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位,广大电力客户也不再满足于只是用上电,而是如何用好电,对电力营销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力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所以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占有市场,在客户的愉悦和满意中取得利润,是当前供电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关系供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作为供电来说,综合把握电力改革发展趋势和面临的场环境,并系统地分析当前的场营销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场营销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建立一套与场相适应的电力场营销策略并确保营销策略得以实施,是推动电力营销取得进展和供电持续发展的关键。客户关系管理是电力企业与电力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载体,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电力企业,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到与客户之间沟通更加方便快捷、更加人性化,从而提高其在电力营销市场中的综合竞争水平,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进一步拓展新的市场机会,使得销售成本以及吸收新客户的成本不断降低,增强客户的忠诚度,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盈利水平。目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缺少竞争力,因此需要建立现代营销管理体制,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营销观念的商业化管理体制,服务水准要充满市场活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用电需求。
第一章 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内容知识
电力营销审计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审计人员对电力营销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效果进行检查和监督,依据职业判断做出恰当的审计评价,从而不断提高营销管理的水平和效果。要做好营销管理审计,就必须对电力营销管理的主要内容、电力营销管理的业务流程和规范要求进行全面了解,这是做好电力营销工作的基础。
第一节 电力营销管理分类
电力营销管理的主要内容指进行电力营销业务的全部活动过程和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扩充及变更用电管理、供用电合同管理、电能计量管理、抄表与电费计算管理、销售电价管理、电费管理、营销经济技术指标管理、营销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
(一)业务扩充及变更用电管理
业务扩充管理又称业扩报装管理(简称业扩),即新装和增容业务管理,是指从受理用户用电申请到向用户正式供电为止的全过程。业务扩充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业务受理、现场勘查、供电方案确定及答复、业务费收取、配套电网工程建设、设计文件审查、中间检查、竣工检查、供用电合同签订、停(送)电计划编制、装表接电、资料归档、现场作业安全管控、服务质量评价等全过程作业规范、流程衔接及管理考核。
变更用电是指供电企业为客户办理用电变更的业务,即供电企业根据用电客户的需求,对其用电方式、用电容量现状进行改变的业务。
供电企业客服服务中心负责新装、增容和变更用电的业务受理。客户要求新装、增容、变更用电必须有用电客户的书面申请,方可办理。客户的申请必须清晰明了,信息全面并符合申请要求,所受理的业务必须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变更用电部门要履行告知业务;内部流程必须流畅和相互衔接。
(二)供用电合同管理
供用电合同是指供电人与用电人签订的确定电力供应与使用关系,明确供用电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书。它是供电人向用电人供电,用电人向供电人支付电费的合同。供用电合同的内容包括供电的方式、质量、时间、用电容量、用电地址、用电性质、计量方式、电价、电费结算方式、供用电设施维护责任等条款。合同一旦签订,供用电双方的供用电行为都将受到合同的约束,其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供电人和用电人应当在供电前根据用电人的需要和供电人的供电能力以及办理用电申请时双方已认可或协商一致的一系列必备文件,签订供用电合同。供用电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办理。
供电人应当建立健全供用电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职供用电合同管理人员。加强对供用电合同管理是供电企业防范电力营销活动风险的基本要求。
(三)电能计量管理
电能计量是采用电能计量装置计量一定时间内电能生产与消费的数量。电力销售是通过电能计量装置进行记录。电能计量装置包括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二次回路、电能计量屏(箱)等。
电能计量管理是电力市场交易结算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包括管理计量器具、设备的库存、检定、资产流转、投运情况的跟踪,记录各类计量资产基础信息以及对计量装置运行管理、计量故障处理等。
(四)抄表与电费计算管理
抄表是指供电企业抄表人员定期抄录有关用电所装设的电能计量装置记录读数。电费计算是指按照用户电能计量装置所记录的电能数量按照规定的电价和计费方式,计算出用电客户应付电力使用费的过程。抄表和电费计算主要包括抄表、电量计算和电费计算等内容。
抄表和电费计算工作是电力销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出电网经营企业电力销售状况和经营成果,直接关系着电网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销售电价管理
电价管理是指为保护电网企业和用户合法权益,电网企业履行电价测算与报批、执行与监督、分析与报告等电价管理过程。电价管理的对象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收费政策、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
销售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力的价格。电网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批准的电价,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记录计算电费,按期向用户收取或通知用户按期缴纳电费。根据国家现行国家电价政策,对不同性质的用电客户,执行不同的销售电价,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大工业电价、趸售电价等。
销售定价是由政府定价,其政策性强,分类繁琐,结构复杂。
我国目前实行多种电价机制,分别为由用户分别承担电力企业的流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执行两部制电价和单一制电价。为移峰填谷,缓解高峰期的电力供需矛盾,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根据水力发电的自然特点,执行丰枯季节电价;为鼓励用户提高功率因数,执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等。
(六)电费管理
电费是指电网经营企业销售电能而形成的主营业务收入和随同电能销售一起征收的政府性附加费用。电费管理是指电网经营企业电费结算、电费回收等管理的过程。
电费结算管理是指电网企业营销管理人员依据抄表员取得的有关用电数据按不同类别及倍率计算出用电量,再按国家规定的电价和计收电费方式计算出电费,并开具电费发票作为向用户收取电费依据的全过程。目前电费结算和审核方式有两种:一是采用人工结算和审核电费方式;二是采用计算机结算和审核方式。
