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南网:保障农业生产用电 端稳中国自己饭碗

南网公司各单位细化保供电措施,确保我国重要农业科研平台和农业生产基地用电无忧

  2022-03-09

  编者按 随着天气转暖,各地抢抓农时开展春耕生产,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南方电网公司供电服务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有着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南菜北运”重要基地、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应核心区……这些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科研平台和农业生产基地,是中国自己饭碗的主要粮食来源。

  本期,南网报重点关注五省区春耕春灌保电一线,展现南方电网公司基层单位如何主动对接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及时掌握春耕生产工作总体安排,细化供电保障措施,做好便民惠民服务,保障春耕春灌用电无忧。

  广东省台山市都斛镇万亩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区

  惊蛰时节春耕忙 电力先行不负春

  人勤春来早,广东省台山市都斛镇万亩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区,郁郁葱葱的菜花长势喜人。这是当地探索“稻稻菜”种植模式的最后一批菜花,不久之后,这些产品将供往澳门各大市场,菜花地也会被翻耕变作水稻田,播下田野新希望。

  为保障春季农业生产用电,近日,广东电网公司江门台山供电局都斛供电所主动来到田间地头,了解村民春耕备耕的用电需求,并对周边供电设备进行特巡特维,协助开展春耕生产各项工作,确保今年丰收不误农时。

  台山市都斛镇万亩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区是“粤字号”粮食的主要产地,种植面积达1.5万亩,拥有“广东第一田”的美誉。以往,在晚稻收割完成后,土地就会被闲置。去年,都斛镇活用“冬闲田”,引导农户利用探索“稻稻菜”种植模式,不仅保障大湾区“菜篮子”供应,还带旺当地生态乡村旅游。

  电力通则百业兴。在这红红火火的美丽乡村和高产示范区背后,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近年来,为配合都斛镇农业产业发展,江门台山供电局提前规划,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和智能运维力度。去年该局对示范区附近的10千伏线路进行改造升级,轮换43台超期服役的公变避雷器,安装67套线路间隙避雷器。完成7个台区改造工程,更换配变容量达3000千伏安,提升了该区域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目前,都斛镇内9条中压配电线路,共长218公里,共有1841基杆塔,全部线路设备都涉及农业产业生产。“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春耕保供电预案,加大相关设备巡视和消缺,同时协助农户检查和调试用电装置,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向他们提出整改建议。”江门台山供电局都斛供电所运维人员何允慈说道。

  江门台山供电局还开辟春耕用电报装“绿色通道”,大力推广“南网在线”APP,指导客户进行“网上办电”,实现春耕办电业务“一次都不跑”,帮助农户“一键办电”。同时实行24小时抢修值班制度,做好为群众的抢修服务,以优质、便捷、高效的供电服务助力农民春耕期间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郑茵茵)

  广西最大秋冬菜种植基地右江河谷

  “南菜园”里葱正香 优质电来助春忙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广西是我国“南菜北运”重要基地,秋冬菜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广西最大秋冬菜种植基地右江河谷,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整齐的田垄里种满绿油油的香葱,长势喜人。在收购点附近,挂着外地牌照的货车加紧装卸香葱。葱园里,正在浇灌的村民黄成允自豪地说:“我们香葱园灌溉电力十足!”

  当天,广西电网公司百色田东供电局祥周供电所配电线路维护一班班长邓晓华,带着党员服务队员一大早就来到右江河畔的中平村各个农业用电区,对配电线路、变压器等用电设备特巡特维,实地了解乡亲的用电情况,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用电问题。

  中平村党总支书记卢能成说,中平村户户种植生产香葱,在春耕季节反而少耕,因为村民早在春耕时节到来之前就把农作物种好,春耕季以灌溉为主,保障农作物有充足的水分,促使农作物生长得更好。“十几年前,要到河边去挑水的,老半天都浇不了半亩地,现在一掰开关,就能自动喷淋。”说起香葱,卢能成滔滔不绝,“还得管好时间,喷五六分钟就行,不然就湿过头了,现在实现自动喷淋,方便多了,不然还得掐着表来看……”

  据了解,中平村大批量销售香葱,是名副其实的美名曰“广西香葱第一村”。近年来,中平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香葱种植业,并辐射带动周边的百渡、祥周、四平等村种植香葱面积达1.2万亩,平均日产香葱约20万吨,远销全国各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香葱经济。特别是田东县聚焦三产融合,把“农、工、旅”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引导、村集体融合、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在中平村重点打造“葱香碧海”村企合作集体经济香葱产业园,以农村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形成了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田园综合体。

  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电力的支持。中平村农网改造升级早已完成,绿色清洁的能源为香葱产业带去了强大的动能,在阡陌纵横的香葱园,都铺设了管道,全部用上电动喷灌,还有两台大型的洗葱机。发展了20多年的香葱产业已告别粗放式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转型,并形成香葱产销“一条龙”,许多村民靠香葱致富,盖起了漂亮的“香葱楼”。

