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的服务型企业,广西电网公司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以更大力度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制度先行的环境氛围,催生了广西电网新一代迅速成长,全面接棒。
在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平均年龄仅30出头的“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研发团队,站到了无线供电技术最前沿,开创了全球电动汽车无线供电新时代。
在广西电气设备在线监测预警中心,“80后”“90后”电网工程师,用大数据和云技术与雷电精准“过招”,护航电网抵御了1405万余次雷电袭击。
在广西各地市、县,年轻的电网工匠、创客扎根一线创新创效,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截至目前,广西电网公司有效专利累计885件,亿元营业收入有效专利拥有数达国际一流水平,来自“80”后青年人才的专利数占比达到75%。
精神锻铸,平台催生
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精神锻铸,一流的平台催生。
近年来,广西电网公司设立了人才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分别对专家型人才、高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实施培养工程,通过“师带徒”传帮带,同时搭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加速人才培育。
今年34岁的女博士祝文姬是“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研发团队的领头雁。2011年祝文姬自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毕业,进入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根据自己硕士、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电力科学研究院为她量身打造了“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这一技术正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全力突破的课题。
祝文姬刚刚进入广西电科院的时候,所跟随的专家是高立克。今年40岁的高立克已是电科院的“老专家”,先后参与了两项国家863课题研究工作,有丰富的科研经验。高立克和电科院的专家们一样,始终坚持一个信念:“电网涉及千家万户,电力科研最终是要面向千家万户的,我们必须强化这种‘直面终端’的意识。”
这种薪火相传的科研精神对祝文姬和团队产生了巨大影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直面客户需求潜心攻关,成功拿下了电动汽车无线供电技术,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电动汽车无线供电小型试验车道,成为电动汽车无线供电划时代的革新,项目核心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如今,“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写入广西南宁市五象新区规划。
“公司通过搭建平台、项目引领等多种举措,加快培育青年技术专家型人才,发挥他们的人才引领作用。”广西电网公司科技信息部技术创新科科长吴敏介绍,今年该公司还将研究设立科技创新咨询服务中心,推进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培育大数据分析、机器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技术团队,引导青年人才在智能电网、无线能量传输等核心领域开展科技攻关。
持续激发潜力的制度设计
家住百色市城关镇城东社区象山街的张先生发现,尽管这几年雷雨天气依然频繁,但一打雷就停电的情况却大大减少了。数据显示,2012至2017年广西全区落雷数超过1000万次,广西电网公司实施差异化防雷技术改造的156条35千伏至500千伏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平均降幅超过70%。
这个变化源自于平均年龄34岁的“电网雷电灾害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研发团队的科研成果的实际运用。项目牵头人、“80后”专家、南方电网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设备监测评估中心主任朱时阳介绍,广西是全国雷电灾害的高发区,多个地方年雷暴日达80多天,最多的达130多天。近5年来,广西电网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次数占到了输电线路全部跳闸次数的70%以上。
“雷电活动不为人类所驾驭,项目攻关的时候大家真是绞尽脑汁,经常讨论到深夜。”朱时阳说,雷击的随机性和输电线路雷害的分散性,是项目组在开展研究工作时最饱受困扰的难题,项目组不得不重复着“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试点应用—反馈改进”的循环,在“定量化”和“精细化”上狠下功夫。经过艰苦枯燥的攻关,项目组取得了防雷关键技术突破,项目成果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院士牵头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获2016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有压力,更有动力,仅靠提高薪金待遇无法激发祝文姬、朱时阳这样有梦想的‘80后’,只有设计良好的激励制度,让他们的价值能够被社会认同,才能促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南方电网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立深有感触地说。
据介绍,广西电网公司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加大科技创新考核权重和政策引导,落实科技创新工作专项激励方案及监管举措,课题给谁、资金给谁、倾斜政策给谁,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一览无遗。“管理岗位的一二把手未必能拿到课题,没有任何行政职务的技术骨干同样能拿到重大课题。”
“风清气正,没有跑项目、跑关系、跑经费的歪风邪气。”这是让祝文姬、朱时阳和所有广西电网公司科研团队倍感“幸福”的。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1987年出生的黄敬侠,23岁进入广西电网公司梧州供电局从事变电检修工作。学计算机专业的黄敬侠是个典型的技术男,喜欢专研技术难题。梧州供电局结合他的实际,为他量身制定了职业发展规划,并匹配相应的学习内容、培训评价资源。“从入企开始,单位就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导航,既压担子又给帮扶,遇到技改大修等重要生产任务,也鼓励我们参与。”
让黄敬侠备受激励的,还有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带来的成就感。自2012年起,广西电网公司建立了技能专家发展通道,设置了从特级、高级到后备级共七个等级的技能专家,不同层级对应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待遇也进一步提升,“高级技师”的待遇等同于处级干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一线工人埋头干活也能成功。”
潜心专研,让这个年轻的工匠磨练出精湛的技术。国标要求变电检修工作中刀闸同期性在10毫米以内,而黄敬侠基本能稳定在0.5毫米左右。他能从开关的声音就听出设备故障点,凭一双眼就发现设备中小到毫厘的零部件磨损。到2017年,他已拥有7个发明专利,并获评“广西工匠”。
为激励青年员工立足岗位专研技术,广西电网公司搭建了“五位一体”职工创新平台,建成南网五省区首个实体建设的“众创空间”,构建了职工创新从立项到实施、成果、奖励、实训、推广应用等完整的服务链条,不断激发广大一线员工的创造潜力和创新热情。
在广西电网公司生产一线,像黄敬侠这样的年轻工匠、创客还有很多:平均年龄仅27岁的桂林供电局“胡学柳劳模工作室”,研发出“高空作业全双工语音通讯装置”,将通话距离和连续使用时间扩大了数倍,获全国电力职创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南宁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检修一班班长、“80后”创客李宝锋牵头参与的项目获得3项国家专利、2项国家软件着作权,课题项目产生经济效益超过600万元;“85后”的贵港供电局系统运行部主网调度班朱明增,他的“变电站安全帽安全识别系统”获得国家专利;入职一年多便拿下《储能弹簧拆装工具》和《储能弹簧拉伸工具》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柳州供电局青年创客汪环宇……
广西电网公司今年还将加快建设省级众创空间和创客中心,给一线员工更大的发展平台,开展劳模、工匠培育和能手、创客培养“双培工程”,启动青年“萃智”计划,持续打造“劳模、工匠、创客”三大品牌。
“今后三年,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技能专家培养力度,发展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助推技能人员的职业发展。”广西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评价科副科长罗令先介绍。广西电网公司将通过落实人才发展规划、构建员工成长蓝图、持续实施员工能力提升工程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举措,为青年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引领更多优秀的青年员工向青年人才、专家发展。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广西电网,优化制度体系,青年,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