电费回收管理是指电网企业营销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将用户应缴纳的电费资金,以货币资金形式收回并上交到财务部门的过程。电费回收工作直接影响到电网企业的经营成果,也是体现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必须加强对电费回收工作的管理。
同时电费管理还包括电费报表管理、电费发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坏账准备管理、应收票据管理、预收电费管理、电费资金管理等具体工作。
第二节 营销经济技术指标管理
营销经济技术指标是反映供电企业营销管理水平和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销售电量、售电均价、应收电费余额、线损率等指标。
(1)销售电量指标。销售电量是指电网经营企业提供给终端用电客户所消耗的电量的总和。销售电量的增长反映了供电企业在开展优质服务,开拓电力市场,做好用电需求侧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所取得的成果。销售电量的增长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
(2)售电均价指标。售电均价是指单位销售电量所能获取的平均货币资金量,售电均价指标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经济指标,指标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到用电客户的承受能力和生产经营活动成本,售电均价指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应加强售电均价管理,认真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查找影响均价升降的原因,通过经济调度等方式合法、合理提高售电均价,努力提高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
(3)应收电费余额指标。电费回收是电网企业营销管理的最后环节,是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能否及时回收电费直接关系到电网企业的生产与资金的正常运转,关系到电网企业的经营成果能否实现。为加强对电网企业电费回收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一般常采用应收电费余额指标进行考评,应收电费余额是指期末应收而没有收到的电费金额
(4)线损率。线损率是供电企业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指标,反映能源的有效利用及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用实际售电量与外购电量的差所占全部外购电量的比率表示。线损是电力网电能损耗的简称,是电网企业从发电厂购得电量后传输到客户过程中发生的电能量损耗,包括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各环节中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电量。
理论线损包括线损、变损和表损。其中,线损又分为网损和配损,配损再分为高压损耗和低压损耗,都是因输电、配电、用电过程中电力设施自身造成的损耗。理论线损要通过定期组织负荷实测后进行计算确定。
实际损耗超过理论损耗的部分称为管理损耗,主要是计量管理、抄表管理中的漏洞,其次是用户窃电所致。
第三节 营销信息系统管理
电力营销信息系统是基于现代计算机与通信计术,将电力营销工作进行电子化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具备客户服务、营销业务处理、监督和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是促进电力营销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按照职能管理层次,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分为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地市供电企业和县区供电企业四个层面。
按照营销功能,分为客户服务层、营销业务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和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四个层面。
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实际是将现有的营销管理工作标准和流程进行了固化,将用户信息、用电信息、缴费信息及监督等全部电力营销环节的信息按照系统化、统一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要求实现了统一,通过使用信息系统权限的设置,避免了人为调整或修改有关数据,造成信息不准确或错误的现象,极大的提高了营销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 加强电力市场营销概述
电力营销是企业价值创造最直接的来源,电力营销能力是发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环境下,电力营销工作不能因循守旧,要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同时要在统筹部署下稳步开展,防范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稳健经营
第一节 电力营销市场组织体系建设
在组织实施《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方案》,总体思路是转变市场营销力量薄弱、营销资源分散、省级市场多家二级单位同台竞争的局面,构建“总部战略管控--二级单位责任主体--三级单位执行主体”的三级市场营销体系。作为电力营销工作,明确了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经营模式、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方向,开展电力体制改革,就是要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使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电企业角色已由单纯的电力生产者向电力生产、销售和服务方向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开拓市场,确保市场地位,必须主动求变,快速树立市场化的营销理念,从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转型。
市场化营销业务涉及面广,要做到营销管理上下业务链纵向穿透、部门关联业务横向贯通,外部公关到位,全面把握市场,实施精准营销。对外做好股东、用户、电网、政府部门、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的管理,制定出可以平衡关键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战略和策略。在内部,发电企业在做好安全生产和设备维护的同时,要从生产经营为主向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并重转变,开拓视野,眼睛向外,把电力销售放到结构调整和创收增效的头等重要位置来加以落实。
要改变传统只与电力公司打交道的营销方式,正确定位,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满足用户多元化的能源需求,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得到客户认可。加强营销策划和品牌宣传,根据实际情况特色的差异化促销策略,促进电力产品销售。
修改管理流程,按市场获取的订单来确定生产组织、调度指挥、燃料采购、机组运行方式、检修和设备管理。成本和可用性是电力营销工作的基础,建立度电成本,改变内部成本管理思路和设备管理思路,建立与订单量相适应的运行、检修模式。强化设备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实时成本系统。现货市场开启后,发电动态成本分析对现货竞价行为有很大影响,售电公司可以融合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发电成本以及盈利水平核算,逐步细化到以周、日、小时、分的成本分析。
