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一派丰收的景象,群山翠绿欲滴,沟渠碧水蜿蜒,林中绿树婆娑,田间硕果累累,错落有致的傈僳族特色“木楞房”与翠绿的山林、金黄的稻田交相辉映,犹如一幅精美的版画定格在天地间。
“我们进入了百米冲刺阶段。”维西县扶贫办副主任钱晓君告诉记者,12月31日,维西县将迎来脱贫摘帽的国家检查验收,从10月11日算起,还有81天。
而对于那些在这片土地上奋斗了数年的南方电网15名扶贫干部而言,他们也进入了收官前的最后忙碌。“我们绝对有把握脱贫。”南方电网派驻维西县永安村驻村第一书记雷雨信心满满。
没有你们,我们根本脱不了贫
在维西塔城镇,一片江南水乡式的庭院映入眼帘,池塘映日、曲廊婉转。这是德缘种养殖经营有限公司办公地点。负责人余学军拉着记者去看看他的2000多只鸡,“这只是其中一个鸡场,你如果想要看完全部的鸡场,需要两天呢,你去不去嘛?”
余学军并不是养鸡专业户,他只是一个“鸡贩子”,与维西县的520户农户(其中70%以上是贫困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他这里,一只鸡收购价20元/斤,一般的家庭会养50只,4斤左右就会出栏。这笔钱刚好可以让一个人脱贫。在迪庆,脱贫的标准是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800元。
余学军把农户养殖的鸡收上来之后,就要去找另外一个人——田华。
田华是维西县特色农业扶贫开发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现有15人,负责维西县农副特产的销售。“我们的公司是一个平台,就是把这些山货卖出去。”田华说,卖鸡不赚钱,纯粹是一个体力活。但这个体力活的意义却不简单,按照余学军的说法是,“没有这个扶贫公司,一部分人就不会按期脱贫。”
2016年,南方电网与维西县政府联合成立了维西县特色农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田华也从迪庆供电局调到扶贫开发公司专司扶贫工作。才满三年,公司就销售了3000万元的农副产品,带动2724户致富,其中贫困户为1246户。
。“南方电网从2015年开始,在这里投入了2400万元。”田华告诉记者,很多农副产品在南方电网内部销售,解决了公司发展的后顾之忧。
“刚开始的时候,对于怎么开展销售一脸茫然。”说起以往,田华的脸红彤彤的,截至9月,公司已经完成了1160万元的销售额度,正准备开拓更广的市场。不过当前让田华最着急的是羊肚菌的种植。
羊肚菌是扶贫开发公司开发的拳头产品,截止2019年5月,羊肚菌产业已累计带动当地农户537人人均增收1713元。现在,田华的目标是在维西县推广羊肚菌种植1000亩,以提高产业带动力。
10月10日,田华跑到了县政府找到了县委副书记和俊昌,第二天又跑到白济汛乡对接乡政府。“10月20日必须得敲定全县的种植面积,否则来不及了,因为羊肚菌的菌种要培育下地了。”
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
“丰学青,”后山组村民自治委员会主任和艳光念了一个名字,“请大家举手表决”。后山组34名代表齐刷刷地举起了手,这表明丰学青已经光荣脱贫。
10月10日,在维西县永安村后山组,南方电网派驻永安村第一书记雷雨正在组织大家进行“三评四定”民主评议会,34户村民每家派一人参会。“三评四定”即是从组里、村里到乡里、县里一整套的脱贫摘帽评议认定程序。
丰学青自2014年被列为贫困户以来,因帮扶措施得力,自身努力肯干,2018年,他家的总收入达到26551元,人均纯收入8850元,达到了脱贫标准。今年,丰学青家养了1头牛,3只猪,50只鸡、1匹马、5只羊,这些农副产品都是通过益参合作社和扶贫开发公司来销售。
“一碗水只够一个人喝,一桶水只够一家人喝,所以我们要挖一口井让全村人喝”。自2016年起至2020年,南网公司每年扶持永安村100万元的产业资金,主要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村集体产业。在扶贫干部的张罗下,2017年4月,永安村成立了益参合作社,经营着4个集体项目:野猪规范化养殖基地1个;傈家黑乌鸡养殖基地1个;糯山药示范种植基地1个;羊肚菌轮作基地1个。2019年上半年益参合作社经营的特色产业营业额达43.6万元,带动建档立卡户158户546人增收,户均收入545元,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56%。
“还剩下81天了,每天工作都排得满满的。”上午刚刚参加完迪庆州脱贫攻坚业务培训会,雷雨下午就投入到“三评四定”的工作中,“20个村民小组,我们还要逐一去现场。”
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家检查验收,雷雨信心满满,“我们预计永安村年底的贫困发生率会降到1.5%,低于国家3%的目标。”
