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奋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突破(图文)

——“踔厉奋发担使命 勇毅前行开新局”系列报道之四

  2023-01-06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潮流、立足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努力抢占能源电力科技创新制高点,全面推进公司“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奋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突破。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始终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作为第一动力,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发电并网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世界电网技术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

20230105140208828877321.jpg

应用混合级联拓扑方案的虞城换流站。

  2022年7月1日,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这是全球首个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工程,集成特高压直流输电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和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灵活、系统支撑能力强的优势,示范引领意义重大。同年12月30日,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特高压套管实现工程批量应用,突破了特高压套管这一长期制约我国输变电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提升了我国高端输变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

  公司已累计建成33项特高压工程,“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公司全面突破特高压输电技术,构建了完善的特高压试验和研究体系,自主研制全套特高压设备,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20230105140208863660095.jpg

南瑞集团科研人员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

  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正大力实施,首批8个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具有引领性、战略性、支撑性的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培育——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套管实现规模化应用,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正式运行。2022年以来,公司聚焦先发优势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提高投入效能,加大攻关力度,强化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标准是衔接科研与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综合国力提升的桥梁。2022年6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修订的两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IEC62344:2022 高压直流接地极通用设计导则》和《IEC62681:2022 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特性》发布。两项新版标准的发布填补了高海拔直流电磁环境研究领域的空白,提高了标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20230105140208892854398.jpg

国网智研院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对柔直换流阀进行试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司多项科技成果和电网工程获得表彰。2022年,公司申报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10项,获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3项;有关科技成果获评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1项;5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和鲁班奖。公司近10年累计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拥有国际专利数量均居国际同行首位,专利申请量和累计拥有量连续11年排名央企第一,在加快科技创新的同时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电力科技自主创新之路。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公司持续加强原创技术生态环境培育,以打造各类融通创新平台载体为抓手,积极探索实践新型举国体制下的运行机制,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

20230105140208924300217.jpg

南瑞集团科研人员开展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技术攻关。

  2022年4月22日,公司联合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打造了我国能源电力行业首个跨专业、跨领域协同创新平台。创新联盟成立后,影响力日益提升,充分发挥了平台、桥梁、纽带作用,制订并实施了《新型电力系统重大技术联合创新框架》;举办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专题研讨会,在大型风光基地建设、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务实合作。

20230105140208942585907.jpg

中国电科院科研团队开展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交直流电网的数模混合精细化仿真试验。

  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季,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公众号发布了一则信息:“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绿色技术元空间”现面向浙江大学在校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毕业三年内校友创新创业项目开放申报,提供新型电力系统、绿色技术等方面的产业孵化资源等,共同推动创新创业项目成长和发展。

  2022年,公司与浙江大学、重庆大学成立创新联合体,共塑招才引智“强磁场”,结出校企合作“共赢果”,努力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圈。

  良好创新生态之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促进融通创新、助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

  公司充分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带动引领作用,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构建“创新资源集聚、服务体系完善、产出效应突出、示范作用显著”的创新生态。通过以双创推动融通创新,公司更好发挥大企业出题者、攻关者和组织平台作用,以需求为引领、应用为导向、工程为依托,实施科技创新“大兵团”联合作战。

  目前,公司在京津冀、长三角、西北等区域布局6个省级双创示范中心,先后成立了4600多个创新工作室,建设国网智慧能源双创科技园;连续举办六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共吸引14万名青年创客、1.7万支青创团队参与;“双越之星”线上平台汇聚创客超2.7万人、创新成果超1.1万项,为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供保障;累计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质量管理(QC)小组”等线下双创载体超26万个,拥有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39个,激励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

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迸发科技创新活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公司认真贯彻党的人才工作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创新专家人才体系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推进高端人才引领、电力工匠塑造、青年人才托举“人才培养三大工程”,多措并举畅通道、优结构、提质量、强激励,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2022年1月13日,在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2022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电科院院士和首席专家评选结果公布。3人当选中国电科院院士,35人当选首席专家。

  建立中国电科院院士制度,创新专家人才体系,是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公司努力培养一批潜心从事前沿科学技术研发、重大技术创新和重要课题研究,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并代表电力行业最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激励引导更多科研人员投身科研工作,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20230105140208969994261.jpg

国网安徽宿州供电公司数字化创新团队成员进行数字化管控平台应用场景研发工作。

  用人机制是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公司推行“揭榜挂帅”、项目总师、容错纠错3项科技攻关机制,深入实施学术聘任、津补贴、创新科研支持“人才激励三项制度”,在直属科研单位全面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激发了广大职工特别是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

  从完善人才培养到改进人才评价,从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到激励人才发展,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正在公司系统加速形成。公司多措并举为高端人才“搭台子”、为技能人才“铺路子”、为青年人才“架梯子”,致力打造结构合理、梯次递进的专业人才梯队。目前,公司拥有两院院士7人、国家级专家人才38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41人,拥有42支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团队。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作为科技创新国家队,公司肩负建设科技强国的责任与使命,把创新摆在关系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现能源电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国家电网智慧和力量。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科技自立自强,国家电网,勇毅前行开新局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