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创客团队研发不同场景应用的巡线无人机。张卓 摄
南方电网公司全面创新体系架构示意图
大约150年前,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曾引用过一句古谚语,他说“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如果说马克思当年是在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革命,那么今天,这句话则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
只是这里的玫瑰花,是南方电网公司一个又一个推动公司创新工作、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文件,是南方电网公司一次又一次对科研工作者真金白银的奖励,是南方电网公司一位又一位科研人员不止歇的问题意识、不放弃的创新努力。大家共同守护了玫瑰花,培育了这片创新的沃土,科研人员在此跳舞,共同成为公司科技创新不竭的动力。
用制度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南方电网公司创新部总经理唐广学办公桌上叠放着一堆文件,里面很多内容经过讨论后会成为公司创新工作的指南。与往年不同,原来的“科技部”变成了现在的“创新部”,不仅仅是部门名称的变化,职责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以前“科技部”更多负责协调统筹科技项目,但是现在科技是其中一环,它必须要与管理、服务、商业模式协同发展。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南方电网公司正在努力推进全面创新工作。比如南方电网公司各单位在业务领域累积了大量知识、标准,如果不能通过现代化手段让这些知识、标准更加快速地流动起来,它们就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此,南方电网公司未来将建设公司级别的知识共享平台,通过建立“成果案例化、案例知识化、知识工具化”的知识总结提炼与推广共享机制,实现知识的低成本分享、推广、迭代。
为了盘活公司的专利、科技成果,南方电网公司近期也频有动作。对内,公司“线上+线下”双创平台已经上线,在广东地区开启试点运行。打开这个网站可以看到其集结了双创资讯、成果交易、资源服务、需求对接等功能,同时引入了合作企业、重点实验室、创新导师、金融机构等创新资源,为创新工作者项目孵化、成功转化、项目融资提供全过程综合服务。随着运营工作的持续发展,平台还将引入更多社会优质创新资源加入。
对外,南方电网公司抓住国家知识产权局力推知识产权运营的契机,牵头组建了电力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经启动建设,它将是国内第一个电力及新能源产业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也是能源技术交易的平台。该中心将由大型央企、产业园区、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金融资本共同参与。可以说它为全国的能源技术提供了一条龙的“成果转化之路”,如果有市场,就能够在这个平台实现价值。
南方电网公司还一直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建设公司科技成果商品化平台。目前公司电商平台已经建立科技创新产品专区,鼓励大家采用首购、订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促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未来还将通过创新新兴业务发展方式,闯出连接科技、商业之路。
真金白银调动人才积极性
今年6月,深圳供电局资产管理部专责黄炜昭凭借多年研制的专利成果“避雷器带电测试仪”,获得收益回馈逾6万元。而他这项专利始于十几年前,当时测试避雷器的带电性能,他要扛着两个大箱子,一个装测量仪器,一个装连接线,两个加起来20公斤。在他的努力下,如今测试仪只有手机大小,重量仅400克。专利为同事和自己工作都带来极大便利,他也因此获评技能专家。去年,深圳供电局成立孵化器公司,黄炜昭的测试仪被孵化器公司看中,双方签订协议,产品销售利润的10%回馈专利所有人。
黄炜昭一直强调钱不重要,作为专家为企业作贡献才是最重要。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让科研人员过上更体面的生活,得到更大的获得感,也是整个公司创新不竭的动力来源。
事实上,在公司内部因为科研拿到奖励的传说很多。广东电网公司某位员工凭借手中的科技成果拿到60万元的分红奖励。云南电网公司智能头盔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自智能头盔推广上市以来,已累计拿到分红奖励25万元。据统计,目前,南网科研院实施岗位分红激励,根据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确定分红对象,共计分红激励112人,奖励金额484万元;广东电网公司向创新团队兑现转化项目收益分红83.2万元;云南电网公司兑现项目收益分红207.9万元。
南方电网公司一再从制度上鼓励创新。在最新的《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中,南方电网公司再次强调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分红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
员工创新氛围正在形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聊起他的科研之路时说,很多人总喜欢说科技工作者克服多少困难,他并不喜欢这种表达。“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事情就推进了。”至于工作过程中,受的白加黑这种辛苦是肯定有的,但是做科研就是要脑子不停地运转,始终绷着思考问题的弦。
南方电网公司许多员工在工作中已经形成了这种“不自觉的创新感”。南网科研院科创中心研究员刘志学撰写的《新型无母线电器主接线方案及布置图》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名。这篇论文牛在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解决了传统技术的重大共性难题。该项技术是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电气主接线领域的颠覆性创新技术。简单来说,他用基于3-正则图的完全去中心化的电气主接线方案,以及易于改扩建的布置方案,解决了传统电气接线在“多重故障跳闸”“停电检修、故障跳闸”等复杂情况下的可靠性难题。
采访中,刘志学说他想到这个“新型无母线接线”,是因为自己对着卧室天花板的棱和交点出神,于是用画图板画了新的接线方案。传统的接线方案中母线很重要,但是在刘志学的脑子里,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没有哪个节点特别重要。这样在他新的接线方案里,就避免了某一个节点或某两个节点掉链子,对其他正常节点连通性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个数学问题也可以说是哲学问题,如刘志学所说:“有点像多边、多极构成的世界格局比单边、单极构成的世界格局更加稳定。”
和刘志学一样的员工还有很多。今年11月,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局域网及终端管理专责吴树强,通过网络将正式版的“创智RPA-ETC电子发票智能处理软件机器人”发给某兄弟供电局后勤管理人员。这一“隐身救兵”的出借,可在短短70小时内,帮该兄弟局将今年前三季度35000多张悬而未决的ETC电子发票全部处理完毕。这款“创智RPA”(创智软件机器人)是由肇庆供电局组建团队自主研发的。
