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智能电网,2020“初长成”

作者:魏北驹  2015-07-15

  “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智能电网下一步发展提出明确目标。


  智能电网被称为“电网2.0”,它能极大提升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是世界各国加速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支撑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利用效率提升的重要依托。


  智能电网的发展在全世界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个共同的精确定义。因此,刚刚发布的《意见》专门给出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定义: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意见》强调,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


  互动化是最重要特征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是智能电网的3个重要特征,但最能体现智能电网特点的应该是“互动”。“中国的电网自动化程度跟信息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中国的电网在全球也是一流的,但真正要让普通用户体会到智能,就必须要有‘互动’”。


  林伯强表示,今后我们买电、用电,完全可以采用“淘宝式”——选择售电厂家或售电公司进行在线交易。“另外,如果我们用分布式太阳能、风能自己发电,用不完也可卖给电网。用户跟电网真正”互动“,是今后智能电网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林伯强说。


  完善标准是当务之急


  具体来看,《意见》提出了10项主要任务和三大保障措施共同确保未来智能电网建设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网源协调发展和运营机制,全面提升电源侧智能化水平;增强服务和技术支撑,积极接纳新能源;加强能源互联,促进多种能源优化互补;构建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支撑平台;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和服务用户互动;推动多领域电能替代,有效落实节能减排;满足多元化民生用电,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促进上下游产业健康发展;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智能电网标准国际化。通过加强组织协调,统筹推动智能电网发展;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完善电价机制;营造产业发展环境,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对《意见》提出的10项主要任务,林伯强认为,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智能电网标准、国际化尤为重要。“刚一开始,标准很重要,这是管理层必须马上做的。其次是接纳新能源,因为目前这方面问题很大。与此同时,也要加强能源互联,实现各种能源优化互补,但这涉及到智能调度问题。此外,也要加强节能减排。”林伯强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与统计信息部副部长张卫东也持相近观点。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国家应尽快建立统一规范的智能电网标准主导机构,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


  “互联网+电网”


  在我国,用电高峰时段,常常是农村为城市“让路”,中小企业为大企业“让路”,生产部门为生活部门“让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一定是电力供不应求。电力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往往电力需求却比较弱,这才是主要原因。调度存在问题,就会造成电力短缺与闲置并存的情形。”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伟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电网智能化以后可以集中调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


  “没有智能电网,分布式发展就会困难重重。要大规模推广分布式发展,必须要有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不过,还需要有一些机制和条件作保障。比如,很重要的一点是继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包括售电必须开放、推进电价改革等。”林伯强说。


  早在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就提出“智能电网承载并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未来的智能电网,是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电网垄断将进一步打破,符合条件的售电方将不断涌现,大型企业、工厂、社区、家庭不断建设分布式电源,特高压输送的电量越来越大,新能源装机量、发电量越来越大,储能技术快速发展,配网自动化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断并网……这对电网智能化、电网承载力、电网快速调度运行检修故障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储能技术、信息技术与微电网、智能电网的融合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不久的未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走向纵深,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突破,智能变电站从建设到运行维护,将会诞生一个统一的电力平台,所有的电力信息数据将在这个平台上实时交互。智能电网将通过“互联网+电网”的方式,成为“以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传统电力行业”的代表。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标签:智能电网,初长成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