第二节 电力营销市场现状分析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电力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18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9.0亿千瓦;全国发电装机及其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的需要,电力行业从20世纪80-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体制改革,朝着政企分开、政监分开、厂网分离、主辅分离的方向逐步深化。2015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明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路径,即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正式拉开新一轮“电改”的序幕。
一、“新电改”进展情况
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涉及输配电价、售电侧改革、增量配电网放开、电力交易规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各省政府也结合实际积极制定电力改革和市场化交易试点方案,有力支持和推进了电力市场体系构建和电力市场交易试点。当前电力市场改革主要体现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不断扩大、推动增量配电改革试点落地和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工作平稳推进三大方面。
1. 市场化交易比重大幅提高
积极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取消市场主体参与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化交易的限制,全面放开煤炭、钢铁、有色、建材4个行业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2018年全年市场化电量达到2.1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30%。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0个省市公布了2019年电力交易规模,较2018年电力交易规模有了大幅提升,。
2.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稳妥推进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快推进电力现货试点工作要求,2018年8月,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成为全国首个投入试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为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建立了对8个试点的联系协调机制,甘肃、山西电力现货市场于12月启动试运行。
3. 增量配网改革有序推进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是电改9号文件确定的3个有序放开的改革重点之一,文件明确要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探索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的有效途径,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电业务。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自启动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分三批在全国范围内批复了320个试点,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国家高度重视增量配电改革的进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试点推进缓慢、问题突出的省份启动了约谈机制,推动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加快落地见效。
第三节 新电改形势下的电力市场
在连续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幅度提高电力直接交易比例,确定了未来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基础性地位。“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本轮电改对发电企业最重要的影响是“放开两头”,即发电企业直接进入市场,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通过竞争确定电量和价格。当前,电力行业售电侧多元竞争格局逐步形成,参与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市场体系不断趋于完善。
1. 市场开放比例大幅度增加
在“新电改”深入推动下,未来将会加快放开无议价能力用户以外的电力用户参与交易,扩大市场主体范围,构建多方参与的电力市场,我国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将保持快速提高态势,在全社会售电量中占比将稳步提高,电力市场是由多级市场组成的交易体系,不同地区,结合各自的电力发展情况,设置了不同的市场交易体系。电力市场的结构可以根据时间、市场性质和交易对象来做不同的划分。
(1)按时间划分,可分为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即合约市场,是电能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中长期市场的交易量一般占到电力市场总交易量的70%以上。目前国内中长期市场交易模式主要有双边协商(大用户直供)、年度月度周竞价交易、挂牌交易、电量合约交易等。现货市场的概念是相对中长期而来的:主要开展日前、日内、实时电能量交易和备用、调频等辅助服务交易。
(2)按市场属性划分,可分为物理和金融市场,其中物理市场包括中长期物理合同、电能量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金融市场包括中长期金融合同、电力期货市场、金融输电权和虚拟投标。
(3)按照交易对象,电力市场体系分为容量市场、电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输电权市场等。
2. 参与主体显现多元化
伴随9号文件的全面落地执行,电力市场出现了不同的市场主体,主要包括:发电企业、交易机构、电网企业、售电主体和电力用户。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市场主体的多元化,电力市场政策的逐步深入与市场活跃度的逐步提高,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用户之间角色交叉越来越多。
从上面可以看到,在新电改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电力交易方式、市场主体、交易规则等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发电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对我们的营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形势下,电力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同时,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大于市场需求,在市场价格竞争机制作用下,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的直接交易价格是趋于下降的,在电量和电价的叠加影响下,发电企业的经营环境在短期内较为恶劣。发电企业要稳固企业经营效益、有效应对电改、快速适应市场,就应加强电力营销能力建设,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体系。
