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车株洲所8英寸IGBT专业芯片线投产,打破了英飞凌、ABB、三菱等国外公司在高端IGBT芯片上的垄断,在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战略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该项目基建办主任周石华激动地表示:“项目高温生产线对供电保障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供电公司的鼎力支持,就没有新生产线的成功投运。”事实上,在制造业用电将近40%的“制造大省”湖南,每一台机器的运转,都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供应。
2014年,湖南制造业规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2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8%以上的中高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湖南制造业用电量达到61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2.86%。“湖南制造”铿锵前行的背后,是湖南电力如影随形的强力保障。
打造电网升级版 强劲发展硬支撑
湖南一次能源贫乏,发展需求与能源支撑存在巨大的现实矛盾,如何找准定位、将电力建设嵌入“湖南制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蓝图?
近年来,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电网规划顶层设计,以重点解决主干网架和配电网络“两头薄弱”问题为突破口,对电网进行“扩能提质”。“十二五”以来,湖南电力完成投资359.1亿元,投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29座、变电容量1942万千伏安、线路4379公里。湖南电网主网架实现了以220千伏“高压”网架为主向500千伏“超高压”网架为主的全面升级。
“全省输电主通道均由500千伏线路构成,且形成环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副处长潘力强解释道,“这种结构运行灵活、经济高效,既可确保电力大容量、高速快捷输送,也为安全稳定供电套上‘双保险’。”
与此同时,积极争取特高压电网入湘。2015年6月3日,首条落地湖南的特高压工程——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输电距离最长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总投资262亿元,建成后将构建起外电入湘的“直通车”,每年可输送约400亿千瓦时电量,满足湖南四分之一的用电需求。
为无缝对接“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的发展战略,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湖南电力按下建设智能电网的“快进键”,一大批智能变电站、智能化配电网络应运而生。
韶山智能电网综合工程是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示范基地,2013年年底建成投运后,供电可靠率从99.967%提高到99.999%,故障停电修复时间由以往的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甚至秒级,为当地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十二五”以来,从超高压到特高压、从传统电网到智能电网,一系列电网建设的大手笔让湖南电网网架结构、承载能力、保障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湖南制造”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打造服务新名片 提升发展软实力
2014年,长沙望城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园企业超过300家,用电量飙升,导致向园区供电的楠竹塘220千伏变电站不堪重负。为此,国网长沙供电公司积极配合做好“筑巢引凤”,在腾地杆迁、建设用电等方面提供前置服务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3年完成的变电站扩建工作,不到1年时间就顺利完成。强有力的电力支撑,助推园区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晟通科技、金桥国际商贸城、中德有色工业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园区2015年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
长沙县工业园区是湖南省最大的制造基地,园区内拥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三一重工(6.38 -1.39%,咨询)、长丰汽车、远大空调等国内知名企业。几年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出口一度严重受阻,减产、限产、停产成为常态。
长沙供电公司了解到园区困境后,专题研究如何协助客户降损增效,对辖区内大工业企业的用电量、电费逐一“把脉”,对其中用电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的100多户,量身定做优化用电方案,减少电费支出500余万元,为园区企业平稳渡过难关提供了有力支持。
株洲北汽福田整装基地项目的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涉及周边上下游几十个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国网株洲供电公司“点对点”的服务。
金秋季节,俯瞰岳阳城陵矶港口,雄伟的钢吊与滔滔江水合奏共鸣,一艘艘满载着货物的商船蓄势待发,处处是商贾繁忙的景象。城陵矶港口是湖南唯一国家一类口岸,也是“湖南制造”通江达海的“大通道”,对供电安全可靠性的要求日趋提高。 9月2日,国网岳阳供电公司安全用电检查班班长丁辉带领班员们来到城陵矶港,对港区的供配电设施义务进行安全检查。每个月,丁辉和同事们都要来这里例行检查,大到每条线路、每个变压器有无异常,小到一个螺丝、一个保险是否完好,他们都要进行细致的“问诊”,确保供电万无一失。一直以来,岳阳供电公司从港区电网建设、安全用电指导、应急除险排障等各方面为港口用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回顾供电公司这些年的支持,城陵矶新港党工委副书记王文华连称“给力”:“建港近十年来,类似的安全用电检查从没间断过,也从来没有突然停过电!去年,供电公司还为我们解决了双电源、双回路供电问题,用电更有保障了!”
