团队精神,发动起进步的马达,这就是乌烈之烈。”


  客户满意度需要去调查吗?


  服务之道,在一个“留”字。客户拖欠电费其实是没留住客户。温暖别人先得照亮自己,帮助客户就是帮助自己。


  3年前临近春节的一个下午,综合管理员黎智纯乘大巴去局里报表,赶上一个男孩上车被拒,男孩不停说着:“我没钱,我要去美国治病!”


  显然,这是个精神有问题的孩子,谁家的呢?黎智纯把这事电话给了同事冯本升。冯本升急忙赶来,孩子随口说了家人的3个号码,一个是空号,两个欠费停机。冯本升不死心,给欠费手机分别充了钱,终于接通了,却不是孩子的家属。


  冯本升和同事根据孩子的口音找到几个村委会,大喇叭广播消息,各种线索陆续征集上来。他登录所里的营销系统,通过客户信息筛选这些信息,很快锁定孩子是耐村郭昌作家的。此时,距离他们发现孩子不过两小时,郭家那边已经寻找孩子一整天了。


  “如果客户信息不准确,就不能这么快把孩子送回去,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做好基础工作的意义。”冯本升意识到,要想温暖别人,先得照亮自己,做个好人都需要有技能啊。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品出不同的味道。


  一次,吴天德和同事去看望这个孩子,郭昌作忽然说:“见到你们,我不知自己是想哭还是想笑……”


  吴天德愣了下,很快明白过来,上前拍了拍郭昌作的肩膀,这个父亲的眼泪瞬间落了下来。


  “老郭不再把我们当成恩人,而是可以与他感同身受,体会到有这么个儿子心里能多苦、渴望理解与安慰的亲人。”吴天德说,他珍视这份情感。优质服务首先就是得到客户发自内心的信赖。都骨肉相连了,还需要去调查客户满意度吗?


  副所长符少平也说,供电所属于服务行业,其服务好坏就看留不留得住客户。客户拖欠电费,就是没留住;客户忠诚度出了问题,原因更多出在自己身上。


  目前村里留守老人和儿童很多,这家那户各种琐碎的事常需要帮助,他们的要求能不能全部满足?员工们讨论的结果是,啥时也不能冷了客户的心。服务是一种多赢,满足了客户需求,得到了客户尊重,供电人也有了成就感,反过来,这些又会促进工作。“帮客户就是帮自己。”


  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多村民成了所里的“编外人员”,符多善就是其中之一。他常主动代收村里部分村民的电费。即使现在邮政便民服务站进了村,可他帮忙惯了,谁家电表、哪条线路有什么故障,还会主动帮着查,他开的那间小卖部也仍是所员的一个聚点。


  一位所员这样形容与用户的关系:“辖区内,我们的摩托车开到哪里都不用上锁,保管丢不了,村民都记着呢。”


08.jpg

56岁的符多善是峨港村的群众护线员,他说供电人很辛苦。


  你相信这个企业吗?


  企业进步,是一种共同成长。企业要跟上社会的脚步,员工要跟上企业的脚步。创先就是不断发现新起点。


  2008年,乌烈所仅有一个35千伏变电站为辖区乌烈、昌化两个镇供电,当地掀起海水养虾风潮,从变电站到虾场,供电半径至少25公里,变电站过载严重。


  在吴天德看来,增容治标不治本,增加布点才是长久之策。他们对线路进行排查并绘图,结合村庄发展方向、新增用户和布点需求提交改造网架报告。实际上,这与昌江供电局“整改一片、见效一片”的思路不谋而合,又契合了昌江县政府提出“山海黎乡”、规划开发拥有20公里绵延海岸线棋子湾的发展远景。


  2009年,吴天德和同事们的愿望得以实现,昌化镇增建了110千伏昌城变电站,满足了辖区棋子湾未来10年的开发需求,同时大大缩短了周围养虾场的供电半径。仅这一项改造,就让乌烈所当年线损率下降两个点。


  2011年,海南电网开展计量改造,乌烈所抓住机会,率先完成万余户装置更换,这一招效果惊人,线损率立竿见影降至6.51%。


  工作干久了自然会形成惯性,怕改变,怕重新来过,可吴天德不。当他最初听到创先这个概念时,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其含义,但他相信。


  他认为,企业要做的,是要跟上社会与市场的脚步;员工要做的,是要跟上企业的脚步。“既然你选择了这个企业,就要信赖它,跟紧它,员工若没这个信念,再好的战略到了基层也是个空。”


  乌烈所的线损从6.51%降到后来的3%,并一直稳定在这水平,靠的就是这股劲。


  创先在步步深入,基层工作越来越顺。昌江供电局开展输电集约化探索,10千伏线路运行维护均归输电线路所进行专业化管理,乌烈所员工大大减负,他们就主动增加低压线路清理次数,提升低压运维质量。开展红外抄表后,工作量降了大半,员工上门催费时不约而同带着客户信息表,随时更新信息。


  与工作相应的,员工心气也越来越顺。从去年起,昌江局还把绩效考核向供电所、输电所倾斜,把原来按岗级高低发绩效,改为按平均基数发放,一线员工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


  创先意识如涓涓细流渗透到日常细节中。学历不高的一群人三天两头聚在一起学习,搞“困难分享会”,把工作中的难题摊开来,一起出主意、找办法。思考更主动了。农村供电所服务对象在升级,农业业扩报装趋于饱和,乌烈未来主要是发展旅游业,员工们于是更加重视棋子湾开发商的需求,主动开展各项服务。


  创先就是发现新起点,人人在起步中求变。还是那个冯涛,抗击“威马逊”期间,所里派他去支援重灾区文昌。回来后,吴天德让他写心得体会,他念给大伙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兄弟情谊不能忘,但自己过日子,不能总依赖家里的兄弟吧?


  昌江大地上,到处可见木棉树。21年前,吴天德电校毕业后进入供电所,老所长告诫他,干活就得脚踏实地,甘心做个无名英雄。“我甘心做无名英雄,但我不能容忍平庸。”


  如今,拒绝平庸已成为乌烈所的底色,他们追随着企业的创先发展,释放着生命的热度,奉献的温度。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海南,创先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