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南方电网:农网升级助力7000村镇迈向小康

电力成色十足 乡村振兴加速

  2017-11-07

W020171107314219900856.jpg

  供电人员在云南省德钦县羊拉乡进行农网改造升级。(周志旺 摄)


  对于南方电网公司而言,所谓的央企担当,深层的含义就是让发展程度不同的经济单元,在一个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得到互相交融,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的活力与成长。而其微观上,虽是一杆一塔的相接,一家一户的灯光,但灯火明灭,万物生发。光明在此间的意义,无需讳言。


  对于广大的乡村来说,2016年春天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是到了一个新的时间节点。但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目标,又是一个很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而它的难点和关键还是在农村。


  从能够查阅的资料来看,2004年起,在中央出台的10余次一号文件里,其中有6次表达了通过电力改造农村现状的梦想,而今天,这种梦想尤为清晰。


  “想安顿下来,开个旅店或饭店。”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花口村的村民李伟站在村口,萌生了扎根的念头。14年前,他离开村里去外面闯荡,如今,他从昔日的打工仔变身成了羊肉米线连锁店的小老板,在昆明、弥勒、蒙自等地都有店面。当他再次回村,已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与记忆中的土木矮房、羊肠小道截然相反。


  2016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出了实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动员令,而其直接受益者,就是像李伟一样,来自南方电网供电区域内的7000多个村镇的人们。


  电线杆的政治经济学


  1998年,国家开始了以“两改一同价”为目标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其目的是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开拓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正是这一重大举措,开启了中国广大农村发生变化浓墨重彩的一笔。


  贵州电网公司三都供电局都江供电所的员工付国沙成了第一波农网改造的见证者,“1999年,我告别了煤油灯下学习的日子,第一次感受到了电带来的幸福。”那一年付国沙才13岁。正是光明的到来,让他浮起了一个梦想,长大后也能从事与电有关的工作。


  2012年10月30日,64岁的纳西族老大爷和布若背着双手在村头走了几步,他点点头说:“电来了,嗯,很好!”当天,随着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大水村和布若家的电灯亮起,云南省最后81787户,36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也标志着南方电网公司实现电网覆盖范围内的“户户通电”。


  和布若看到灯火,与付国沙相距了13年,这13年,是平等与梦想照进现实的脚步,也是南方电网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让每一个公民实现有尊严发展的脚步。从1998年的“两改一同价”,电力开启了城乡服务均等的先河,到2012年“户户通”完成,电力着力于缩小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再到2016年电网改造升级,电力支持全面小康的步伐开始加快。


  今天,这个脚步迈得更加踏实有力。“早在2013年3月,我们就开始超前谋划。”南方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副主任王志勇介绍说:“南方电网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电网建设,2016年春节前动员布置公司系统开展实施规划修编工作;2月29日两个专项实施方案正式报送国家能源局。”


  南方电网公司营业区内小城镇中心村共有7665个,按照“成熟一批,开工一批”的原则加快实施建设,截至2017年9月已完成5326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占69.5%。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坡头乡,一个鸡鸣三省之地,其中梯子岩村民小组处在悬崖的半岩上,上是绝壁、下是悬崖,村民祖祖辈辈出入都是一条绝壁小道。面对此等困难,施工人员从800米高的悬崖上架钢索,将电杆、导线和其他金具用滑轮吊下去。然后又用搅磨把电杆一根一根拉到杆坑处。参与施工的张雄说:“每次在索道上往悬崖边推送电杆时,看到万丈悬崖下的村庄,两腿直哆嗦。”


  炊烟的时代价值


  正所谓秋日胜春朝,10月是收获的季节。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渠黎镇笃帮村甘蔗合作社管理人员在电脑键盘上轻轻回车,横跨在蔗田上百米长的“庞然大物”——自动喷淋机器臂上螺旋喷头水柱齐射。因为采取了喷灌和滴灌技术,今年这片万亩甘蔗地的甘蔗要比往年更高、更粗壮。这些甘蔗即将被收割,经过压榨提汁、蒸发、精炼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制成白砂糖,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在贵州省遵义市“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凤冈县永安镇,秋茶也进入了采摘的尾期,永安镇茶园种植面积达5万亩,有大小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近200家。茶叶的生产过程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许多道工序,这都离不开以电为动力的机器加工。


