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13年,四川省蓬溪县供电公司完成了《电价执行精益化管理》项目,一年为企业增收200多万元;《计划停电信息发布准确率》精益项目,使公司计划停电准确率由42.24%提升至90%。员工看到了精益管理的效益、尝到了甜头。但这些精益项目仅仅是几个人或1个团队合作的成果,大部分员工还认为精益就是高、精、尖,精益等于绿带、黄带、黑带大师干的事。精益是什么、如何寻找改善点、如何提报项目,大多数班组仍然困惑,员工依旧茫然。
如何解开员工的精益困惑,走出精益误区,是推行精益的首要任务。我们组织员工反复学习、理解遂宁公司领导关于《走出方法的丛林》、《全面精益》解析,员工明确了精益就是消除浪费、提高效率,把事情做得更快;精益就是控制质量、计划等目标执行偏差,把事情做得更准、更好。了解这个基本方向,员工逐渐走出方法的丛林,也不再产生“用复杂工具来解决简单问题”的困惑。
导入精益的理念
改善是一种文化,需要良好的氛围;改善是一种意识,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感悟;改善是一种创新,需要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坚持。意识决定行动,导入精益理念,学习必须先行。
基于这样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蓬溪公司把精益转型的目光锁定在班组小改善、微创新上。公司从强化精益知识学习入手,汇编下发精益学习资料、在电子显示屏宣传精益知识、组织精益专题讲座、开展领导精益讲学和《走向精益》读后心得。公司成立精益转型领导小组,建立评审、奖励机制,分解下达指标任务,定期组织评审,及时兑现绩效奖励,提升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以流程管控为切入点,梳理、汇编核心业务流程,用流程规范工作。在评审会上,用同事的精益案例作教学资料,演示精益工具使用方法、制作过程,用项目引导员工以小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大家掌握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和关键,应用PDCA的方法开展改善。通过自上而下的培训,精益理念、精益知识逐渐在员工中入脑入心。
精益之美在于全员协同
精益之美,在于全员协同;精益之道,在于立行立改。
理念有了,思想统一了,接下来就是行动。
班组员工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怕揭短、深挖根源、查找症结,实现了“把问题当负担”到“以问题为导向”的转变,一个个可圈可点的小改善、微创新项目应运而生:
针对夏秋季线路通道下藤蔓快速生长,如清除不及时易引发安全事件的隐患,线路班员工作出了“在拉线上制作类似锅盖的遮挡物,使藤蔓自动回头,防止蔓延和攀爬”的小改善项目得到了认同;针对班组指标过多,员工对指标不熟悉的情况,制作了“指标关注卡座牌放置于员工办公桌,指标关注小卡片让员工随身携带”的小精益项目,使指标得到关注;供电所员工制作的“自制防滑条,让登杆作业更安全”的小改善,有效解决了登杆作业过程中脚扣滑落的问题;员工制作的生产经营动态管理看板图创新项目,从一张图上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供电所生产经营管理状况,成为班组管理的“活地图”……
从《改善就在身边》到《安全管理中的小精益》,一篇篇真实反映员工对精益认识的征文作品,员工结合实际畅谈我眼中的精益;从第一次项目评审,千呼万唤才完成的为数不多的小改善项目、到第二次评审26个项目、第三次30多个项目,随着提报数量的增加、项目质量的提升,我们欣喜地看到,班组的精益细胞正在发生“裂变”,班组提交的“小精益、微创新”案例,从少走一步路、少一次失误、少一个缺陷点做起,这些小改善虽谈不上大收益,但它们切合工作实际,减少了浪费和工作偏差,提升了效益效率。
在班组中,全员参与改善的热情高涨,班组的精益力量全面迸发,班组形成了“人人参与精益、事事都能改善”的识别浪费的氛围,成为推动企业精益转型发展的动力。
精益之重在于持续改善
要保持持续改善的势头,不仅在于拥有精益能力的员工,更重要的是拥有激发员工精益潜能、培养优秀员工的机制。
公司建立了项目评审、激励机制、精益成果汇编分享机制、优秀项目成果固化推广机制、项目与绩效挂钩机制;在班组,建立问题池,对稍作改进就能完成的项目,成为班组的小精益项目,对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运用头脑风暴,组织攻关小组,形成班组集中攻克的课题。
“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员工改善的每一小步,都是走向精益的一大步。随着改善文化的推广与铺开,员工自主改善、自主精益的能力不断提升,在走向精益的路上,蓬溪公司将以全员小改善为支点,挖掘潜力、提升动力,开创全员、全方位、全业务、的精益转型工作新局面。
标签:蓬溪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