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红畈村位于大别山区腹地,是湖北省精准扶贫攻坚战中重点扶持的深度贫困村。两年前,该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2015年,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国网湖北电力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如今,该村集体收入达10万多元,有两个贫困户被评为全县“自主脱贫标兵”。
2017年12月28日,寒风刺骨,在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红畈村村委会的旁边,6名工人正在平整一块坡地,坡地下面修整一新的池塘里,十多只大白鹅欢快地扑腾着翅膀嬉水。
“张队长,开春以后播洒荷花种子,荷塘月色的景观就会初见妆容。”红畈村党支部书记尹学章高兴地对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凯说,这个项目的建设多亏了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
在村口,原先的一片烂泥地被整理平整,周边坡地除去杂草乱枝,种上了油菜籽,又根据地势,挖出一口水塘。
在村委会的另一边,几名供电员工在电杆上忙着将一根电缆线接入配电箱中,而在200多米外电缆的另一头,机器的轰鸣声从正在开挖的一口水井的井底传出。
在国网湖北电力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今年红畈村首批41个贫困户从该村23个自然湾里逐渐搬进集中安置点的新房中,形成一个新的居民小区。小区被村民们命名为“幸福小区”。随着小区居民增多,种菜浇园增多,项目建设增多,用水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甚至有居民反映水有异味。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扶贫工作队的高度重视,立刻为该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
“除了水井项目,上个月,国网湖北电力还为幸福小区安装了20多盏路灯,结束了红畈村没有路灯的历史。”尹学章说,小区的贫困户都反映路灯照得心里亮堂堂的,感觉幸福的日子更有盼头了。
“近一年来我家好运连连,意想不到。”贫困户颜云昌告诉记者,今年42岁的他过去是村里的“老大难”。他和父母、妻子、孩子一家五口人挤在破瓦房里艰难度日,每逢雨天,屋顶漏雨,屋内发潮。
张凯知晓后,介绍颜云昌到金岭休闲旅游乡村做保安,月工资1200元,还兼职新城镇森林防火队队员,一年巡山5个月,收入4000元。2017年4月份,他和40户贫困户搬进新居。“扶贫工作队联系银行,为我争取了5万元贷款,开了一家‘幸福超市’,媳妇在家门口也能赚钱了。”颜云昌喜不自禁。
如今,“幸福超市”一天销售收入400多元。颜云昌兴奋地描述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新城镇已被列入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红畈村将修起自行车赛道,村民的废弃房屋将改造成古民居。这里的游客一定会更多,我的生意一定会更红火!”
尹学章介绍,由于地处深山,村里基础实在太薄弱。2016年年底,国网湖北电力投资80万元新建一座100千瓦光伏电站,使村集体收入达到了8万元以上,2017年又为该村新建与改造10千伏线路3.33千米,容量850千伏安。该村幸福小区户表工程成为全县易地搬迁安居工程电力项目建设的典范。该公司还完成该村8处旅游公厕、3公里村组道路的新建和维修工程,为红畈村发展生态旅游经济、融入新城镇体育特色休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扶贫攻坚在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电力要先行。以后村里项目建设到哪里,电力建设就会服务到哪里。”张凯说。
回到村部,张凯碰到贫困户尹本立。2017年因给重病的小儿子看病,尹本立被村里新纳为贫困户。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获得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买回了5头黄牛养殖。工作队在他购回多功能轧草机后,为其架设了1.5千米的供电线路到养殖场。
尹本立说,有了动力电的保障,预计养牛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3年以后还清贷款,还能留下10来头牛作为以后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引导和组织小农户参与和发展专业合作,包括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今年,我们在该村成立了红畈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算将光伏发电、农家乐、时令蔬菜采摘园、青油茶种植以及村里能人大户发展起来的猪牛鸡羊等家畜养殖产业集中到一起经营发展,预计两年内村里的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6500元。”张凯对带领全村脱贫奔小康信心十足。
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国网湖北电力先后参与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616”工程鹤峰县红土村、三峡移民工程等12项帮扶任务,向214个定点扶贫对象累计捐款捐物折合资金2098.9万元,派驻驻村第一书记127人次,驻村工作队达396人次,与9379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该公司通过人才帮扶、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光伏扶贫、教育捐款等扶贫模式,有效改善扶贫对象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7年12月29日,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在批示中指出:“省电力公司‘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的帮扶,特别是真抓实干的作风,值得肯定和学习!”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湖北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