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个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特高压交流工程,起点或落点都在湖北境内。这些蜿蜒绵长的“银龙”输送着澎湃电能,为百姓送去美好生活的福祉,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竭动力。
70年栉风沐雨,中国走过不凡历程。70年间,伴随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湖北电网从一个相对孤立的省级电网,逐步成为南北互供的枢纽、全国联网的中心。
俯瞰今天的荆楚大地,高耸的铁塔和纵横的电线随处可见。中国第一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个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特高压交流工程,起点或落点都在湖北境内。这些蜿蜒绵长的“银龙”输送着澎湃电能,为百姓送去美好生活的福祉,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竭动力。
艰苦卓绝锻造中流砥柱
湖北办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1893年1月7日,张之洞在武昌创办的织布官局装设了1140盏电灯,电能首次为这片土地带来光明。然而,至1949年末,湖北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仅为4.5万千瓦,年用电量只有0.65亿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之后,湖北电网的基本网架开始逐步形成。
1951年4月,66千伏武昌至大冶输变电工程投运,奠定了湖北统一电网的基础。1957年10月,全省第一条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青山至铁山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1969年7月,全省第一条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丹江口至武汉输变电工程投运,实现襄阳、郧阳、武汉地区联网。据记载,至1979年9月,湖北电网主网供电范围由1968年的16个县扩大到62个县,除少数县外,湖北省基本形成统一电网。
改革开放后的40年,湖北电网进入“超越跨越”的新时期。独特的区位优势,让湖北电网在中国电力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诸多“第一”。
1981年,全国首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平顶山—武昌输变电工程落户湖北并建成投产,成为全国建设500千伏电网的起点。这标志着我国电网进入超高压时代,也拉开了电力发展水平从追赶到引领的序幕。
改革开放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推动电网迅猛发展。平武线投运后不到20年,湖北电网500千伏主网架逐步形成,一跃成为区域枢纽电网。1988年,湖北与湖南省实现500千伏联网;1990年,全国首个直流输电工程———±500千伏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双极投入试运行,首开全国大区联网先河;2000年,湖北、江西两省电网500千伏联网。以湖北电网为中心,联接河南、湖南与江西的华中电网形成。
进入21世纪,历史的机遇再一次垂青湖北电网。
湖北水资源丰富,但缺煤少油,化石能源贫乏。而跨区大电网在远距离资源调配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2009年1月,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线路一路跨越黄河、汉江,进入湖北,华北和华中电网实现强联结,湖北电网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三峡电力外送的起点、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全国联网的中心。
敢为人先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由落后到追赶、由并跑到领跑的奋斗历程,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敢为人先,推进科技创新,促使湖北省的电网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变电容量、线路长度等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电力输送、资源配置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982年5月,中国开展首次超高压带电作业,此项任务交给了当年只有20岁的湖北电力检修公司员工闫旭东。“我在山区林场长大,爬高不是问题,也能掌握平衡,可能那时候老师傅们就感觉这个小孩还不错。”闫旭东回忆,首次超高压带电作业当天,他穿上屏蔽服,坐着吊篮在离导线2米左右的位置停了下来,他踩着金属梯上到平武线的导线上,紧固了间隔棒,自此创造了历史。
2008年10月,在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设中,湖北电力科学研究院阮羚团队承担了现场特殊试验的重任。他们给每个“巨无霸”电力设备都穿上了金属屏蔽服,排除干扰源后进行试验。此次试验在特高压领域创下20项世界第一。
2009年6月10日,31岁的国网湖北检修公司员工胡洪炜穿上屏蔽服爬上铁塔,他的右手与±800千伏特高压线路之间产生了一道电光弧,没有一刻迟疑,他迅速抓牢高压线。一个多小时以后,胡洪炜准确完成了线路故障检修工作,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与±800千伏特高压亲密接触的“禁区勇士”,使中国成为第一个掌握最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全套检修技术的国家。
多年来,国网湖北电力通过参与建设多项工程,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迈入新时代,电网被赋予了更多功用和内涵。
2019年4月,为了深化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国网湖北电力在鄂州设立配电物联网示范区,从配电自动化全覆盖建设、智能配变终端应用、配电电缆智能管理及供电服务指挥系统深化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
按照国网湖北电力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三年目标,到2020年,全省城农网中压配电线路配电自动化覆盖将达到95%,实现配网主干线可观、可测及故障定位和隔离,部分区域实现自愈。到2025年,国网湖北电力将建成具有一定自愈能力的配电网,实现架空网和地下电缆网故障自动隔离,自动恢复供电。