  在云南省曲靖市远近闻名的“烤烟之乡”马龙县旧县镇,数千亩连片种植的烤烟已经采摘完毕,田野里烟杆矗立,农田旁的烤烟房正处于忙碌中。“烤房内的温度保持在30℃至35℃左右,小火烘烤两三天之后再关好通风口,用大火加热,连续4天保持65℃以上。”茶农对数字熟稔的背后是对电的期许。


  土地之于农民是敬畏,也是底线,土地出产的丰欠,是人与土地通过劳动达成的契约。当然,由于电力的加入,土地变得更加丰饶。从放心电到舒心电,再到小康电,改变是一个核心词。


  海南省文昌市的会文镇经过改造升级后,配电变压器由15台增加至24台,户均用电容量由1.89千伏安增加至3.67千伏安,供电半径由0.6千米降至0.29千米。“就好比以前是100个人分吃一锅饭,现在50个人分,人均分量提高了一倍。”会文供电所所长庄健打了个比方。


  零点几个平方厘米线径的扩大,意味着一次热火朝天的稻收、一片成色完美的烤烟、一场爽朗丰硕的渔获、一束通达四方的鲜花。生活就是以自然为师,时代亦然。赚钱、致富,这些貌似俗气的字眼,对于闭塞和贫穷而言,前者更是硬道理。


  绿色的乡村终于沸腾了,电力的充足供应为家电进入农村市场打开了最后“一堵墙”,一批批家电从各大商场走向了农村。根据公开数据,2011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1.03亿台;2012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2.93亿台;201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98亿台,如今,这些数字还在增长。


  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龙潭村,记者在孟应吉家里看到了四台粉碎机,40年前买的那台半自动化的粉碎机已经锈迹斑斑,只剩下一个外壳,而两台新买的2.5千瓦的粉碎机,又在给家里的几头牛羊供应口粮,孟应吉老人告诉记者,“猪料需要磨碎,牛草需要用铡草机,鸡也得喂粉碎的面食才长得壮,这一切都离不开电。”


  电器进入了农村,不仅仅是一场通畅的物流,更是一场农业文明接纳了工业文明的交流。在电的驱动下,无数个山乡迎来了一个新世界,电饭煲、洗衣机、电视机、铡草机、烘干机,从生产到生活,伟大的进步起步于眼前的一小步。山间的工业化产品的涌入,带来了一系列更加深刻的变化,就是人们精神上的自立,气质上的自为。


  “农”字逐渐淡化,让服务更普遍均等


  “哇,真漂亮!”夜幕下的小山村,一盏盏路灯光亮照人,一道道霓虹灯将小山村装扮得俏丽迷人。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村口,轻快的舞曲传了过来。放眼望去,村民们正在亮堂堂的球场上翩翩起舞。“村里现在晚上比白天热闹,打球的、散步的、跳舞的,一波接一波,风气正了、人心齐了,有这些变化,多亏搭上了农网改造升级这趟顺风车啊!”小山村村委主任陈球吉深有感触。


  在广东省惠州市远山深处的水美小学,一位老师在白墙前仔细地调整着投影机,看着白墙上的图案从模糊逐渐变得清晰,山娃们乐得拍起手掌。校长陈长吉说,“现在我们用上了投影仪,以后我还要向上级申请电脑,让他们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的世界。”电力不仅点亮了远山的光,更为山娃们点亮了一盏心灯。


  乡村在变,践行使命的人脚步并未止步。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基建部获悉,10月,南方电网营业区内农村机井通电已经全覆盖,到年底前,262个贫困村实现通动力电,7665个小城镇中心村将完成电网改造升级。预计2020年,南方电网营业区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将达99.82%,综合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7.9%,户均配变容量不小于2.0千伏安,100%满足新能源接入并网,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100%。