广东电网佛山供电局今年则在客户服务、配网调度等全业务领域推广应用RPA软件机器人。软件机器人用得好可以代替人工,大批量处理高频度、重复性工作,释放宝贵的人力资源。佛山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服务调度值班长仇靖旻说,每天盯着电脑进行客服工单催办工作至少需要花1小时,有了软件机器人,完成一张工单催办仅需36秒,比原来时间压缩80%,大大释放了人力。
而这些软件机器人基本是自主开发,紧密贴合各业务需求。这种基于工作需要,带着问题意识的研发,正是全网创新氛围形成的一个表现。
其实,一个企业创新的能力,固然需要行业大牛、核心技术的支撑,也需要具体而微的每一个普通员工的创新能力。只有全体员工具有创新意识,继而有科学研究的想法与动力,这个企业的创新氛围才最终形成。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刘杰 通讯员 周慧 周潺 殷浩钦
■对话
未来,南网创新管理这么做
——访南方电网公司创新部总经理唐广学
记者:南方电网公司在电网科技领域的整体布局是怎样的?
唐广学: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谈。
第一,建立需求导向型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制定公司创新驱动规划,明确公司重大技术研发方向、主营业务领域重点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投资方向和预期成果。以需求为导向,按“前瞻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推广”五类进行分类立项。
第二,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开放合作。公司内部要把创新平台的规划、布局、建设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对外,要加大与先进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的跨界合作,推进创新联合体、项目研发团队、行业领先的科学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建设。同时对外界,开放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发能力,对内共享实验室资源,加强行业共性技术问题的应用研究,发挥行业引领示范作用。
第三,做优做强科研机构。南网科研院等公司级科研机构主要负责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技术攻关,力争行业领先成果;各省级电科院主要负责应用型关键技术研发,承担关键共性、应用工程及新兴业务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力争在人工智能电力应用等应用领域成为行业领先。
第四,打通成果转化链条。推动科技创新与新兴业务协同规划,开展面向产业发展的“定制化”科技项目研究。通过开展“双创”线上平台运营服务、建设南网科技孵化平台等动作,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提升转化效率。
第五,建设深圳电力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积极参与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利用深圳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整合公司及行业内科技创新成果资源,加快推进深圳电网数字化转型。
记者:公司在激发人力资源能动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收获了怎样的成果?
唐广学:在激发人力资源能动性方面,重点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分红激励机制,加大科研人员奖励力度。我们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奖,对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奖励。奖励覆盖广、金额高、力度空前,大大激发了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热潮,科技创富效应逐步显现。
记者: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常提常新的问题,目前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如何?面临怎样的困难?如何解决?
唐广学:2015年至2018年,公司已验收科技项目2757项,实现产品转化的科技项目137项,转化率仅5%,实现推广应用的科技项目216项,其中转化产品类124项,标准、技术措施等92项,推广应用率不足10%。这离我们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还有距离。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首先,科研产出与市场需求未形成有效对接。公司科研工作重点以业务需求为导向,较少考虑成果的市场化需求,公司主业为电网规划建设、安全生产、客服服务,科技项目主要围绕主营业务开展,成果以应用为主,重点解决主营业务中的技术问题,同时项目成果主要为技术方案、方法、系统等,可直接进行转化的成果较少。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建立需求导向型项目形成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新兴业务的协同规划,推进面向产业发展的“定制化”科研项目实施,结合技术成熟度、市场预期规模、竞争环境等,建立转化类项目遴选评估体系,在立项阶段明确转化目标以及参与转化各方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利益分配协议。
其次,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待提升。科技项目研发成果一般处于原始样机/系统的开发及试应用状态,而实现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变,需要开展熟化、中试、定型、商业模式设计、市场推广等大量工作,同时,成果转化涉及缜密的知识产权布局、独有核心技术、保护性专利的管控、管理及维权。因此,公司亟需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
针对这个问题,公司总部依托产业投资集团,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服务团队与支撑平台,面向全网性、跨分子公司重点科技成果提供中介、孵化、投融资等服务。分子公司依托本单位成果转化中心打造转化平台,重点服务本单位内部科技成果转化,并与产业投资集团实现纵向联动。公司与分子公司依托公司“双创”线上平台实现成果信息、产业单位信息与转化服务的共享,促进全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资源的高效利用。
公司牵头组建中国电力新能源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已经启动,这是行业内首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旨在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将科技研发与知识产权运用更紧密结合,发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公司系统各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业务的活跃度。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第十六届,南网,国际技术论坛,前瞻,技术,更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