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气化网讯:受历史条件限制,较长时间以来,枣强县公司线损居高不下,为彻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公司牢固树立“大线损”管理思维,确立线损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核心地位,即电网规划、电网改造、采集运维、市场开拓、营销稽查等均为线损管理服务,有效促进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的快速提升。1-10月份,公司完成供电量6.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2%,售电量5.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5%,综合线损率6.96%,同比下降3.29个百分点,售电增量和线损降幅位居衡水农电系统首位。
一、建立体制机制,强化线损管理组织保障
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线损管理工作,坚持每月召开线损分析会,协调解决在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线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发展建设部归口管理,调控分中心、运维检修部、营销部协同管理,其他部门配合协作”的新模式。
落实分级负责制。严格落实省公司“四分”线损管理模式,发展建设部负责综合线损管理,制定下达分压线损指标,实施统筹协调与考核;调控分中心负责35千伏网损指标,运维检修部负责10千伏配网指标,营销部负责0.4千伏低压台区指标,各供电所具体实施日常的线损管理;运营稽查监控中心负责线损管理工作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下发预警通知单,并上报线损管理领导小组。
深化奖惩机制。持续修订、完善线损管理办法,实施线损公示制,以线路、台区为单位,将每月指标完成情况连同责任人进行公示,对落后的责任人进行红牌警告,以达到“红脸出汗”的刺激作用;实行月度绩效奖金半奖制,对完成月度指标任务的分包领导、部室主任、供电所所长、营销员每月发放全额奖金,未完成任务的缓发半奖,待完成任务补齐奖金差额,而超额完成指标任务则实行重奖。1至10月份累计发放线损奖90.5万元,300余人实现从半奖到重奖的转变,有效激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强化基础建设,实现线损管理基础升级
加大电网投入。自2014年以来,公司总投资2.78亿元,对县域电网进行大面积的升级改造,共增容35千伏变电站4座,新增容量25.55兆伏安,新建及改造35千伏线路2条13.36公里,10千伏线路57条718.76公里,0.4千伏线路316条1122.42公里,新增改造配变641台,容量89.64兆伏安,改造范围涉及县域电网的二分之一。工程规模创历史之最,有效改善了县域网架结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分别提升1.6个百分点和1.49个百分点。
改造计量设备。全力推进智能表改造,并逐台区逐表箱开展表计及计量装置核对排查治理工作,加大破旧互感器及变台破损二次线的更换,确保计量准确。截至目前,共更换电能表17.31万块,实现除农排表计外的智能表全覆盖;共更换老旧互感器6580只,更换互感器破损连接线5548处,更换表封51.94万个,全口径采集成功率达到99.53%,同比提高3.97%,专公变综合指标同比提高2.27%,有效保证企业“秤杆子”的准确性。
实施无功补偿。对农排机井按设备容量30%配置固定补偿电容器,低压线路通过安装多组分散式无功补偿装置实现无功就地平衡,混用配变按照变压器容量的40%安装自动无功低压补偿电容器,50千伏安及以上的专变用户全部安装自动投切电容器,50千伏安以下专变用户全部安装固定补偿电容器;10千伏线路通过按负荷5%固定补偿+1组自动投切电容器实现10千伏线路无功足额补偿。截至目前,共投资279.6万元,安装10千伏无功自动就地补偿装置107台,安装10千伏就地固定补偿装置150台,安装0.4千伏线路无功自动就地补偿装置2251台,安装0.4千伏线路无功自动固定补偿装置965台,10千伏线路平均功率因数达0.9以上,同比提高25%,0.4千伏线路平均功率因数达0.85以上,同比提高17.6%。
三、强化数据分析,创新线损管理手段
公司借鉴“互联网+”理念,于2015年8月组建运营监控稽查中心,抽调营销部、运维检修部、发展建设部、调度控制分中心8名人员集中办公,依托D5000、PMS2.0、SG186、用电采集等八个系统模块组成监控平台,集中开展大数据分析,科学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其中,调控专业借助D5000系统模块,实现无功调整以及跳闸接地、负荷变化的实时观测;运维专业借助PMS2.0系统,对三相不平衡、变压器重过载、低电压等数据进行监控;营销专业与营销监测的量、价、费信息、稽查系统相结合,实现营销专业数据的实时监控;发建专业对上述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推进线损管理工作;供电所建立综合监控室,既负责监测采集成功率,又对影响线损管理的因素进行监控,切实做到将线损管理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公司运营监控稽查中心就好像是企业的“千里眼”、“顺风耳”,保障了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得以极大提升。截至目前,中心累计派发工单1173份,发现和处理异动数据2.23万条,异常数量降幅达68%。
四、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线损管理深化
2015年,公司坚持“能带电,不停电”的原则,积极探索先进检修模式,尝试开展县公司带电作业检修模式,建成省公司首批配网不停电作业试点县,在全市建立首个带电作业中心县。今年以来,共开展停电作业项目261次,节约电量59.56万千瓦时。在此基础上,探索县公司配网状态检修模式,建立省公司配网状态检修试点,组织开展“零点作业”65次,减少电量损失76.93万千瓦时,有效提高了检修工作效率和电网运行质量。此外,公司积极推动科技合作模式,与新源绿网合作,应用先进的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将反窃电监测仪分别应用到10千伏线路和低压台区,通过数据的自动实时监测与分析,及时发布窃电预警,打击窃电行为。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枣强供电,大线损,管理思维,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