  相对于看得见的灯光,电网企业的内部变化更值得瞩目:


  ——截至2016年底,南方电网公司以上划为主要方式累计接收了261家代管或地方供电企业。改制激发了电网企业的发展活力,促进了县级电网提速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供电服务和能源支撑。


  ——2017年,南方电网公司农电部与市场部合并,这个变迁似乎缩小了“农”的优势,其实对于南方电网而言,真正的功夫,就是让农电部的“农”字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把管理界面、服务水平延伸到千村万户。


  同价、同网、同管理、同服务,南方电网公司摒弃了各地因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而形成的差异,在电力这个社会发展的最基础资源上做到同步“输出”,人民电业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这正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南网报记者 毛春初 洪佩娜 通讯员 王媛媛 陈波 王继聪 陈钦荣


  ■数据


  ●南方电网公司营业区内小城镇中心村共有7665个,截至2017年9月30日已完成5326个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占全部的69.5%。


  ●南方电网公司营业区内共有4709个机井通电需求,截至2017年9月30日已经全部完成通电。


  ●南方电网公司营业区内未通动力电的贫困村共262个,截至2017年9月30日已完成130个贫困村通动力电项目建设,占全部的49.6%。


  ■链接


  致被电能替代的那些物件


  南网报记者 毛春初 通讯员 王继聪


  任何时代,有进步必会有淘汰。如果我们将时光往后推三四十年,就不难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野,尤其是电力的越来越强劲,涤荡着农耕社会的无数工器具。点灯不再用油、用蜡,而是用电灯;做饭、取暖不再用柴火、煤炭,而是用电磁炉、取暖器。器具因为时间有了温度,但电能的强大,让这些什物在时代中老去,先是搁置,然后忘之,最后弃之。


  让我们来看看身边的这些老伙计,它们的陪伴给了生活中曾经的温暖,它们的流逝,我们以照片来记录时代印迹。

W020171107314219981300.jpg

  ●老式熨斗 老式的熨斗用的是烧红的木炭,温度不像电熨斗这么恒定,所以很考验师傅的手法。那时候,人们过年时才做一两套新衣服,老师傅当然得对得起人家这一年的期待。

W020171107314220009319.jpg

  ●风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户户有风箱,尤其是铁匠铺里,更是有着硕大的风箱。拉风箱的声音颇好听,众多的风箱声汇在一起,就给人一种“村饮家家醵酒钱,竹枝篱外野棠边”的感觉。那时候,小孩一般不喜欢做家务,但几乎都愿意拉几把风箱。

W020171107314220020489.jpg

  ●扯钻 以前看木匠做活计,是一种享受。只见木匠手握皮条制成的“弓”,像变魔术一样轻盈地摆弄了几下,木棒上就钻出一个工整的“眼”。现在的电钻,虽然方便,但那个噪音会让人很怀念以前的扯钻。

W020171107314220062865.jpg

  ●石磨 石磨是乡村生活的必备单品,离开它,一家人的口粮甚至都成了问题。石磨一推动,附近就成了家长里短的交际场所。现在,石磨基本被电动磨替代了,如果还在使用,脑海里肯定得补上几个字:手工石磨豆浆。

W020171107314220098867.jpg

  ●马灯 在上世纪早年,马灯是一种高级的照明工具。普通人家用墨水瓶、玻璃瓶简易制作的油灯,格调比马灯低了几个档次。如今马灯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马灯这种形态所带给人们的启迪没有褪色,不少地方,在需要怀旧装饰之物时,很容易想起它。

W020171107314220130238.jpg

  ●稳压器 有人在上世纪90年代买了一台从部队淘汰下来的冰箱,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因为没钱买稳压器,冰箱虽然拉回家,但将近40天都不敢用,害怕烧了。这是以前真实发生的故事,如今已不可能发生。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南方电网,农网改造,升级加速,迈向小康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