电力先行服务经济社会
“人民电业为人民”是电力行业不可动摇的宗旨,也是电力行业始终恪守的初心。70年来,国网湖北电力切实践行“电力发展民意为先”,既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更有坚定有力的行动。
1995年以来,受国家电网公司委托,国网湖北电力承担了湖北“三县一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巴东县、神农架林区)定点扶贫任务。国网湖北电力根据“三县一区”经济、气候、地理等特点,认真编制扶贫实施计划,建立完善产业项目储备库,有针对性地安排落实扶贫项目,累计实施扶贫项目421项,总投资3.34亿元,其中直接投资1.3亿元,带动地方投资2.04亿元。
2006年,国网湖北电力共投入5亿多元,解决了全省最后26500多户8万余名偏远山区群众还未用上电的难题。近3年来,国网湖北电力还直接投入56.1亿元农网改造脱贫攻坚专项资金,为37个贫困县提供电力基础保障。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近年来,国网湖北电力聚焦为客户减负增效,不断优化供电服务。为了压减办电环节,该公司大力推行“流程做减法、服务做加法”:高压报装由6个环节缩减为4个环节,低压报装由4个环节缩减为2个环节;严格落实办理时限,开辟报装绿色通道,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高、低压报装办理时间分别压减至34.5天和1.5天。
在降低企业办电成本方面,则坚持业扩报装“三不指定”原则,确保不增加企业用电负担;对小微企业实行就近接入政策,将低压客户供电容量提升到100~160千瓦,逐步实现小微企业“零费用”接入。
目前,国网湖北电力打造覆盖省内14个地市100个县1117个营业厅、服务全省96%客户的“智能电管家”集中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网上查询、电费网络交纳、用电远程办理、服务全天候待命、需求多平台反映和困难“一对一”解决,做到了客户“足不出户、尽享服务”。
今年上半年,除工业外,湖北省其他十大类行业用电均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用电增幅超过10%。据国网湖北电力预测,2019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
站在历史的山巅回望,国网湖北电力以不懈奋斗书写了发展传奇。全省全社会用电量从1949年的0.65亿千瓦时增长到2018年的2071.43亿千瓦时,增长了3186倍;全省年人均用电量从1949年的2.5千瓦时增长到2018年的约3500千瓦时,增长了1400倍。
在强劲电力的保障下,湖北省GDP从1952年的24.5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93万亿元,增长了1603倍,跃居全国第7位。如今的湖北,澎湃电力无远弗届,照亮张张幸福笑脸;如今的国网湖北电力,正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为经济社会建设贡献湖北电力智慧。
清洁岸电交出“生态答卷”
———国网湖北电力促进电能替代转型升级侧记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莫非 通讯员 吴斌 佟翾
“呜———”一声悠长的汽笛,打破了武汉市新洲区阳逻港口的宁静,一艘5000吨级的货轮缓缓地驶入码头。工作人员迅速登上轮船,将船上的电缆接到码头边岸电系统的配电接电箱,随即,货轮上轰鸣的辅机停止了运行,岸电开始为货轮的后续作业提供清洁电能。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长江航运绿色发展,国网湖北电力正全力促进长江流域港口岸电建设应用。作为华中地区最大港口,阳逻港目前已经实现岸电系统全覆盖。与此同时,国网湖北电力加大专业服务力度,全方位促进阳逻港岸电替代工作转型升级。
“长江之腰”清洁方案
地处长江之“腰”,武汉阳逻港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每天都有大量货轮在阳逻港停靠休息补给。船舶待闸期间使用柴油发电造成的空气、水面和噪声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发展清洁岸电成为治理船舶停靠期间污染问题的一剂良方。
早在2016年底,阳逻港4个泊位便启用了岸电,属于在长江中游岸电启用较早的一批,迄今为止总用电量为32万千瓦时。今年8月,新增的6套岸电设备通过整体验收,目前整个港区一共有10套岸电设备可以供往来停泊的船只使用,每个月提供服务约900船次。在整个港口配套建设中,武汉市新洲区供电公司全面走访摸底供区内长江流域沿岸的港口码头,重点调查港口起重设备和岸电改造的可行性,推进岸电电能替代项目。
“据测算,阳逻港口10台岸电系统可实现年替代电量48万千瓦时,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60吨、二氧化硫约243吨、氮氧化物约198吨。”国网武汉市新洲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季节向记者介绍说。
这种方便、省钱、安全、环保的用电方式也让船主王小轮尝到了甜头。“以前靠岸停泊期间,船发电要烧1吨柴油,运营成本达6000余元。接岸电后,船每天需要用电2000多度,运营成本是烧油的三分之一。”王小轮露出满意的笑容。
长江绿色航运范本
2015年以来,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便以游轮码头专变岸电、待闸锚地公变岸电、趸船码头低压岸电三种典型方式推广岸电。
目前,长江流域湖北境内94个码头已实施岸电改造,建成、投运总容量11.22万千伏安的岸电设施。2018年,三峡库区船舶岸电年用电量约500万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油1062.5吨。
目前,国网湖北电力正在积极推进三峡坝区绿色岸电实验区建设,与多家企业协同开展技术研究,围绕岸基—趸船、趸船—船舶、船舶—船舶、运营维护4个环节的17个关键问题,形成37项技术成果,包括19项关键技术、12项专利、6项软件着作。预计到2020年,三峡库区所有待闸船舶都将用上清洁岸电,岸电年用电量将达到2380万千瓦时,可替代燃油5057.5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废气1.5万吨。
9月的长江,水波碧绿,码头静谧。岸边,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正送往进港停靠的船舶,为其提供不竭动力。告别柴油机的轰鸣,挥去昔日的油烟,长江绿色航运以迷人的风姿交出了一份“生态答卷”。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壮丽70年,湖北电力,绿能澎湃,电靓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