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穿越“无人区”的电力天路 3000多人奋战雪域高原(图)

作者:李蕾 王健  2014-09-26

02.jpg

无人区,电力工人收集白雪烧水

  9月5日11时48分,经过华东送变电公司3000多名员工一年多的日夜苦战,川藏联网输变电工程包19段线路工程全线放线贯通。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四川甘孜州南部和西藏昌都地区,70万农牧民的用电紧张局面将得以缓解。


  川藏联网工程联接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是国家“十二五”支持西藏的重大建设项目。这是继青藏联网工程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大输变电工程,也被誉为全球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工程全长1500多公里,沿线多为高山峻岭和无人区,平均海拔在3850米,最高海拔4980米; 不仅如此,工程位于金沙江、怒江和澜沧江聚集的“三江”断裂带,这里是世界上地质构造最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这一总投资达66.3亿元的工程竣工后,将结束西藏昌都地区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川藏两省部分地区严重缺电和无电的问题。


  而这其中最艰苦的标段之一—包19段,由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下属的华东送变电公司承建。这一标段的建设地点位于西藏昌都县境内,途径日通、妥坝乡等四个乡,线路总计长128千米,新建铁塔270基。这里,平均海拔4012米,地形复杂,一般山地约占20%,高山大岭约占65%,崇山峻岭约占15%。在这样一个“高海拔、低气压、氧气少”的高原地带,活跃着一群电力工作者,他们从“零海拔”的长江之畔来到有“高原上的崇山峻岭”之称的藏东昌都,不仅要翻山越岭,更要深入无人区立塔架线。


  挺进“无人区”


  川藏联网工程建设共有20个标段,华东送变电承建的是从昌都至玉龙220千伏线路工程的包19标段施工任务,线路采用两条单回路平行架设,需新建杆塔270基。19标段全线在海拔3700至4800米间,沿线地势陡峭且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是整条线路环境最恶劣、施工难度最大的施工区段,尤其是三分之一塔位在无人区,更使施工难上加难,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项目派出两百多人,陪着设计人员一起进山,边找点边研究,边设计边施工,探索性地前行。起初设计院的领导责备设计速度太慢,但是看到航拍图后,他愣住了,因为情况明摆着,在悬崖峭壁上根本无法让杆塔落地,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塔位,项目部已经经历了巨大的危险,付出了超常的代价。


  这里没有人烟,有的只是陡峭的山壁和千米深的峡谷,有的只是灌木丛生和杂草遍地。这里根本没有路,爬山要攀岩而上,披荆斩棘,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体力和消耗。


  项目经理朱龙彪四海为家,是工程管理的行家里手,他负责过的项目遍布新疆、云南、贵州、青海,可以说没有什么险关没有闯过,没有什么难题不能破解,再大的困难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但是这次却让他瞠目结舌。


  在无人区觅得一条能架索道的路径,花去了三个月的时间,要架起索道那更是难上加难。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朱龙彪经理和项目部对架设人员进行详尽的安全技术交底,发放了安全口袋书,还邀请熟悉地形的藏民做向导。同时项目提供对讲机等通讯装备,设立医疗救护点,采取人员轮休等措施,保障队员的人身安全。朱经理还为每位施工队长配备了智能手机,以便及时联系,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拍一张图片传送回来,好让项目部掌握信息,为及时排除障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无人区的索道多半是多级索道,也就是一件材料运上山,要上上下下倒腾,最多的要“转5次车”才能到达目的地。这里有18基铁塔的材料要经过多级索道,一基运完再运一基、七兜八弯转运到深山各个点位。最重的两基换位塔也在无人区,千余吨的材料运上山,耗时三个月。朱龙彪合理调度,利用时间差,盘活施工资源,使工程建设有条不紊推进,得到了工程指挥部的表扬。


  手套鞋子全磨破


  困难接踵而来。这里开门见山,山山环抱,群山叠嶂。从海拔3500米开始,每上升一百米,对于身体与意志都是一大考验。到4000米,每上升10米,都成了一道很难逾越的障碍。安全员张建军说所有的山头他都爬过,只要有桩号的都爬,而且记不得爬了多少次。


