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特高压“太湖廊道”下,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跨区输电助力织里发展的情况。 茹玉 王佳 摄
编者按:吴兴之东,太湖南岸,历史上“遍闻机杼声”的浙江湖州织里镇正在谱写“特大镇”蝶变“小城市”的时代华章。改革开放40年,织里人求变创新、敢为人先,从“一根扁担跑全国”,发展为如今中国童装的半壁江山。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织里电力人用坚强的电网、优质的服务,为产业升级、人民致富提供源源动力的用心付出。锚定小城市,笔墨大繁华。即日起,本报刊发系列报道,从服务转型、再电气化、加强党建等方面全面展示电力助力织里城镇化发展的成就。
唧唧复唧唧,遍闻机杼声。在太湖南滨有一座小镇,曰织里。镇如其名,历史上因织造业兴盛出名。“在家一台洋机绣枕套,在外一人挑担跑买卖”,挑着货郎担,以手作织品获取微利———这就是织里商贩的最初形象。
如今漫步这座古老小镇,记者看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低效生产没有了,电气自动化设备随处可见;“停三开四”的电荒往事不复存在,充足稳定的电力化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滑着手机、拨个电话,办电速度“快”起来;市场交易,降低电费,企业荷包“鼓”起来;电网改造、线路整治,小镇生态“新”起来。
鱼水从相得,人网共相依。从昔日“一台洋机”,到如今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的“中国国际童装之都”;从一条扁担老街,到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第一名,改革变迁的每一帧,都留下了优质电力赋予湖州织里嬗变的印记。
优化营商环境从“最多跑一次”开始
织里是江南小镇,更是民营经济重镇。9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聚集着1.3万家童装商户,每年生产各类童装13亿件(套),创造销售额超过500亿元,全国市场上每两件童装中,就有一件来自织里。 人们评论织里,最常用的词是“藏富于民”。“藏”,离不开电力人“以民为向”的初心和足履实地的践行,离不开“低调务实”“润物细无声”的供电服务。
50多岁的沈月方是织里镇上第一批童装经营户,如今他掌舵的企业“益华制衣”已从过去传统的“家庭作坊”式批发生产,转型提升为集“研发、订货、生产、销售”全链条的品牌经营模式,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进入生产旺季前,厂房订购了一批全自动电脑横机,急需业扩报装。“经验”告诉沈月芳,变压器要扩容升级,手续可不简单,少不得跑一趟市区的电力营业厅。
没想到,传说中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沈月方很快就享受到了。“工厂需要新装一台500千伏安变压器,我试着手机上下载掌上电力App,填写基本信息,上传相关资料,提交办电申请,没想到两分钟后就和我联系上门服务,一趟都没跑就把事儿给办了,一点儿没耽误生产。”沈月方说起网上办电的经历,透着满满的放心舒坦。
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多办事”,起于微末的点滴变化,却是国网湖州供电公司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而作出的用心实践。
和沈月方一样,越来越多的织里商人体验到了办电“最多跑一次”的便捷,优化用电营商环境让他们安心创业发展实体经济。
“只需通过手机‘电e宝'App缴纳电费,便可’足不出户、一次都不跑‘下载打印易储存的电子发票,太省事了!”在织里“杰童木”童装工作室,刚刚在手机上收到电子发票的老板邱晓勇有些意外。如今,织里的电费增值税普通发票已从纸质时代切换到电子时代。
仅凭一张身份证就能完成新房电表过户手续,通过手机App就能“一次都不跑”开具电费电子发票,享受个性化服务……全面聚焦客户需求,创新服务模式,这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场景,已在浙江织里成为现实。
释放改革红利从“降价降费”开始
织里崛起,与“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浙江文化基因”有关———这一基因,让浙江电力人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敢动“奶酪”、勇破藩篱。其中,降电费是重要抓手之一。
