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网公司红河县供电局工作人员对红河哈尼梯田电力线路和设备开展巡视。 子晓东 摄
云南电网公司红河元阳供电局工作人员了解当地民宿用电需求。 杨雅娴 摄
编者按:
今年是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十周年。红河哈尼梯田的生态文化传承与发展广受关注,如今当地摸索出一条保护生态、致富发展的新路子。十年来,云南电网公司通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大力推进“以电代柴”,让哈尼人过上好日子、用好电、用绿电,助力传承千年的红河哈尼梯田留住原真、特色与乡愁。
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关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案例获评十佳案例。201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十年来,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电力先行官”的作用,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以充足、可靠的电力助力当地修复青山、涵养水源、传承文化,唱响生态文旅之歌,走出乡村振兴之路。
“以电代柴” 山更绿村更美
林在山上,村在山腰,田在村下。山林涵养的水流顺势而下,潺潺流经村庄,滋养着红河哈尼梯田的佳禾吐翠。哈尼村落建于半山腰,村后山头有茂密的森林资源。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地村民沿袭砍柴、放牧、林下采集等传统生活习俗,靠山吃山,侵袭着山林的边界。
“我们箐口村处在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小时候村子有很多老树,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烧柴取暖、做饭,山上的大树都被砍光了。”元阳县箐口村村民马卫华记得,由于过度砍伐,箐口村周边的山上毫无生机,缺少山林的涵养,村里一度失去了灌溉水源。“梯田也受到影响,到了暴雨季节,泥石流来得很猛。”马卫华说。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20世纪末。随着1991年35千伏新街变10千伏胜村015线路投运、2017年35千伏新街变电站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完成,云南电网公司红河元阳供电局以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为基础,大力推进“以电代柴”项目,引导村民减少薪柴砍伐,改变了元阳县的能源使用结构,保护了绿水青山。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森林覆盖率由53.5%上升至63.8%,遗产区生态环境恢复成效显著,村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村子的变化,马卫华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说:“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用电磁炉、电饭煲来做饭,电费也不贵,省时又省力,没有人上山砍柴火了。”如今站在箐口村眺望,远处一片郁郁葱葱。
梯田绿了,村子美了,村民纷纷行动起来,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文旅融合 好风景带来好生活
千年哈尼族独特的高山梯田农耕文化,以及旖旎多姿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体验。十年来,哈尼村落风景更美,民族风情味道更浓,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元阳人守着家门口的红河哈尼梯田也过上了好日子。
网红民宿“花窝窝客栈”负责人朱慧琳是村里最早回乡办民宿的人之一。她说:“在外漂泊了几年,始终没什么归属感,还是想回来为家乡做点事。”
“花窝窝客栈”有一个面向梯田景区的大平台,日出的时候,云雾就会在天空和梯田间反复蒸腾,是游客喜爱的打卡地。“现在,抖音、微博这些平台兴起,我就把梯田的视频发出去,有时候开个直播带着网友‘云’旅游,吸引了很多游客。”朱慧琳说,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客栈生意越来越好。
这样的民宿在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共有266家,直接带动了当地5000余人就业,实现年均经营收入3000余万元。红河哈尼梯田景区业态也得到了丰富,平均每年吸引游客349.1万人次,十年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44.8亿元。
在保持红河哈尼梯田绿色生态、传统耕作习俗和景观风貌的基础上,元阳县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联通、同频共振的道路,这背后离不开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2014年至今,红河元阳供电局在梯田景区共下达了23个批次新建改造线路和台区项目、108个单项工程,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2亿元。
下一步,云南电网公司将以“哈尼梯田保护”为牵引,积极推动元阳县乡村振兴现代化农村配电网示范县建设,“十四五”期间在元阳县投资约7.19亿元用于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解决农村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稳定可靠的电力不断擦亮“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哈尼梯田”的靓丽名片,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
(杨亚娴 马莎)
标签:云南电网,梯田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