  据悉,春耕时节正是香葱需要大量“喝水”的生长时期。百色田东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多次主动上门,对香葱种植户用电设备安全进行检查,及时了解用电需求、提供合理的用电建议、宣传普及安全用电常识、发放安全用电宣传材料,增强种植户安全用电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服务“零距离”的秘籍便是主动意识,该局按照划分责任区域实行责任管理,组织服务队主动上门提供“零距离”用电服务,如今还升级了巡线法宝——“空中之眼”无人机也投入到农网线路巡视中,让供电人看得更清、看得更准,为保障“三农”服务“不断线”再上一道“保险锁”。 (柏兴兴)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万亩蔬菜基地

  “南网井”助力春耕 农业灌溉有信心

  “通常情况下黄菊和白菊必须‘享受’每天不低于5个小时的‘日光浴’,白天可以‘开天窗’晒太阳,日照不足时晚上必须用黄炽灯补光5个小时,还要定时抽水浇灌。”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菊花种植基地,负责人邓连勇说,在“南网井”稳定水源的保障下,这几年的收成都不错。

  邓连勇所说的“南网井”,始于2010年。2009年,我国西南大范围发生旱情,南方电网公司积极组织捐款、送水,并在贵州建设“南网井”“南网蓄水柜”和“南网引水渠”,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用水难题。

  据了解,自“南网井”建成投运以来,它利用抽水泵从地下50多米处抽取水源,解决了六枝特区郎岱“万亩蔬菜基地”2000亩蔬菜苗育苗中心、1200亩蔬菜的灌溉用水,以及菊花种植基础等用水,带动了郎岱镇乃至六枝特区的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六盘水市乃至全省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在种植菊花之前,邓连勇在自己的老家六盘水市水城县野钟乡种过玫瑰。“在老家种植两年玫瑰都是收益不高,家里的两个小孩还在读书,还有老人,开销比较大,经过多地考察就选择了种植菊花。”邓连勇一边浇灌一边说道,由于郎岱万亩大坝地势好,重要的是有“南网井”可靠的水源保障,便选择了在郎岱开启自己的小康路。

  惊蛰刚过,寒风料峭。菊花种植基地的工人正在忙碌着切花、包装、检验,一株株鲜切菊花清晨从苗圃中批量装车,当天下午就抵达广东中山、云南昆明等地的鲜花店里。每年,菊花种植基地生产的200余万株鲜切菊花,成批量地销往全国各地,创造产值40余万元,解决了当地2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在郎岱种植菊花这几年,年产值呈上升趋势。此前,郎岱这边的农户只能看天种地,遭遇干旱年份,农作物时常收成差,给农户造成较大损失。”邓连勇说,幸亏有了“南网井”的保障,这里的种植蔬菜、西瓜的农户越来越多。

  据了解,该菊花基地已经在郎岱园区种植了3年,共有大棚100个,每个大棚内装有26盏补光灯,总共装了2600盏,同时还有抽水设备8台,大棚顶部还要电动开闭。离种植基地仅100多米的六枝供电局郎岱供电所的员工,随叫随到,用电保障从不含糊。

  “南网井”建成投运后,为确保“南网井”提灌设备的正常用电,六枝供电局郎岱供电所专门成立了以配电班班长为队长的“南网井服务队”。十多年来,服务队定期对涉及的电力设备和线路进行巡视检修,特别是春耕育苗、播种等重要节点,从不松懈,一直确保“南网井”的汩汩清流,源源不断地流到坝子上每一株植株的根叶里,有力地保障了群众的正常用水用电。

  在郎岱坝子上,受益“南网井”的除了菊花外,还有草莓、西瓜。“正是有了‘南网井’的保障,我的菊花才长得这样好。”看着绽放的菊花,种植户邓连勇说,连续3年都是好收成,离不开“南网井”的浇灌和供电员工的用心服务。(陈举 王飞 李泵 熊倩)

  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南繁科研基地

  农网提档升级 南繁电力十足

  东风送来绿意,种子正当抽芽。此时正是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南繁科研基地的“春耕与春收”,走进崖州区的坡田洋,刚忙完冬季瓜菜采摘的农户已经开始料理新一轮耕种,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里绿浪翻滚,春季瓜菜和水稻等农作物长势喜人。

  在一片翠绿稻田间,身着蓝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海南电网公司三亚供电局工作人员正操作遥控器,伴随着嗡嗡的声响,一架无人机便从田间腾空起飞,对着10千伏线路开展飞巡任务。电力足,春耕有保障。“我们和供电局的工作人员都是老熟人了。每年这时候,电网的工作人员都会和我们频繁对接,上门关心我们的用电问题。”建于崖州南繁基地的中国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海南基地负责人刘波说。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科研平台,主要位于三亚、陵水、乐东3个市县,每年吸引众多科技人员在此从事南繁工作。当前,南繁基地建设正处于全面推进的重要时刻,海南规划将三亚、乐东、陵水适宜南繁科研育种的26.8万亩耕地划为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预计2022年底全部完工。