近年来,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秉承“四个服务”宗旨,将“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渗透到工作的点滴之中,一系列优质服务举措频频落实:精简用电报装程序,实行“一证受理”,仅今年以来,业扩办理环节就成功“瘦身”50%,制造业客户平均接电报装时间缩短8.5天;定期对企业开展用电培训和用电安全检查,将电力企业成熟的运行管理经验移植到用户电力设施管理中,协力消除用电安全隐患;计划停电信息提前7天在媒体刊登、供电微信平台发布,对高危企业和重要用户采取电话、短信、书面通知等方式逐一通知到位;大力推广“掌上电力”手机APP,客户通过手机随时体验支付购电、信息订阅、自助客服、信息互动等用电服务……“用心、专心、关心、爱心、贴心”的“五心”电力服务无声浸润着园区和企业,在交汇共融中奏出和谐发展的最强音。
打造节能新引擎 成就发展新品质
今年8月,郴州市嘉禾县的坦塘工业园内艳阳高照,各企业正在忙碌地生产各类铸造产品。此时,国网郴州供电公司的“电能替代”服务队也在各厂房里忙碌着,积极宣传电能替代,帮助铸造企业实施电能替代改造。
郴州市嘉禾县被誉为“中国的锻铸造之乡”,嘉禾坦塘工业园是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珠三角制造业配套协作基地、新型工业化主阵地,有数百家铸造企业。过去,该园区企业多采用冲天炉、退火炉等高污染锅炉,不仅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而且能源利用率低、成本高,阻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实施“电能替代”势在必行。
郴州供电公司经过充分调研,先期投资0.98亿元,新建220千伏马托变电站和6回10千伏线路直通园区,提升供电能力,同时在园区成立珠泉供电所,及时响应企业的用电诉求,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大力促推“电能替代”改造。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供电公司有专业技术优势,帮助我们进行能源诊断,引导我们节约能源,为把我们高耗能、高污染的煤炉换成电熔炉,他们白天冒着烈日勘察现场,晚上出方案设计,为接电开辟绿色通道,着实让我们感动。”生产重型机械设备的茶窝作云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生云不无感慨道。
去年就实施了“煤改电”的亚新铸业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也坦言:“改造后,铸造产品的种类、档次显着提升,产品价格提高20%到30%,一些以前不敢问津的高精尖铸件现在也可以加工出来。不仅企业的效益得到了提升,也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截至8月底,坦塘工业园已有91%的企业摒弃煤炉,改为电窑炉。预计今年该园区可以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769.46万千瓦时,节省标煤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459吨、二氧化硫123.53吨、氮氧化物84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逐步建立电能替代与电力节能服务工作的常态机制结合地区特点,组织实施了长沙电餐饮、常德电火锅、郴州电锅炉、株洲电制瓷等四大“电能替代”示范工程。专门成立节能服务专业机构,利用网络优势和信息化手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能耗分析和整改建议。针对高耗能重点领域,从强化电网建设、精简“电能替代”项目用电报装手续、向政府争取“电能替代”相关优惠电价政策等方面入手,帮助企业实施“电能替代”改造、挖潜增效,推动了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提升了发展品质和后劲。
“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大潮已经起势,“湖南制造”的巨型旗舰正在起航,在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型升级的征程中,湖南电力将携手湖南制造企业肩负使命、风雨兼程,为书写“湖南制造”更加华彩的篇章砥砺奋进、破浪前行。
标签:湖南电力,湖南制造业,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