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和田市驱车向东行驶80千米,记者来到了和田策勒县的深度贫困村巴什玉吉买村。行驶在村南的公路上,向西是一望无际、沉睡千年的戈壁滩,零星矮草掩盖在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滚滚黄沙下,难见绿意;向东则是一排排崭新的种兔养殖场房,13名附近的村民正在其中接受种兔养殖培训,完成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型。
乡村公路两侧,恰如巴什玉吉买村的过去与未来,从萧条冷落到产业兴旺、从贫困落后到生机勃勃,带来这一改变的,正是来自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新疆电力”)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
2014年以来,国网新疆电力高度重视“访惠聚”驻村工作和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全体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扶贫、驻村等工作当成自己的分内职责,一心一意为当地百姓做实事,为一个个世代贫困的村落带去新生的希望。
“脱贫攻坚是全国人民的重点任务,也是新疆人民的重点任务。我们要扛起扶贫攻坚这一责任,按照自治区政府的要求,帮助贫困村切实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明的话吹响了该公司新一轮脱贫攻坚的战斗号角,要为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贡献强大的疆电力量。
电力先行 打通致富路
家住和田墨玉县奎牙乡阿特艾格勒村的村民阿ト力克木·阿ト杜麦麦提最近很高兴。上个月,他家的面粉厂刚刚开工,尽管进货、磨面、销售让阿ト力克木忙得脚不沾地,但每天300~400元的收入也让他彻底摘掉了长期贫困的帽子。
从贫困户变身小老板,这是阿ト力克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奢望”,“奇迹”的发生源于国网新疆电力实施的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2019年8月23日,投资105万元的10千伏奎乡线配网改造工程正式完工,2.8千米新改造线路和7台新安装的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彻底解决了阿特艾格勒村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动力电通到了家家户户,只要电闸一合,粉碎机、抽水机等各类农机和生产电器随时可以使用。
阿卜力克木正是瞅准这个时机开办了一家小型面粉厂。“以前电压不稳定,想用机器磨面需要到5公里以外的地方。新线路投运以来,电压更稳定了,我家的磨面机每天平均磨面800公斤左右,家里有了一定经济收入,我还雇了2个同村的人一起干,日子越来越好了。”说起家里的变化,阿ト力克木笑开了花。
电网改造后,村里的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原本架设在路旁电线杆上的电表箱被全部转移到各家各户的外墙上,每家还新增了“煤改电”专用电表,用户插卡取卡更加方便,道路两旁更加整洁,供电所员工上杆检修也更加安全。
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电力曾是制约诸多贫困地区发展的桎梏。如今,澎湃电力带来的发展动能随着电力建设的推进不断释放,优质供电正成为南疆四地州致富路上的先行军。
身处资源大省,南疆四地州却是典型的缺煤地区,百姓冬季使用燃煤取暖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国网新疆电力大力推进南疆四地州“煤改电”电网工程建设,计划投资46亿元,涉及“煤改电”户数31.63万户,以解决南疆冬季取暖难题,助力南疆脱贫攻坚。目前,南疆四地州“煤改电”配套电网项目已按照里程碑计划全面开工,其中,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计划投资6.24亿元,已完成3.49亿元;220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计划投资39.4亿元,已完成34.89亿元。对于南疆百姓来说,2019年的冬天注定会是一个更加温暖的冬天。
产业兴村 引来金凤凰
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如何解决剩余最困难群众的脱贫问题,成为当前所有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必须解决的难题。
今年4月3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明前往策勒县调研驻村工作开展情况,看望慰问驻村工作队员。他指出,产业扶贫是根本,扩大产业是扶贫攻坚的切实要求,要从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层面抓产业扶贫,选一些有能力、有品牌、有市场的供应商来策勒投资建厂,实现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
巴什玉吉买村的种兔养殖基地就是国网新疆电力的驻村工作队为振兴产业引来的“金凤凰”。
今年初,国网新疆电力驻策勒县“访惠聚”工作队总领队、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徐建忠在四川考察时了解到,四川兔肉市场供不应求,而和田地区气候干燥,人力成本低,非常适宜兔类养殖。
看准产业方向,找到合适的投资企业也是关键,徐建忠想到了兄弟单位国网四川电力公司。在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洪恩的全力支持下,国网自贡供电公司总经理胡朝华迅速联系当地经信委与农业农村局,在不到两天时间里摸清了兔养殖业的产业链分布和龙头企业,帮助徐建忠与四川乡巴佬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对接,这是国内兔子养殖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徐建忠三顾茅庐的努力下,该公司终于成功落地策勒县,注册新疆帮帮兔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在和田地区企业规模排名第一。
