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服务乡村电气化工程

电力助推“爆竹之乡”绿色转型

作者:本报记者 游绍斌 通讯员 罗欢   2020-06-02

  小满时节刚过,花椒树上缀满了红色的果实,一栋栋精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树林里,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飞架的银线连通各家各户,现代化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曾经是有名的爆竹之乡。近年来,屏锦镇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关停所有爆竹加工厂,引进畜牧养殖、特色农业、电子加工等产业,村民走上了小康路。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紧密对接农村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加快电网改造升级,服务乡村电气化,助力农民致富奔小康。

  转型发展,小镇花椒产业规模化

  “现在花椒已经可以采摘了。”位于屏锦镇四方村的重庆市熬山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敖林敏说。

  花椒的采摘期一般在5月下旬。花椒林旁,一座集花椒保鲜、烘干、冷冻、加工于一体的标准化深加工车间已建设完毕。距离车间不远处,20余名供电员工正在安装变压器、架设导线。“加工车间很快就能投运了,正好赶上这批花椒采摘。”敖林敏说。

  敖林敏以前经营一家大型烟花爆竹加工厂。2018年,爆竹加工厂关闭了。“最多的时候镇里有300多家烟花爆竹加工厂,有近两万名工人,都是本地人。”敖林敏说。

  烟花爆竹加工厂在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2017年起,屏锦镇镇政府为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绿色发展,把烟花爆竹加工厂全部关闭。

  为了寻找新的发展项目,敖林敏带上几名厂里的工人辗转重庆市多个区县考察,了解到花椒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且花椒林四季常青,气味清新,发展前景好,便决定利用镇上的荒地规模化种植花椒。

  2018年年初,敖林敏与朋友一起投资2000万元,在屏锦镇租了6800余亩土地,带领原来厂里的工人和周边村民开始种花椒。

  在敖林敏的精心管理下,花椒林今年开始挂果。“花椒树一般种植3年才挂果,今年预计可采摘150万斤以上。”敖林敏说,“再过两三年,花椒进入丰产期,年产量预计有600多万斤。”

  花椒产业发展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敖林敏说,他把花椒基地划分为13个片区,一个片区设置了1名管理人员和2名小组长,每天轮流管护花椒基地。

  “我前段时间在工地做杂工,现在去基地采摘花椒,一天能挣一两百块钱。”四方村村民涂文向说。

  屏锦镇花椒规模化种植后,已帮助周边2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2000元。

  2017年以来,万州供电公司在屏锦镇投入电网改造升级资金1200余万元,新建及改造高低压线路197千米,安装及增容配电变压器39台容量4100千伏安,使居民户均用电容量由1.72千伏安提高到2.06千伏安,为该镇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充足电力保障。

  全自动养殖,鲜鱼增产又提质

  同敖林敏一样转型发展的还有屏锦镇高碑村的养殖户张飞。

  走进张飞的养殖场,几台充氧机飞快地转动,不停地把水抽到1米左右的高度再抛洒下来,形成一道道圆弧。

  张飞以前的工作是为附近的烟花爆竹加工厂安装门窗。2017年年底,烟花爆竹加工厂关闭后,他和妻子承包了村里的几十亩鱼塘,干起了养殖。

  “刚开始养殖的时候没经验,舍不得用电,再加上一些技术问题,每天都要死几十斤鱼。”张飞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他发现养鱼最重要的是鱼塘里的氧要充足,如果鱼塘缺氧,就要及时启动充氧机。

  如今,张飞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养鱼好手。他喂养的鱼肥美干净、肉质鲜嫩,深受市场欢迎。他的养殖场占地53亩,年产鲜鱼50万斤,已成为梁平区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

  “鱼肉鲜嫩的秘诀在于我们自己研发的这套电动清淤系统。”张飞说。他随手合上电源开关,不一会,塘底发黑的淤泥就被清淤机吸上来,排放到旁边的处理池中。

  张飞说,鱼塘每天要清淤两次,才能保证水质不受影响。现在,养殖场采用流水槽内循环技术,实现了全自动养殖。除了清淤机,鱼塘还有增氧机、推水器、泳浪机和监控等设备。

  2019年10月,张飞扩大养殖规模,新增4台增氧机、2台水车,用电负荷增加了20千瓦。

  “没想到我上午申请用电,下午就通电了。”张飞说。他从网上提交用电增容申请后,屏锦供电所当天就安排人员改造下户线、更换电表,一点没耽误鱼塘用电。

  “电表增容后,产量也跟着上来了。”张飞说,2019年,养殖场的鲜鱼产量增加了20万斤,价格每斤比其他养殖场高1元。

  电力有保障,乡村产业兴。截至4月底,屏锦镇已发展各类企业159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5家。2019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万元和1.6万元,同比增加了10.5%和12.5%。

  这两年镇里的产业逐渐转型,供电公司改造升级电网,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真正发挥了电力先行官的作用。

  ——屏锦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张果

  花椒基地用电有任何问题,供电员工都及时赶过来处理,服务非常周到。

  ——熬山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敖林敏

  现在办电越来越方便,用电越来越省心,我们发展企业的信心越来越足。

  ——屏锦镇高碑村养殖户张飞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英大网

标签:重庆电力,服务乡村,电气化工程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