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玉尔其乡铁力噶瓦提村,43岁的托乎提汗·玉山正在自家毡房里看电视。托乎提汗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自己过去几十年来一直靠煤油灯、蜡烛、手电筒照明,更别提使用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了。(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能用上电灯、看上电视全靠这个玩意儿!”托乎提汗指着屋内一个长方体铁盒子说,这台太阳能户用光伏系统设备可以让夜晚不再漆黑一片,她家的特制节能灯能从傍晚6点一直亮到深夜12点。不仅如此,一家人可以围坐一起看看电视,甚至还能用上一台小功率的冰箱。
截至2012年底,在新疆自治区像托乎提汗·玉山这样的无电人口仍有21.89万户、87万人,占新疆总人口3.9%。这些无电人口大部分分布在自然环境恶劣,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南疆和北疆边远地区,仅南疆三地州无电人口就占总无电人口53.12%,北疆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占总无电人口的17.15%。其中,电网不能延伸到的无电人口有5.08万户、20.1万人。
2013年7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专题会议,讨论通过了《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确定新疆自治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解决方式和建设主体,包括电网延伸供电工程和光伏独立供电工程(包括光伏独立电站、光伏户用系统)两种方式,项目总投资44.29亿元,计划在“十二五”末全面解决新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公司在所负责建设的和田、阿克苏地区实地考察发现,两地区无电户主要以游牧民为主,地处偏远,居住分散,牧民定居工程尚未普及,游牧民迁徙、搬迁等不确定因素多,新的无电人口不断形成,不适宜以电网延伸工程解决无电户用电问题。
“一是在此区域开展电网延伸工程不能保证群众在每个游牧点的用电需求;二是多数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电网延伸工程投入产出比过小;三是在部分不适宜人类长期居住的无电地区开展电网延伸供电工程,居民异地搬迁后,该地区不再产生电力消费,电网失去使用价值;四是游牧民用电需求低,不适合建设高电压等级电网,过低电压等级电网存在末端用户电压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蒋志全向本报记者分析说。
蒋志全说,公司最终决定全部采用安装户用光伏系统解决农牧民的用电需求,满足了当地牧民放牧经常转场、便于携带搬运、操作简单等要求。经核查确认,截止到2012年底,公司共需解决5600户无电户、18997人的用电问题,总投资4290.2万元。
托乎提汗正是受益的其中一员,装在她家的户用光伏系统每户容量为380瓦,可以基本满足日常照明、简易家用电器和部分农机设备的用电需求。而每台设备7636元的造价费用则全部由中电投等参与建设的企业承担。该系统运维周期为25年,中电投制作了维汉双语说明书、配设了专业维护员分区域为用电户定期检查设备,排除一般故障。
标签:新疆,央企,南疆电力,入户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