今年9月,投资1.5亿元、占地600亩的种兔养殖基地一期建成完工,96栋兔舍拔地而起,年商品兔出栏量将达500万只以上,每年将解决300人的就业,人均月工资将达2000元以上。
除了直接带动当地村民和贫困户就近就业,该项目还将通过向合作社、贫困户提供种兔供应、饲料供应、技术指导、防疫、商品兔回购等服务,带动当地村民通过发展兔养殖实现增收。
种兔养殖基地只是国网新疆电力驻村工作队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在徐建忠的带领下,策勒县驻村工作队两次赴内地开展招商引资,成功招商6家企业,吸引投资超过1.9亿元。如今,养殖、服装加工、电气设备生产等产业在策勒县遍地开花,已有159人在这些工厂中稳定就业,预计未来将提供超过770个工作岗位。
引进“金凤凰”的同时,国网新疆电力驻巴什科克买提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刘强还有更大的“野心”。
在巴什科克买提村,有这样一座展示百年前维吾尔族居民生活状态的农耕文化园,近300件从周边农户中收集而来的老物件陈列在院落中的仿古农舍、文化展示墙、乡村舞台中,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感受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百年来的交融发展。院落周围围绕着占地150亩的“百果园”和180亩的“张骞核桃林”,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丰收的果实。
这就是刘强书记带领工作队和村民共同打造的“两园一林”特色乡村旅游园区。“一件件真实的老物件,见证了广大群众在党的带领下,一步步从物质匮乏的过去走到今天,实现整村脱贫的过程,让‘两园一林’成为集传承民俗、见证发展、弘扬正能量于一体的旅游和红色教育基地。”刘强告诉记者。
目前,“两园一林”旅游项目已正式申报国家“AAA”级景区,累计接待调研和游客参观4326人次,承办组织民族团结一家亲、厨艺大赛、文艺汇演等活动16场次。谈起未来的发展规划,刘强自信地说道,工作队将继续完善“两园一林”的建设和周边产品的开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促进全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智志双扶 大力拔穷根
在策勒县策勒镇亚博依村村委会旁,有一座占地260平方米的扶贫服装厂。干净明亮的厂房里,26个女工正在进行整烫、剪裁缝纫、品检、清理、打包等一系列服装生产流程,衬衫、西裤和专业工装服样品悬挂在厂房中央,展示着这些女工在3个月时间里的学习成果。今年35岁的屯妮萨汗·尼亚孜也是这些女工中的一员。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国网新疆电力驻亚博依村工作队队员艾则孜江·加帕尔告诉记者,为了激发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培养村民自主脱贫的能力,工作队从四川引进企业,开办了这一扶贫服装厂,让附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同时,学到一门技能。
屯妮萨汗来扶贫服装厂之前一直在家务农,一年收入只有4000多元。去年结婚后,她的丈夫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进入附近一家手套加工厂打工,稳定的收入让他尝到了甜头,并鼓励屯妮萨汗也尝试找一份工作。
今年4月19日,扶贫服装厂建成,屯妮萨汗第一时间报名,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缝纫培训。想到丈夫的鼓励,屯妮萨汗学习格外认真,加上流利的汉语,如今的她已经从一名缝纫工变为品检员,负责成品质量检查工作之余,还能帮老师教授其他女工。
“我现在每个月的工资都有2500元,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第一个月领工资的时候,我把一半给了妈妈,用另一半给自己买了一部小米智能手机。”屯妮萨汗一边说,一边把包里的手机拿给记者看,“这几年我要在服装厂里好好干,好好学,以后我也要自己开一个服装厂,自己当老板。”
一座扶贫服装厂,不仅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和一技之长,更让他们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今,像屯妮萨汗一样的人越来越多。
加大对贫困户的教育文化扶贫和技能扶贫,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也是驻村工作队的重点工作。
2017年以来,驻村工作队结合企业自身优势,采取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与策勒县职业技术(技工)学校联合办学的形式,成立了技能扶贫工作站,开设电工、焊接、计算机3个专业培训班。这一培训班为家住策勒县乌喀迪村的阿孜古丽·吾布力艾山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去年3月,国网新疆电力驻乌喀迪村工作队队长雷建国在吾布力艾山·麦麦提明家了解到,他的小女儿阿孜古丽考上大学后因家境贫困未能去上学,而且也没有其他专业技能,只能在家待业。于是,雷建国带着阿孜古丽来到技能扶贫工作站,为她报名参加了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毕业后又帮助她进入策勒县顺达有限公司成为一名资料员,改变了阿孜古丽家的贫困面貌。
今年,策勒县8名受国网新疆电力资助的大学毕业生看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决定回到家乡。他们中间,有的成为公安干警,有的成为人民教师,有的在农经局当了技术员,有的成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国网新疆电力的扶贫努力转化为这些年轻人的自尊、自信、自强,希望的火光照亮了他们的未来,照亮了策勒县的未来,照亮了南疆的未来。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新疆电力,电力之光,南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