脱贫只是一个逗号
10月10日,南方电网挂职迪庆州副州长的林志波也赶到了其挂钩的康普乡展开脱贫调研座谈。
“我们的垃圾堆放地还没解决”、“我们还有5户不愿意搬迁”、“我们旱厕改水厕还需要一笔资金”。在最后的决战阶段,康普乡9个村负责人都谈及了当前脱贫的具体问题,极为细琐且颇为棘手。林志波耐心倾听,并一一记录。
康普乡位于碧罗雪山山脉与云岭山脉之间的峡谷地带,山高坡陡。全乡3294户生活在1800米-4150米的垂直地带,这里的贫困发生率为56%,属于维西最高,贫困人口占了全县的17%。当地有句话:迪庆脱贫看维西,维西脱贫看康普。
为了使贫困户摆脱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康普乡今年要把371户迁到县城的易地安置点去,“11月20日搬迁,30日要完成。”林志波告诉记者。
75岁的老人普洒咪对着即将到来的搬迁有点犹豫,她担心生活面临不适,但又有点期盼,因为他儿子余群生可以在县城去找工作。余群生的一只眼睛已经瞎了,另一只眼睛也视力不佳。林志波把他送到了昆明学会了盲人按摩技术,这技术在乡里面肯定无用武之地。
距离康普乡69公里的维西县城,就是普洒咪新生活的起点,维西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设置在此。经过一年的建设,26栋单元房已经拔地而起,800多套崭新的安居房主体工程已经完毕。工地上热火朝天,来自云南建投的建设者正在进行门窗安装、花坛修葺。
“这次要搬进来875户,占全县易地搬迁人数的92%。”南方电网挂职维西县副县长唐宝告诉记者。
而就在一天前,维西县开始了脱贫攻坚第四个百日会战。“每3个月作为一个阶段,”唐宝告诉记者,每一个问题都要倒排工期,实行销号式管理。现在迪庆州的其他两个县都已经脱贫摘帽了,今年维西县预计脱贫8080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预计控制在1.25%左右。“如果说这是百米跑的话,我们在冲刺最后的10米。”
脱贫只是维西发展的一个逗号,要真正把农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还很漫长。“扶上马,送一程,即便维西脱了贫,我们还要为这里的可持续发展献计出力。”林志波的眼光掠过人群。窗外,一丛傈僳族人喜好种植的灯笼花,正灼灼绽放。
“南方电网公司的扶贫措施最给力,效果最明显”
“在所有对口帮扶迪庆的央企中,南方电网公司的扶贫措施最给力,效果最明显,不仅‘输血’,还致力于培育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日前,云南省迪庆州州委书记顾琨充分肯定南方电网公司在助力迪庆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为。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云南省11个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属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也是被国家划定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开发贫困县之一,经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与南方电网公司结成定点扶贫结对关系。
2016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累计在维西县投入行业扶贫资金1.86亿元,定点扶贫资金4671万元,先后选派15名优秀干部前往挂职,在南方电网公司积极参与推动下,2014年至2018年,全县累计减贫9229户33491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从30%降至7.2%,为2019年实现维西全县脱贫摘帽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南方电网公司聚焦维西县2019年脱贫摘帽目标,加大维西县产业发展扶持力度,通过示范村巩固、党团助力、整合资源等手段,追加资金投入,深入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全面助力维西精准脱贫。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公司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9年,公司在维西县投入定点帮扶资金1772万元,是2018年投资的2.45倍。着重解决维西县部分深度贫困村“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帮扶项目内容包含产业发展、教育培训、住房改造、安全饮水和卫生室建设等各方面,项目实施后将极大提升和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切实增加当地贫困户收益。