  张建军回忆,去年8月刚来无人区时,首要任务就是复测桩号。从项目部到第一基桩号需要走8千米山路,途径2条河流。单基桩号一般要爬山5到8个小时,一趟来回要花去十几个小时。为争取多复测几基,他和项目其他同志带着干粮上山。下雨时,脚踩泥泞的山路,走一步滑一步,有时相互搀扶,艰难前行;肚子饿时,打开随身带的快餐食品充饥,咬上几口干粮,喝点水,补偿给养;走累了,人乏了,就天当被来地当床,就地打个盹,实在连睁一下眼睛的力气也没有了,那就睡上个把小时再前进。


  他们一次又一次翻山越岭,攀岩爬壁,几天功夫手套、鞋子全磨破了。几个月下来,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手套和鞋子,但是他们全练成了“攀岩高手”。


  说起运输,项目副总工焦刚刚的话滔滔不绝。19标段要建270基杆塔,每基杆塔至少重50吨,千百万吨物资,全靠车辆从川藏线源源不断运进来。3月山上不停地下雪,原来修好的道路被冰雪覆盖,坚如磐石。施工队只能一边修路一边破冰。


  焦刚刚说,运进来只是第一步,运上山去,那才是更大的考验。这里山高路险,有条件的可以架设索道,没有条件的就靠骡马驮运、肩扛人抬。


  去年8月,马帮调来了210匹马。起初按照过去的负重安排马匹驮运,谁知发生了马匹跳崖的事情。究其原因,这里山势异常陡峭,马匹精疲力竭,不堪重负,所以作出了“轻生”的选择。还有马匹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先后有10匹马病死。项目部立即和马帮一起研究,认识到这批高原马虽体格强壮,负重能力强,但是因为海拔高出1千米,马匹的负重能力大大削减,如果急于求成,势必物极必反。项目部决定调整施工计划,给马匹减少一半负重量,而且一天只驮运两次。由于这个决定符合实际,所以得到了马帮的认可,实际操作下来效果很好。


  贴心党组织


  在组建包19项目时,根据华东送变电公司党委要求,项目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支部认真抓好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员工全力以赴打赢川藏联网攻坚战。


  去年8月25日至9月15日,昌都地区连续普降暴雨,造成澜沧江及其支流河水暴涨,暴雨还造成山体松动,大量滚石滑落,飞坠直下,项目部一辆越野车被落石击穿车顶。连续降雨造成不少基坑进水,部分土质较差的桩号塌方,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党支部联合项目部召开紧急会议,党支部书记说,项目中有不少人当过兵,现在前线发生突发状况,我们要象军人一样投入战斗。党团员要积极带头,要确保工程不受损失。党团员行动起来,带动了所有员工,大家都第一时间奔向抢险第一线。


  党支部不仅是员工的领头人,也是员工的贴心人。刚进川藏高原,员工生理心理上都经历了一段“震荡适应期”。党支部组织开展“企业关爱员工、员工热爱企业”主题活动,将思想工作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并延伸到每个施工点。他们制订了员工生活标准,保证每人每天半斤肉、两斤蔬菜。山上驻点必须有粮食、有蔬菜、有饮用水储备,每个工人要有棉衣棉裤等保暖衣物,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同时,党支部向每位进藏施工人员进行详尽的安全防护交底,设立医疗救护点,为施工队提供充足的药品和装备,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去年10月23日晚上,在无人区施工的一名工人突发气喘并伴有高烧,很快进入昏迷状态。项目部立刻联系最近的医疗救护站,同时命令驻扎在附近的应急救援车赶往事发地,将昏迷的工人及时运至317国道与救护车会合。2小时后,病人被送达昌都人民医院进行抢救。医生说,这是因缺氧而引发的脑水肿,如果晚送来1小时就救不过来了。

来源:解放日报

标签:无人区,电力天路,雪域高原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