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自古“苦瘠甲于天下”,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
目前,甘肃全省仍有8个贫困县未摘帽、394个贫困村未出列、17.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退出,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而与“穷”相对应的,却是甘肃富有的“风、光”资源,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甘肃新能源理论可开发量超过1亿千瓦, 2019年,新能源装机2221万千瓦,开发不足四分之一。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甘肃省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实现整体脱贫的必由之路。
电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只有在市场上完成交易,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为更好地挖掘市场潜力,将产品“变现”,近年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加强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开拓省内外市场、加强电网调度,让甘肃富余的新能源“扶贫电”外销全国。截止3月底,甘肃“扶贫电”外送电量达到35.18 亿千瓦时。
以电代煤 以电代油
解锁“扶贫电”消费新方式
从2018年开始,在天水市火车站附近经营“罐罐茶”的王小花已经深刻体验到了电能替代带来的巨大变化。没有难闻的气味,没有漂浮的尘土,把蜂窝煤炉子换成了电磁炉,就连很多年轻人都愿意来这里歇歇脚、喝喝茶。
“罐罐茶”是甘肃陇东地区特色传统茶点,自古以来都是土火炉子烧瓦罐茶这一种喝法。从2018年开始,小到罐罐茶,大到火锅城,天水的餐饮服务行业经历了一场“能源变革”,“清洁能源”正在走进千家万户。
而与此同时,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圆梦新村光伏扶贫户何泉山,正在屋顶清洗早已经安装好的多晶硅太阳能板。近年来通过光伏扶贫项目的落地实施,何泉山不仅用上了免费的电,剩余的电还能全部上网,一年能赚3000多元。
4年前,何泉山还居住在距离古浪县城40公里的黄羊川镇大台村,吃水靠挑,烧水用柴,生活靠天,自从搬迁到圆梦新村,他抛弃了几辈人原来柴火烧水,挑水做饭的习惯。如今,拧开水龙头,打开电磁炉,两分钟就可以熬一壶罐罐茶。
在国家惠民政策扶持下,何泉山被列入无增收门路的贫困户,享受光伏扶贫政策,2018年顺利脱贫且每月有固定的光伏收入。“2017年以来,武威市先后建成光伏扶贫项目4项,总装机容量28.89兆瓦,带动2889户贫困户和19个深度贫困村增收。”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借助充足的风光资源,甘肃将光伏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确保扶贫攻坚由‘一次输血’实现了向‘长效造血’转变。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第一批、第二批扶贫光伏项目全部并网,累计并网容量84.44万千瓦,惠及贫困户15.43万户。
而这些扶贫电,在满足扶贫户自身用电需求的同时,通过蓄冷蓄热空调、热泵、电锅炉、电火锅店、家用电器等各类能源替代项目,为扶贫户带去收益,也为甘肃“扶贫电”在省内消纳找到了新的出口。
甘肃张掖市临泽县沙河镇花园村支部书记张之海在去年冬天真正感受到了电能替代的妙处,作为“火炕”改“电炕”的受益者,张之海终于不用担心“炕烟围绕”的问题了,对于患有哮喘病的他来说,2019年的冬天也没有那么难熬了。
目前,该公司已投资4.29亿元业扩配套资金,保障电采暖快速接入,完成1545所中小学电采暖改造,带动武威、白银等地农村推广电热炕2.5万余户,将6户用电锅炉的供暖企业集中执行大工业电价并纳入直购电交易,通过市场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架起“高速路” 再添新通道
甘电外送“朋友圈”越来越广
“2020年距离陇东直流宏伟设想的提出已经过去将近10年了,从最初的落点江西,再到江苏,最后落点山东,虽几经周折,但我们从未放弃。” 4月13日,国网甘肃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主网规划专责陆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比感慨,作为陇东特高压前期规划的专业工作人员,陆军和他的同事们见证了甘肃第二条特高压一路走来的艰辛。
作为陇东直流的起始点,庆阳市8县区中7个属于六盘山连片贫困区,其中环县、镇原县是全省深度贫困县。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62万人,贫困发生率26.49%,是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同时,这里也是甘肃能源“新都”,境内石油资源总量52亿吨,煤炭预测资源储量2360亿吨,占甘肃省总储量的97%。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成为当地谋求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庆阳市北高南低的地貌和季风气候特征,造就了环县、花池、庆城、镇原4县北部丰富的风能资源,庆阳市风能资源储量达到550万千瓦,长期可开发利用规模达到410万千瓦。”庆阳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庆阳革命老区虽然经过不懈的发展和努力,形成了风力发电、石油加工等各类能源产业,但是由于庆阳地区缺少电力外送通道,而自身消纳能力又不足,使这里巨大的能源资源依然滞销。
