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法治工作,将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作为驱使企业管理提升的“三驾马车”,特别注重法律手段在解决一些疑难险急问题上的日常运用,发挥法律创造价值的功能,既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又保障了客户合法权益。
助力企业维权
拿起法律武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上世纪90年代,贵州省黔东南州某县政府所属水电公司根据县政府行政安排,向银行贷款人民币2000多万元用于水电站建设。由于债务偿还纠纷双方对簿公堂,最终银行胜诉。在法院执行阶段,对该水电站进行拍卖,但拍卖所得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本世纪初,该水电公司上划贵州电网公司直管,银行发现原债务已有重新还清的可能,于是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要求重新启动执行程序,贵州电网公司偿还本息已达3000余万元,该申请被最高人民法院受理。
面对这起因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贵州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精心制订案件处置方案,认真整理证据资料,与法院联络、与政府沟通、与银行谈判磋商,最终以800万元(其中政府承担300万元)与银行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避免经济损失近2500万元。
拿起法律武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贵州电网公司推进依法治企,维护合法权益的一个方面,贵州电网公司更多的是依法进行电费回收、电网建设等。
在贵州省铜仁市,一家硅业公司屡屡违约,累计拖欠电费共计990余万元,在多次催收无果的情况下,供电局按照法律程序,对该硅业公司中止供电,对其财产申请保全,并就拖欠电费及违约金事宜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判决硅业公司全额清偿拖欠电费,并按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
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国家严控产能过剩影响,部分工业企业拖欠电费情况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供电企业正常经营,依法处理拖欠电费成为一种新常态。贵州电网公司将进一步做好法律风险分析,抓住立法、法律风险防范、法律纠纷处理等环节,切实把法律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具体业务中,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建设。
协助用户维权
推动地方立法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随着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的兴建,由于配电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的主体不一致,导致小区居民用电质量得不到可靠保障。每当遇到因配电设施故障影响居民的权益时,维权往往成了一道难题。
为切实维护供用电双方合法权益,提高居民用电质量,贵州电网公司积极推动政府出台了规范新建住宅区供配电设施管理秩序的省级政府规章。2014年3月1日,《贵州省新建住宅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自此,新建住宅区供配电设施交由供电企业“统建统管”。
日前,贵阳供电局已对乌当区、修文县供电范围内两个住宅区供配电设施的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作出批复,并启动招标工作。这是该局供电范围内第一批进入贵州省阳光平台进行新建住宅区供电配套费正式用电工程施工招标的项目。
管理模式改变后,住宅区的配电设施建设实行关口前移,供电企业从用户报装、供电方案制定、施工设计审核等实施前端把关,用“统一的高标准”替换“随意的低水平”,确保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设备选型标准符合国家强制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实现市场与监管的有机结合,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下,供电企业组织公开招标投标,对供配电设施建设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等进行规范化管理,用“合理的质优价廉”替换“无原则的质低价低”,确保工程质量。
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还明确责任兜底,供电企业接收供配电设施资产,按住房使用年限承担供配电设施建成投运后的维修、养护及更新职责,用“维护到位”弥补“维护缺位”,保障了居民的合法权益。
》延伸 新形势下如何依法维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贵州电网公司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电费回收困难等多重压力和挑战。新形势对供电企业依法治企工作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法律工作要介入业务前端。”近日,贵州电网公司总法律顾问郑添在基层调研时提出,要敢于用法律手段为企业维权,进一步加强法律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
为此,贵州电网公司明确,要准确把握公司经营发展与依法治企的关系,无规章制度依据的钱不花、无规章制度依据的事不干、规章制度未建立之前的事不干。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学习宣贯、开展示范创建、加强业务融合、严格问责追责5方面入手,推进依法治企建设,确保部署见成效、要求得落实。
如何推进法律管理与专业管理有机融合是下一步法律工作的重点。贵州电网公司将开展依法治企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以现有专业管理体系为基础,以法律风险源防范为主线,整合相关专业管理资源,系统梳理内部法律需求,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提升法律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此外,贵州电网公司还明确了严格实行三个问责:对签订履行合同导致公司重大损失的过错行为及引发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失职、渎职或以权谋私行为严格问责;凡是重大经营活动未经法律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采纳正确法律意见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关领导及人员的责任;凡是经过法律审核但因重大失职未发现严重法律漏洞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总法律顾问和法律工作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标签:贵州电网,依法治企,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