  为落实打造“南繁硅谷”的重要指示,确保南繁基地安全生产有序,尤其是春耕生产安全可靠用电,海南电网公司累计投入10535.3万元优化当地农村电网结构,建成163个电网建设项目,投运三亚抱坡110千伏输变电等一批提升供电可靠性项目,有效满足仓储设施、农机具库等生产设施的用电需求。

  据介绍,中国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海南基地于2008年在三亚市崖州南繁基地建成,占地103亩,主要承担玉米、小麦等作物的品种选育、改良以及农艺性状功能分析等一系列基础和应用研究课题。刘波说,以前,随着基地周边陆陆续续进驻了很多育种科研机构,一到收成季节,电就明显不够用了,尤其是开启种子烘干恒温设备后,有时还得加派柴油发电机上场。

  近三年来,三亚供电局先后通过升级改造和新建线路工程,实现配网自动化,不断提高崖州南繁基地供电可靠性。截至目前,已有4条10千伏配网线路服务于43家科研育种基地及科研机构。至2021年底,整个崖州南繁基地年用电量达8012万千瓦时。据了解,该局今年还将计划新增3条10千伏线路及16台总容量为7220千伏安的变压器项目,可靠的电力保障及周到的供电服务让崖州南繁基地电力十足。 (朱玉 刘昌)

  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应核心区——云南省陆良县

  优质蔬菜种植忙 供电服务紧跟上

  陆良县是云南省最大的叶菜类蔬菜产销大县和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应核心区,全年种植蔬菜约80万亩,产量超200万吨。

  春风十里,陆良县小百户镇万亩土豆基地里热火朝天,樟柏村农户钱洪坤正在地里翻收土豆,为即将开始的新一轮耕种做准备。嘟嘟嘟,收获机从地里一过,土豆就自动从土里跳了出来。钱洪坤请来的十多名工人麻利地在后面分拣土豆,品质好的放入红色口袋用于售卖至省内外,卖相差点的、破损的、个头小的土豆放入花色口袋,用于打出淀粉或喂养牲畜。

  小百户镇是陆良县土豆种植的高产区,主要种植秋冬两季。常年种植秋冬土豆11万亩,总产值3.5亿元左右。像钱洪坤家,就种着50多亩土豆,土地有些是租来的,租金2000元左右一亩,收成好的时候,亩产土豆可达到3吨多。市场景气的话,每斤可卖到2.4元,仅土豆这一项赚了二三十万元没问题,差点的时候卖到1元左右,挣钱就相对少一些。

  “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种植很方便,都是现代化灌溉。”钱洪坤指指田埂边到处铺设的水管说,“刷一下卡就能安心用水了,电力稳,泵房压强足,田间地头的来水量很大!”

  “根据用电需求及负荷预测,年前我们又新建了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灌溉用电可就更安心咯。”“现在电水无忧,今年我准备多租点地,除了土豆,再种些山地绿色蔬菜,借助示范基地的销售优势,送往北上广。”钱洪坤笑着说。

  春耕忙,供电服务紧跟上。同一天,用电“医生”——云南电网公司曲靖陆良供电局大莫古供电所员工张双全等人也开展上门“诊治”服务,到云南陆航农业科技公司了解客户用电需求,并对蔬菜、花卉、育苗园区的用电线路以及设备开展巡视和用电检查,确保用户用电安全。

  这是一家采取规模化管理模式种植无土栽培蔬菜、花卉的公司,流转嘎古村委会土地4000亩,投资近4亿元。沙拉菜、意大利生菜、油麦菜……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里种植的水培国外生菜等长势旺,绿油油、紫萌萌的,很是养眼,吃起来口感也清脆爽甜。

  “水培、控温、育苗……智能温室大棚一时一刻都离不开电。”老板李伟林说,比如大棚里散热器24小时要开着,温度低时要补温,温度高时要通风。室温一般控制在16℃—24℃、20℃—22℃最适宜。水培技术节水、节肥、节约土地,绿色环保,其营养液成分虽易于控制且可以随时调节,但需要时时循环流动,如果停电3小时,水培蔬菜就会陆续干枯,影响品质和销售。“以防万一怕停电,我备了4台柴油发电机,但六七年来一次都没派上用场。”

  早上8点30分一上班,李伟林汇总各处订单、同步收款后,就赶紧安排工人当日采摘蔬菜,公司订单最近较为稳定,差不多每天一车30多吨。采摘后的蔬菜存于冷库,次日一早装箱、装车,第三日清晨,数十吨新鲜蔬菜即送达该公司的广州配送中心,随后送往粤港澳大湾区客户手中。(阮松萍 朱昆林)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农业生产用电,春耕春灌,南方电网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