“十三五”以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不断加快外送通道建设,力争将陇东打造成甘肃清洁能源输送的新干线、新动脉。这对于助力甘肃革命老区和全省脱贫致富,尤其是激活革命老区新活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照规划,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将从庆阳起始,途经陕西、山西、河南,最终到达山东,输送距离长达1000余公里。工程将对陇东煤电、风电、光伏新能源打捆外送山东,为甘肃省从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该公司千方百计拓展外送电市场,创新交易品种,坚持新能源与常规能源打捆外送,加强与相关省份战略能源合作,不断扩大“扶贫电”省外送电规模。截止目前,酒泉—湖南特高压输电线路,已累计输送清洁能源超过148亿千瓦时;2019年建成投运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线加强工程,将河西清洁能源东送、西送能力分别提升到800万千瓦以上、600万千瓦。目前正在规划设计的陇东特高压规划输电容量预计将达800万千瓦。
2020年,甘肃与9个省(市)签订电量交易协议634亿千瓦时,其中政府间协议电量624亿千瓦时,占总协议电量的98.4%。截至目前,甘肃已达成年度交易计划432.68亿千瓦时。甘电外送的“朋友圈”正在逐步扩大。
科学调度资源 深挖市场潜力
甘肃“扶贫电”成紧俏货
“参与需求侧资源辅助服务市场,在我们经营困难的时期,为企业降低了用电成本,这真是惠及我们客户的一件大好事!”4月19日,甘肃山丹腾达西铁冶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炯文握着国网张掖供电公司大客户经理张明的手说道。从3月21日开始至4月19日,该公司共参与甘肃新能源调峰17次,调峰电量109.9万千瓦时,仅此一项为企业增收16.5万元。
甘肃山丹腾达西铁冶金有限公司是甘肃张掖境内的高载能用户,也是首批参与甘肃电网需求侧资源辅助服务市场的企业之一。
由于新能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等特征,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稳定,电网调峰是重中之重。甘肃电网全网调峰资源稀缺,现有调峰电源利用空间趋于饱和,挖掘需求侧资源辅助服务市场大有可为。为了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科学调度资源,引导用户在新能源大发时段多用电,达到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目的,让用户改变用电习惯、转变观念,从“不调峰”到“要调峰”。
“高载能用户通过多用电的方式参与电网调峰,可以达到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的双重目的,而且需求侧市场潜力巨大。”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处副处长李全茂说。
在走访调研中,该公司发现,从2019年四季度开始,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全国铁合金市场进入一个低靡期,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甘肃作为一个以生产铁合金为代表的高载能产业大省形势更是不容乐观。相比于其它省份,甘肃在资源、运输成本及电价方面的综合优势较弱,省内铁合金企业经营困难急剧加大,生产运营难以为继,近一半电炉停产。
一边是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的高载能企业,一边是面临调峰困境的富余新能源,开展电网需求侧资源辅助服务市场这样的想法得到了省内高载能企业的高度参与。
3月21日8:00,甘肃电网需求侧资源辅助服务市场正式投入试运行,成为西北第一家运营的负荷侧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根据新能源预测情况,3月21、22日甘肃河西地区为大风天气过程,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结合甘肃电网用电需求和外送电力情况,以及网内新能源弃电状况,安排在新能源调峰受限时段,启动甘肃电网需求侧资源辅助服务市场,截至4月20日,甘肃省内张掖山丹腾达西铁冶金、山丹永鑫冶金、山丹铁骑水泥有限公司、武威正昱新材料、西北腾达铁合金公司等5家用电企业参与调峰,共计增发新能源290.83万千瓦时,5家用电企业增加收益50.15万元。
下一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需求侧资源辅助服务市场的运营,体现负荷侧辅助服务价值,激发用电企业参与辅助服务的积极性,发掘用电企业参与调峰的巨大潜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和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形成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让甘肃的“扶贫电”外销全国。同时,将消纳的甘肃富余电量收益,全部用于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以及帮助各类扶贫产业发展,“反哺”贫困区。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甘肃电力,陇原大地,扶贫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