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随着辽源鑫达钢铁公司一笔2900万元电费入账,营销专业人员长舒了一口气,最“硬”的一块骨头终于在吉林电力公司省、市两级营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啃”下来了,这也标志着该公司2014年电费全部收缴完成,国网吉林电力已经连续八年实现电费收缴“双结零”。
2014年,面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融资困难、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等严峻考验,公司营销系统员工以深化“两个转变”为主线,不断改革创新,充分发扬“三千”精神,攻坚克难,完成了全年电费及时足额回收,为公司2014年经营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下高度重视 责任层层分解
该公司高度重视电费回收工作,适时了解分析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及对电费收缴可能造成的影响,未雨绸缪。早在9月17日,国网吉林电力就下发了《关于开展电费回收工作百日攻坚战》的通知,号召全体营销工作人员打好年底电费回收攻坚战。成立电费回收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管理、协调电费回收工作。
10月28日,国网通化供电公司辉南客户服务分中心全体营销人员签订了“电费回收承诺书”,明确了承诺人员的职责和任务,以及完成电费回收的时限等。
为确保电费颗粒回仓,公司上下分解落实电费回收责任,分工明确,落实到人。各供电公司负责人全面协调解决电费回收难点问题,确保电费足额、按时进账。公司坚持“电费结零”刚性原则,将电费回收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供电公司,并纳入年度《营销服务奖惩》考核体系。
国网吉林电力还开展月、季、年电费回收情况分析,按政策性、经营性、管理性原因对发生电费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建立客户信用评估等级制度、电费跟踪及预警制度、电费风险防范制度等“三项保障机制”,有效规避电费风险,确保电费及时回收。
创新收费方法 避免欠费风险
针对高危客户创新管理方式,公司加强与政府沟通合作,建立起“政府辅助”的电费回收机制。
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每月初,各供电公司对信用等级为B及B以下的高耗能企业和依靠出口为主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户排查和分析,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于低信用等级客户,严格执行分次收费制度,每月于1日、15日、25日分三次抄表结算电费。
为确保信息真实准确,该公司与政府税收部门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查询政府税收,掌握企业资金流向、贷款等情况,预判风险。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及时了解掌握供热企业、电气化铁路、煤炭生产及高载能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回款等情况,提前制定有效措施,防止欠费发生。
如果有的企业当月暂时没有资金支付电费怎么办?各供电公司及时协调当地政府出面担保,贷款缴费或由城市附加费垫付。目前,公司已经对三家企业实施此办法,有效防止了电费拖欠。依据当地政府出台的文件,对中小型私营、民营企业全部实行预付费,规避恶意逃费风险。
优化交费方式 提升服务水平
该公司把解决老百姓交费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打造城市“十分钟缴费圈”,让农村“村村有收费点”。
该公司多渠道拓展网上银行、支付宝、邮政代收等交费方式,交费方式达到13种以上。积极推广电费回收社会化合作是公司近年来推出的便民重要举措,通过与邮政公司联合打造邮政便民服务站,拓展了服务广度和相对深度。不断壮大的网点数量,成为广大居民客户了解用电信息的新渠道,也成为政府惠民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区、民生社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吉林省社会化电费代收网点达16826个,9315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2014年全省通过邮政便民服务站缴费共计3563.69万笔,占全省居民缴费总笔数的25.69%,城市“十分钟交费圈”和农村“村村有交费点”目标全面实现。
根据农村季节性生产、生活用电缴费特点,公司还在农村地区推出POS机自助缴费模式,所收电费可以全部通过基层农村信用社统一存入公司财务账户,规避了银行代收电费划拨风险,确保电费及时到账。
标签:吉林电力,电费收缴,双结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