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刘遐友)“奉献优质服务,共建和谐社会”,德江供电局视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为已任。继先后帮扶大元、中寨等10多个村走出贫困后,今年,按照德江县委政府的安排,德江供电局又承担了帮扶苏庄、中山等4个村的脱贫任务。近日,笔者随该局帮扶小组来到了堰塘乡的苏庄,见证了在德江供电局的精准帮扶下,这个一级贫困村发生的变化。
对于如何开展好帮扶工作,该局党总支认为,帮扶工作要做到点面给合,点面互动,以点带面,重点推进,整体带动,立足于挖掘社会资源,调动人脉,走出脱贫致富新路子。
家住办庄村上寨子组的冯仁婵三年丈夫不幸去世,一个拖带两孩子,还要供他们上学,家里的油盐酱醋就成了冯仁婵居家过日子的头等大事,一分钱都要分做两瓣来花。为了解决象冯仁婵这种困难家庭的困难,帮扶人员想到的是如何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需,千方百计寻找“短平快”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帮扶人员得知贵州铭仁食品有限公司正在招纳农户种植引进的高产红苕品种,这种红苕的产量不仅是普通红苕的三倍,而且淀粉含量高。厂家采取“公司加农户”办法,先行为农户提供种苗,秋后再向农户回收红苕,帮扶人员及时向村委会提供了这一信息,并与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一起,向贵州德江铭仁食品有限公司争取到了3万株种苗,冯仁婵分得了3千株。看到种在地里长势见好的红苕苗,冯仁婵充满了期待,指望着收成后解决她家一年的的“盐巴钱”。她告诉笔者,如果试种成功的话,明年她将进行大面积种植。
“这种‘定单农业’项目成本低,见效快,看得见,摸得着,农户基本不用进行先期投资,大家十分喜欢。”村支书黎旭峰告诉笔者。
苏庄村共有171余户、5个村民组、972人。居住分散,比较偏僻的黄家组到村委会所在地步行就要走两个多小时。这里山高林密水源稀少,在过去,主要农用物以玉米、红苕、洋芋为主,也种水稻,但都是“望天水田”,遇到年景不正常的年头,水稻基本颗粒无收,这种现象当地人称为“干烧”。由于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当地小伙很难在山外找到媳妇,“有女不嫁苏庄郎,苗沙红苕卡断肠。”这里说的“苗沙”,其实就是加工粗糙的玉米颗粒。改革开放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路通了电通了,还在政府的帮助下,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就在我们采访时,81岁的苏老汉还乐呵呵地告诉笔者说“我们这里小伙子都相到媳妇崽了哦!”
尽管如此,苏庄村由于起步晚、村际经济极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低,仍然被列为一级贫困村。帮扶人员告诉笔者,想要整体使苏庄村脱贫致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在帮扶人员与村委一班人共同努力下,该村正在发展养殖、土特产、和经济林果上下功夫,目前,已种植核桃1500亩,烤烟100亩,发展山羊养殖户8户,存栏数已超过170头,高产红苕种植户10户。帮扶人员希望通过这些农户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适合苏庄村发展的路子。
标签:德江供电,苏庄村,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