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光明与爱”助学志愿服务团队与学校签订“一对一捐助”协议。
十年陪伴,受助的孩子们都已经学有所成。谢振超 摄
十年来,海南电科院“光明与爱”志愿服务团队逐步壮大,捐助学生越来越多。谢振超 摄
本网讯 南方电网海南电力科学研究院“光明与爱”助学志愿服务团队和这群大山里的孩子相遇已有十年。从2009年至今,该团队自愿捐资20余万元,共资助近50名学生走进中学和大学。今年5月,他们再次走进海南白沙思源实验学校,给孩子们送去生活学习费用。“儿童承载着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帮助一名贫困儿童,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未来”,这个团队本着这样的信念,十年始终如一,让更多的孩子得到资助,传递光明与爱。
十年坚持做一件事 给孩子们关爱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西部内陆,属于国定贫困县。自2009年起,海南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南电科院)组织了“光明与爱”助学志愿服务团队,每年都会多次走进大山,看看他们远方的孩子。
2009年,因为白沙当地不幸发生几起农村孩子触电事故,该团队成员开展了“电力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活动,去到最偏远的牙叉镇九架小学。那是他们第一次捐助山区孩子。
志愿团队成员兰穗梅回忆起走入九架小学时的情景,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们的眼中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求。可是他们学习条件很糟糕,教室破旧,桌椅简陋,室内连一盏电灯都没有,孩子们只能借着户外的光线看书,天色稍微一黑,就会耽误当天的学习。
这个团队开始资助修缮九架小学。他们买了新的桌椅,拉来电线,安装电灯。经过的翻修,孩子们告别了昏暗的教室,带有南方电网VI标识的桌椅明净伫立,孩子们也围着新装的电脑好奇不已。
后来,因为教育布局调整,牙叉镇九架小学作为乡村教学点被撤并,孩子们转学到海南白沙思源实验学校。“光明与爱”助学志愿服务团队行动的重心也转到了那里。
2011年开始,团队每年都与学校特困生签订“一对一”捐助协议,每个月向受助学生捐赠100元,并赠送书包、运动鞋、图书等物品。
志愿团队成员王海玲,回忆起当时受资助的孩子情况,仍然觉得揪心。有的孩子是亲人患重病,有的是父母双双去世,家里只剩老人,或者家中姐弟众多照顾不来。“都是很活泼聪明的孩子,可是因为家庭原因,他们得不到同龄儿童应该有的幸福。”
“在资助名单上,我看到馨雅这个名字,觉得名字很好听,我就选择她作为资助对象。”王海玲说,馨雅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干农活把她拉扯大。“我从她小学四年级开始资助她,那以后年年都跟她交流学习、生活上的事,时间真的好快,现在这孩子都已经上大学了。”相比金钱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情感上的关怀、成长阶段的呵护。2017年,这位黎族女孩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
十年来,有不少像馨雅这样的孩子已学有所成,有的已升入初中、高中就读。在今年的捐赠仪式上,校长杨锡平感慨地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坚持做一件好事绝非易事”,他对“光明与爱”助学志愿服务团队十年如一日的助学行动表示非常地感激。
壮大助学队伍 让爱薪火相传
人事有代谢,爱心永承传。十年来,海南电科院历经两次办公大楼搬迁,四届领导班子更换,不变的却是“光明与爱”志愿服务团队始终如一的助学行动,离开原单位的同事也坚持来到学校看望孩子,助学行动未曾停歇。志愿团队也逐步壮大,捐助学生越来越多。
海南电科院纪委书记庞玉昇说:“助学活动,实际上是和这些孩子的一种心灵交流,也让我们发现和发掘自己内心的善良,尽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孩子们开心,我们也开心,孩子们成长,我们也一块成长。”
2013年时,团队成员和孩子们过了次特殊的儿童节。他们把孩子接出大山,在海口吃西餐、看3D电影,做拓展运动,孩子们的快乐也感染着这个团队。尽管海南电科院日常的工作相对枯燥,长期面对着电力设备、实验室、技术图纸等,但这个团队始终散发着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助学活动,不仅帮助了孩子们,也打开我们的视野,滋润着我们心灵”。团队成员刘英达说。
从2014年开始,海南电科院带动南网系统其他兄弟单位加入助学的队伍。据悉,从2014年开始,南方电网电科院每年都会来海南参与捐助活动。
符春媚是海南白沙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作为受助学生代表,她说:“最好的感谢方式不是语言,是行动!是叔叔阿姨们的爱心关怀,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充满爱,使我们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海南电力,科学研究院,爱心接力,大山孩子,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