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第四届电力安全论坛观察

作者:记者 苏伟  2024-07-02

  6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四届电力安全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此次论坛是国家能源局推进电力行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安全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2024年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月”重要活动之一。

  “要深刻认识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坚定推进电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洋在论坛上表示。

  围绕“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主题,来自电力行业的嘉宾代表分享了实践经验。大家一致认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自身结构与特性的深刻变化,其与外部系统高度交互形成更加复杂的系统形态,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从源网荷储各个方面发力,构建综合安全治理体系。

  构建综合安全治理体系

  “电力系统的运行机理和平衡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电力系统由同步发电机为主导的机械电磁系统,向由电力电子设备和同步机共同主导的混合系统转变;由源随荷动的实时平衡,逐步向源网荷储互动的非完全实时平衡转变,亟待重新构建认知、控制和故障防御技术体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全总监周安春表示。

  据悉,国家电网公司完善新型电力系统科研布局和学科建设,实施“任务制”“责任制”“项目制”“市场制”,在特高压输变电、柔性直流输电、大电网安全运行、电力工控芯片等领域取得的一大批重大成果。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为了全力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我们应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多措并举,保障电力平稳供应。二是强化稳定控制,确保电网设备安全。三是坚持严抓严管,全面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四是加强应急管理,提升应急综合能力。要强化主动应急防御,加强应急支撑能力。”周安春说。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汪际峰在发言中分析了传统电力系统与新型电力系统的不同,强调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高水平的安全治理为保障。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火电机组成为调节电源,大量风光电源与其他电源共同构成主力电源。风光电源大量并入中低压电网,电网结构特别是主网内涵发生巨大变化。”汪际峰指出,新能源的自然特性导致电力电量难以精确预测和控制,长时储能技术有待突破,绿色电力供应长期保障挑战巨大。

  “新型电力系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必须高质量发展。而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高水平的安全治理,这就需要在传统电力系统安全治理的基础上转型升级。”汪际峰说。

  创新发电企业安全治理体系

  汪际峰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发电系统中电源的不同特点:“随着新能源逐渐成为装机和电量主体,电力系统的运营主体及电力行业边界发生巨大变化。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电主体除传统发电企业外,增加了大量其他发电主体,使得安全治理难度陡增。这种情况对传统的发电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善各类电源的调节性能,充分发挥煤、油、气、水、核、风、光等各类电源的调节作用。”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苟伟表示,传统发电企业应着力推进煤电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积极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气、新能源等多轮驱动的供应体系。

  “应以‘三改联动’为契机,积极推进传统煤电升级改造。要加快由传统发电企业向绿色低碳能源企业转型步伐,更好统筹生态保护与项目开发。要加强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体系和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推动终端负荷特性由传统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转变,构建‘源网荷储’供需协同的新型能源体系。”

  苟伟表示,要积极建设智慧电厂,打造智能控制体系与智慧管理体系相融合的数字化燃煤燃气电厂、智能集控与无人值守相结合的数字化水电站、“机群域云”一体化的智能新能源场站。同时,应按照“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处置、持续改进”原则,健全涵盖火、水、风、气、储等各类能源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专家队伍、工作规范及内审、外审机制,积极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海斌提出,建立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本质安全发电企业,应加大光伏实证基地建设力度,健全新能源发电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应加强煤电深度调峰下机组安全环保运行的研究,保证煤电机组深调期间安全可靠以及污染物达标排放。应研究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配套激励机制,激发电力企业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设电网友好型电站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初具雏形,大规模、高比例风电、光伏并网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挑战。

  中电联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于崇德认为,应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引领,从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为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在电源侧,要统筹规划建设具有维持系统频率稳定、电压稳定能力的电网友好型电站。要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发展并举。在外送为主的大基地,要坚持集约整装、一家公司牵头进行水煤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开发规划建设。对于就地就近消纳的集中式电站,要统筹配置灵活性调节电源,鼓励建设集中式、共享式储能,最大化发挥储能效益。”

  于崇德表示,对于分布式电站,要一体化就地就近配置适应的灵活调节电源,提升新能源对系统供需平衡支撑能力,主动与电网协调互动维持系统频率稳定和电压稳定。另外,要统筹规划发展基础保障电源和灵活性调节电源,切实解决新能源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导致的可用容量不足问题,保障全天候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用发展新能源的方式解决新能源问题是非常好的办法。”中国广核集团副总经理李亦伦提出,大力发展光热发电,探讨“绿色、低碳、友好型”电源联营模式,可部分解决各种电源的协同出力问题。

  据李亦伦介绍,我国在第一、二批新能源大基地项目中已明确了约150万千瓦光热项目,在4.55亿千瓦“沙戈荒”大基地中规划了至少250万千瓦光热项目。

  “光热发电与传统常规调峰电源有相似的调节性能,调节深度可低至15%额定出力,大力发展光热发电有利于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有利于电力系统减碳降碳,有利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光热发电作为调节电源,进行规模化部署,能够改善西北区域‘四大四弱’(大电网弱连接、大基地弱支撑、大功率弱储备、大容量弱稳定)现状。以光热发电作为调节电源,可以推动清洁能源在多区域间的高效外送,提升大基地新能源电力消纳比例。”李亦伦说。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标签: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