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2014年能源消耗强度降幅达4.8%,为近年来之最,引发广泛关注。
能源消耗强度,又称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单位GDP能耗由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计算而得。
分析其计算公式不难发现,能耗强度的高低与电力息息相关。国家统计局认为能耗强度下降的三大主因是:经济结构变化带来节能成效、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单位产品产出的能耗降低。前两个方面均与电力具有密切联系。
从第一个方面看,可以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来弥补能源消耗增加的短板。也就是说,在能源消费总量无法大幅降低的现实下,我们可以降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比重,增加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在国内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由于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远离能源消费中心,因此迫切需要采用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向东中部负荷中心输电。
从第二个方面看,要提高能源效率,应该多在终端能源消费使用电能,加大“电能替代”力度。数据显示,电能利用效率在90%以上,燃气为40%~90%,燃油、燃煤效率则更低。利用电力代替燃煤、汽油,实质上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国网能源研究院的研究分析认为,电能在终端能源利用中的比例每提高1%,GDP能耗强度一般就下降3.7个百分点。因此,“以电代煤、以电代油”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此外,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还不应忽视生产中的节能。以国家电网公司承担的中德能效合作项目为例,从2009年到2013年,为14家用电企业提出节能措施185项,预计节电6.1亿千瓦时,节约成本2.6亿元,项目节能率一般在10%~40%,最高可达50%。因此,生产节能大有可为,应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广泛建立能效服务小组和能效服务网络,推广电网企业推动社会节能减排的这一有效模式。
标签:聚焦,全国两会,降低能耗,电力,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