第三章 电力营销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是电力企业与电力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载体,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电力企业,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到与客户之间沟通更加方便快捷、更加人性化,从而提高其在电力营销市场中的综合竞争水平,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进一步拓展新的市场机会,使得销售成本以及吸收新客户的成本不断降低,增强客户的忠诚度,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盈利水平。
第一节 电力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分类
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主要建立完整的VIP(Very Important Person)客户数据信息库。这部分客户指的是大的工业用户、商业用户,是一个电力企业的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在该数据信息库当中必须包含客户所在区域之内详实的电力设备分布状况以及大型电力设备具体情况。对于电力线路和设备必须设置专门的负责人对其进行日常巡查,详细记录并及时上报设备的基本状况,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事故隐患,确保线路长期平稳、健康运行;建立严格的定期回访制度,及时掌握客户的短期以及长远发展规划,根据现有的线路情况以及这些客户的电力设备具体实际,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用电高峰期尤其必须实行错峰用电的时期显得特别关键。二是为VIP 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具体的日负荷曲线;协助分析科学的用电模式、错峰用电期间如何合理安排生产以及如何选择适宜的电价,并提供节约电费的合理化建议。三是当一个企业的生产线或者生产车间进行了设备更新之后,其电力的需求量往往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此时电力企业必须为这些客户提供电力线路的优化、改造方案或者在安全以及技术方面为这些客户的电路改造提供合理建议,进一步强化电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及时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
二、推行电力客户经理制。电力客户经理制是一个专业化的组织机构以及运行制度,是实现电力企业与客户之间全新管理关系的一个组织保证。电力客户经理通常是由综合素质非常高、管理能力非常强的电力营销专家或者工作人员所组成的电力客户经理制指的是电力企业所聘用的客户经理,按照客户经理的工作重心放在客户服务,而项目经理则为客户经理提供周全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全新组织机构以及运行制度。
三、建立并完善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机制。很长时间来由于受电力企业传统管理机制的制约,电力客服工作长期处在一种被动以及粗放型模式,电力营销的相关策略并未在具体的管理体制以及电力营销实践中得到良好的体现,电力市场化使得电力企业不得不投身于市场的浪潮中。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从而实现一种全新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并且充分利用客户管理手段对于企业的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供电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管理客户关系过程中,对于客户的需求必须快速响应显得非常关键,利用快速响应机制不断提高服务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四、提升供电企业的市场分析预判的水平。长期以来供电企业的一个薄弱之处就是分析、预测电量需求波动以及细分市场的能力有所欠缺。利用实行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供包括成本、利润、效率以及市场风险率等相关资讯,并且对客户、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产品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随时了解并把握市场的机会,对供电企业今后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
五、加强需求方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客户负荷实施全面分析预测工作,研究客户的用电负荷实际特点,总结各种典型客户的用电指标,从而有利于两部制、分时以及可中断负荷电价等的分析与测算工作,保证电价杠杆机制的科学性、可行性。
六、有效处理在客户服务过程中的“零投诉”现象。客户通常投诉服务质量或者用电问题的情况主要有两种:第一,客户在用电时碰到问题,利用电力企业所建立的投诉机制,获得电力企业提供的后续质量服务及一些增值服务,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也可以对自身的服务做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过程。第二,对于那些没有及时发现的潜在的问题,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及时反馈到客服部门,从而出现“零投诉”现象。一旦出现投诉,利用投诉机制,与客户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对于客户的投诉实施档案管理,并且在处理好投诉之后,开展后续的跟踪服务,及时进行监控,让广大客户切实感受到电力企业的关注并不是仅仅在购买之前,在购买之后同样能够获得很好的关注度,从而使企业与客户建立一种长期和谐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二节 电力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对策
电力营销作为现代电力企业主要经营模式,其营销策略与管理制度有效程度、实用程度直接影响着电力营销绩效,在电力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形下,电力营销管理制度重要性显得格外重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逐渐推进,电力营销管理制度也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代电力用户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电力营销管理制度。创新电力营销管理制度,对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健全、制度内容进行完善是实现创新的一个必要条件。电力企业应结合自身电力营销特点与管理实际情况,对新建立的、新引进的电力营销模式、营销渠道纳入到电力营销管理制度当中,即为新增加的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管理规范,以确保这些新增加的电力营销相关内容在具体实施和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补充原有电力营销管理制度,改进电力营销制度不合理之处,充分考虑电力营销各种影响因素,针对电力营销管理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对策,加强对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行为的规范与过程的监督,制定全过程的监督制度与行为规范标准,促进电力营销管理各项制度效用充分发挥。
