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70万千瓦到1208万千瓦,不仅是数字的增加,更意味着质的飞越。今年6月底,随着青海一座百万千瓦光伏电站并网运行,青海新能源装机首次超过水电,成为青海第一大电源。
青海地处雪域高原,与四川、甘肃、新疆、西藏接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和重要的战略通道地位。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青海也成为国家重要的安全生态屏障和能源接续地。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
青海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青海视察指示精神,着力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大省、产业大省、民生大省和生态大省,领跑我国新能源发展。宏伟的目标离不开科技创新和坚强智能电网的有力支撑,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服务全国能源转型和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以绿色生态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全力打造能源转型的“青海样本”。
绿电实践 刷新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
继2017年6月青海省连续7天实现全清洁能源供电,为告别化石能源迈出开创性步伐之后,2018年6月20日0时至6月29日0时,青海又一次实现连续9天216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此举标志着青海再次刷新由自己保持的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在国际能源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众所周知,被誉为“中华水塔”的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理论蕴藏量2187万千瓦,是全国13大水电基地之一;这里光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全省可利用荒漠面积10万平方千米,太阳能发电技术可开发量30亿千瓦;位于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风能资源优越,风电技术开发量7500万千瓦。凭借丰富资源,青海着力能源结构转型,全面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为主,火电为辅的能源供应格局。
特别是2010年以来,青海省将光伏产业列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之首加以扶持,掀起了光伏电站建设的高潮,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形成规模化优势。“十二五”以来,青海太阳能发电以平均每年100万千瓦的速度有序增长,年均增速达58%,目前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装机已超过水电,成为青海第一大电源。
并网消纳 助力能源绿色转型升级
清洁能源最有效、最安全的利用方式莫过于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大电网实现优化配置、高效传输和便捷使用。为助力青海清洁能源规模发展,让清洁能源能发电,更要能并网、能卖出去,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坚持规划引领、技术创新,加快电网智能化发展,依托大电网全力支撑服务新能源并网消纳。
据统计,从2010~2018年,青海电网累计投资148亿元开展网架加强工程、送出通道能力提升工程以及新能源并网工程建设工作。累计建成配套送出工程21项,主网架建设11项,占电网总投资的30%以上。
凭借科学规划引领、坚强电网支持,青海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还在稳步建设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发总规模超过6000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装机总规模将突破2000万千瓦。
但随着新能源电站的规模发展,本地消纳能力不足逐渐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之一,省内消纳和省间互济并举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国网青海电力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挥大电网的资源配置优势,在全力组织实施省内电力直接交易,丰富交易品种,扩大消纳规模的同时,积极落实政府间外送框架协议,实现外送交易、调峰互济、现货交易有效衔接,拓展新能源外送途径。
创新驱动 能源转型再添动力
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等特点,给电网的并网控制、运行调度、功率预测、供电质量等带来巨大挑战。为了支持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呵护三江源生态环境,一直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坚持不懈以科技创新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建立光伏发电并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发了国际首套新能源并网实时柔性控制系统,依据电网负荷和发电的动态过程,实时监控通道送电裕度,并自动调整新能源发电控制指令,最大限度利用通道输送能力。通过这项技术,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了8%,对应提高120小时年度利用小时数。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解源表示,通过光伏并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青海打造了国内首个开放式、多元化、现代化、全覆盖的青海光伏产业科研平台,全面提升了我国太阳能发电资源规模化开发应用软实力。
2017年8月,青海清洁能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研究通过专家组评审。研究基于青海历年来积累的大量清洁能源运行数据,系统归纳总结了青海新能源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从多能互补优化运行的角度,形成了新能源发电特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光与光、风与风、风与光、风光与水之间的互补,平滑新能源出力波动,改善新能源发电品质。中国科学院卢强院士高度评价这项基于大电网平台、大电源基地、大直流通道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理论,称赞该项成果在新能源计算模型构建、多能互补电力规划和生产模拟方法方面具有创新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将为我国类似电源结构的省份用电保障与外送提供借鉴,也可以为国际上类似电力问题解决提供范例。
作为落实国家能源转型和大数据战略的重要实践,基于“互联网+”共享理念的国内首个新能源大数据平台也于今年1月在青海正式上线运行,平台深度融合能源科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为用户提供数据分析与挖掘、应用支撑、交易辅助等大数据服务,有效提升了青海新能源发电利用小时数。如今,坐在新能源大数据园区宽敞明亮的集中控制中心内,通过大屏幕即可实现对远在几百千米之外的新能源场站设备的在线管理。“我们都从偏远的场站回到了位于西宁的集控中心办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对我们个人职业发展也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园区入驻企业工作人员韩永甲对于大数据支撑下的工作方式转变赞赏有加。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青海电力,能源转型,青海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