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浙江丽水莲都区供电公司员工在碧湖镇郎奇农家乐产品专业合作社为农户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吴爱玲 摄
“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这是20年前外省人士考察浙江村镇后的评价。
“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这是现在的浙江。如今,浙江全省90%以上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位居全国第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在之江大地徐徐铺展。
改变始于久久为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03年起,浙江省政府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以前到山下镇里上学,要先扛着自行车下山。”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东澄村位于上虞最高峰覆卮山半山腰,该村党总支书记王柏军说,这样的山沟沟里留不住人。
2003年以来,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覆卮山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供电企业提前布局,配合政府规划对覆卮山景区全域供电线路、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不仅将变电容量从250千伏安扩容到400千伏安,还将“杆上变”改为“箱变”,架空线路迁改至地下。“靠山吃山”的东澄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村集体年收入从0元变成241万元,200多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必须首先缩小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多年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需求,高标准建设配电网,深化新农村电气化建设。2014年,浙江就成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首个实现“村村电气化”的省份。2022年年底,浙江全省农网平均供电可靠率达99.9739%,远超全国农网平均水平,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供电可靠率相当。
5月8日,乐清市大荆镇下山头村村民方孔华走出家门,步行到村里的“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中心,很快就办好了户口迁移业务,并在供电员工的帮助下使用“网上国网”APP提交了用电过户业务申请。在这个服务中心,村民们不仅可以享受到业扩报装等供电服务,还能获得电制茶、智能育苗温室大棚、畜牧水产电气化养殖等产业用电方面的用能指导。
便捷办电、智能化服务等公共社会服务的均等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一环。国网浙江电力逐步构建“台区经理+农村用电安全员+便民服务点办事员”的“1+N”供电服务网络,建立政企协同的共建共享共治典型示范,大力推广“网上国网”等线上办电渠道,依托电力驿站(便民服务点)推广水电气等多业务联办,助力村民“办电不出村”。
电力数据看发展。2021年浙江省乡村农业用电量为29.2亿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145.3%,年均增长10.5%;乡村服务业用电量为727.8亿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322.1%,年均增长17.4%。这意味着,这十余来年全省农业综合生产力不断增强,乡村农业产业现代化、乡村服务业发展趋势持续向好,乡村发展正在释放新动能。
因养猪致富却也造成环境脏乱差的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在智慧、绿色元素加持下,如今已是鲜花夹道、溪水绕村。2019年,村里引进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起了19个标准化智能温室大棚;在全省率先开始“柴改电”,639户人家不烧柴了;村里的路灯、栈道、停车场都用上了光伏发电。村子越来越干净,农业发展加足马力,旅游、文创等“副业”也做得有声有色。
花开万朵,各有千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目标已经实现,但“千万工程”的内涵却在不断深化。2022年起,浙江每年要建设200个以上未来乡村,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
聚焦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振兴,国网浙江电力正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新服务模式,将继续在推进乡村绿色低碳用能、挖掘乡村电力大数据价值等方面深化迭代,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标签:浙江电力,之江乡村,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