没读过书、也不识字的潘阿祥是众多草根浙商最鲜活的时代缩影。靠20万元借款,这位太湖边长大的农民用了20多年时间,硬是把一家小工厂打造成了一个涉猎铝合金型材、亚麻纺织、装备制造、混凝土等产业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湖州供电公司市区供电服务中心大客户经理徐伟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织里镇浙江振兴阿祥集团有限公司每月用电量约53万千瓦时,其中81%的用电量通过电力交易平台直接向发电企业购买。每千瓦时可节省2.83分钱,年节省电费15多万元。
浙江人会做生意能挣钱,这是公认的。该挣的一分钱都不会漏,能省的一分钱都不会丢。
49岁的周建华打扮新潮、说话利落。他经营的晨苗制衣有限公司规模不大,年产量20万件。近两个月以来,他惊喜地发现电费支出下降了一些。“以前每个月电费都超过4000元,最近两个月以来少了点,大概一年能省下3000元左右。”周建华坦言,“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童装行业,1元就可能影响好几个点的销售。”
周建华的精明算盘,得益于浙江电力减轻一般工商业电价负担的降价降费举措。4月以来,全国落实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下降10%的量化目标,平均降价幅
度达1.32分 /千瓦时。其中浙江省以3.3分/千瓦时的降幅高居榜首。
在织里,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改革红利,不断激发着小镇市场活力。湖州供电公司开展直接交易为企业降本减负,积极开展大客户直购电,连续3年推行直购电企业629家,累计交易电量约6.84亿千瓦时,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2182万元。
当下的区域竞争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更是市场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靠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织里,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撬动各领域改革,以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以改革惠及更多群众。
提升人居环境从整治“空中蜘蛛网”起
记者走进织里镇上一条不到百米的老街,细数发展这条街上足足开了40家商户,一排排红色的5层洋房中机器轰鸣、人 声嘈杂,家家户户都办起了童装加工。
来自江苏宿迁的“新织里人”曹翠志在织里已经20多年,他正拿着订单本查看全自动电脑横机的生产情况。看着整洁的街道他一脸满足:“以前这条老街上的楼房之间遍布’空中蜘蛛网‘,胡乱附挂和私拉乱接随处可见。现在不仅整个焕然一新,用电也更可靠,所有机器一起开都不会跳闸。”
吴新惠是织里供电所的一名老师傅,已坚守电力岗位30年,他亲眼见证了织里电网的发展。“从架空线入地到电网改造、从线路整治到更新增容,作为基础性、前置性环节,织里配电网发展经历了一段久久为功、持续升级的建设历程。”吴新惠说。
如今,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在人民心中升腾起梦想与希冀交相辉映的时代注脚,织里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转型的过程中,对用电体验和用电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市刚满一年的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由沈新芳和沈晓宇这对父子档掌舵。17年前从传统的针织服装起步,而如今却成功转型“纺”起了全球一流的超微细合金线材。作为高端手机显示屏加工生产的合金线材,国外的竞争对手制造这一产品已经细到0.1毫米,而东尼电子竟然做到了0.06毫米。一整套全智能生产设备,对供电质量要求极高。
记者在东尼电子刚建成投运的花园式新厂区内看到,自动化的生产车间中,原料上线后不过几分钟,一批新型合金线材就下线,它们将成为新型电子设备的“血管”。 沈新芳告诉记者:“这套设备运行过程中,电压跳闪一下就损失70万元,停一下直接损失上百万。”
为此,从“硬件”配网到“软件”服务,织里电力转型升级的发展脚步永不停歇。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今年以来,织里地区专项整治工作共计改造新增配变容量23140千伏安,织里地区供电可靠性同比2017年由99.8744%提升至99.9094%,年户均停电时长由2017年的11.32小时减少至7.97小时,停电时长同比减少3.35小时。
3.35小时的变化,减少的是企业的停电损失,提升的是服务者奔跑的速度,拉近的是与用户的距离,窥见的是织里百姓更为美好的新生活。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浙江,织里,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