二、转变理念,顺应市场发展。理念转变是实施与实现创新的前提基础。针对电力营销管理人员现代化、市场化管理理念不强问题,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干部发挥组织带头作用,依据电力市场当前状态,明确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保持一个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顺应市场发展整体趋势,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依托,带领全体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开展电力营销,实施电力营销管理[4]。采用现代化手段对电力营销进行管理,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电力营销管理市场化不断提升。在顺应市场发展,转变理念过程中,为了保证电力营销管理制度创新的有效性与适用性,需要工作人员从市场发展大局角度出发,将现代化、市场化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电力营销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之中,促进电力营销管理制度创新与市场发展步调一致、协调,满足电力用户真正需求。
三、营造具有选择性的用电环境市场。为了满足电力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电力营销管理制度创新还必须营造可选择性较多的用电环境。可选择性的用电环境主要是针对电价而言的,不同用户所需电量不同,而用电量的不同意味着电费多少的不等。现阶段,我国电费收取标准实施的阶梯式收费标准,在一定用电量以内每度电按照0.5元收费,超过规定电量后每度电按照0.8元收费。这种弹性的电价机制,为电力用户提供了较多的用电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起到节约用电的作用。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用户电力需求的调研分析,在深入分析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电价收费标准,以适应当地用电情况,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的人性化与灵活性。
第四章 电力营销稽查与市场风险管理
由于电力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备受政府和民众的观众,而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电力企业获得发展和持续经营的重要业务,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营销稽查作为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重要监督手段,也是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第一节 电力市场营销风险概述
电力市场营销风险,存在于电力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和服务业务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电力企业在日常的电力产品销售和供电服务等方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稳定性和意外事故,而这些意外事故会给自身以及社会人员带来一定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电力营销风险已经进入民众的视野,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而营销稽查,则是一种监督机制,是源于强化电力营销服务质量,提升企业业务水平,而逐步产生的,这种监督机制,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从而促使企业整体的运营能力不断提升,促使整个企业的供电能力和安全性提高,从而减少电力营销风险的存在;所以,在电力行业当中,营销稽查是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节 营销稽查在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在电力企业当中,营销风险的存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营销业务、服务和风险处理以及风险效果评估,电力营销业务风险,包括电费的收取和电价的管理,以及电量和各种线路的损耗管理;服务风险,则是服务标准的规范化和服务质量以及安全等风险。首先,营销稽查能够促使电力营销风险识别能力的提高。
在电力行业当中,营销风险的识别,最主要是通过客户,因此,就需要对客户的资料和意见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而营销稽查的内容,就包括各类业务的变更、电能计算、电表抄写、合同管理、服务质量审核、故障处理等等的考察和核实,在这个过程中,营销稽查通过随机抽样的稽查方式,对电力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业务和服务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那么,为了获得更好更准确的监察和评估结果,营销稽查部门就要全面收集客户的资料,并对各项业务的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这就让营销稽查能够及时准确发现电力营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其次,营销稽查能够帮助电力营销风险管理快速提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尽管营销稽查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与指导纠正,防止风险的扩大蔓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不可控的客观因素,那么,由此也会为风险的存在提供可能,那么,在风险发生之后,电力企业就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恢复供电的正常。在电力企业当中,营销风险管理有一个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在这个部门当中,是针对电力行业的优秀电力企业,他们有着电力风险处理的丰富经验,但是,这些部门的运作机制还不完善,整体来说管理制度也都还都不健全,这也就让整个风险管理部门在人员管理和风险预估等程序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那么,营销稽查就能够通过不定期的抽查和检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促使风险管理部门的运作机制不断健全,从而也就能够让整个部门运作的严密度有所提升,从而让风险管理部门在对风险因素等的评估当中,更加严密和准确,并且,营销稽查过程中会调差客户的客观资料,因此,营销稽查也能够为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正确可靠的信息,最终让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估和预测能力逐步稳定提升。
·营销稽查是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未来的经营管理中,电力企业一定要不断完善营销稽查的企业环境,发挥营销稽查的作用,促使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不断提升,减少电力的风险损伤,提升电力供应的安全性,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4总结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电力营销管理制度决定着电力营销能力强弱与营销服务质量,需要电力营销企业对电力营销管理制度及其创新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有效的创新方法对电力营销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创新。总之,电力营销管理制度的创新对优化电力营销服务,促进电力营销企业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电力营销,市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