2018年底,公司下属扶贫开发公司在维西县4个乡镇10个合作社推广种植羊肚菌近400亩,助力农户多渠道增收。截至2019年5月种植期结束,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劳动等多种方式,累计带动当地农户537人人均增收1713元。2019年,计划在维西县推广羊肚菌种植1000亩,进一步扩大羊肚菌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带动力。
公司积极落实消费扶贫,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扶贫开发公司先后与维西供销社、南网物资公司、公司系统各单位等企业合作,签订内部销售订单,并通过运营微商城和淘宝店,畅通内外部销售渠道。8月30日,南网商城扶贫专区正式上线,扶贫开发公司同步入驻进行销售,进一步畅通了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截至2019年8月,扶贫开发公司已完成销售额752万元,完成全年销售计划的77%,覆盖1734户农户和贫困户。
2018年11月,永安村被评为南方电网“精准扶贫示范村”,为公司其他扶贫点树立了标杆。2018年5月29日,云南省、州、县三级人大代表考察团一行68人,莅临永安村视察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村集体经济建设情况,充分肯定了公司对永安村的帮扶成效。2018年11月3日,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对永安村开展检查调研,检查组认为公司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实在的成效,让人眼前一亮。目前,永安村益参合作社正大力发展竹斑鸡、二代野猪、生态大米、羊肚菌、蜂蜜等特色产业,2019年上半年营业额达43.6万元,带动建档立卡户158户546人增收,户均收入545元,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56%。2019年1月,145户贫困户分得红利30万元,进一步巩固了产业与合作社、贫困户之间多渠道利益联结模式。(殷浩钦)
一颗滚石跑到了迪庆
——记非典型性扶贫干部林志波
“人的心跳是有数的”,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挂职副州长的林志波常常如此说:“但在迪庆需要更加用力跳。”身在高原,你得用尽浑身力气才能健康活着是其一,更重要的,林志波想帮助迪庆维西县跳出一个脱贫后的未来。
于是林志波变成了一颗停不下来一直在滚动的石头,爬遍迪庆每一个山村。这颗滚烫石头,还在用思想的温度感染启发身边每一个人,把现代农业、现代公司、现代乡村的理念分享更多迪庆耕耘者。
比起单纯做一个勇士,林志波期待着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为迪庆带来新的裂变,不止于扶贫。
一颗滚石
林志波反应过来时,那颗从天而降的石头已经从副驾驶旁边的车窗打了一个回旋。玻璃震碎,砸在林志波手上,出了些血。
事后,林志波庆幸当天摇了车窗玻璃。打那开始,车窗紧闭成为他的习惯。
但是在迪庆扶贫,人有几十种遇难的可能性。
维西县的路不好走,有些地方山谷到山顶有1000米的落差,一边能听到车体与树枝刮擦的声音,一边就是千米深的澜沧江悬崖。走石子路,碰上雨天会打滑,柏油路,冬天结冰也一样。狭窄拐弯的地方,轮胎半只露在外面,拐三次方向盘很常见。
高原反应也折磨人。林志波来迪庆一周就住进了医院。本来就高血压,现在要比广州时多吃两倍的药,头发肉眼可见的白下去。来迪庆近两年,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夜里醒个五六次非常正常。最可怖的还是看着同僚离开,今年春节期间,来迪庆半年的常务副州长莽绍标在林志波隔壁宿舍心梗去世,年仅50岁。
当地人早已习惯于此,平均寿命57岁,迪庆州政府每年会走两三个干部。
“我在这待两年,每月走访10天,一年也才100来天,他们却要日日夜夜生活在这里。”
林志波口中的这里山林莽莽,三江并流,村民散居于山中。有的人家一户占一个小山头,不出门就可对苍山云海。神仙能餐风饮露,人得吃饭。林志波第一次到农户家里时很惊讶,有人每天就靠俩土豆过活。“挖土豆,还要挡个木板,一不小心,可能就滚到山里去了。”
贫穷是肉眼可见的。山里很多房子结结实实,墙体上刷着标准的宋体字:“生产用房”“生活用房”,这是政府修建的。家里没有厕所,几个山头的村民共用一个旱厕。政府买的洗衣机,有些用来放猪饲料。
陡峭山路上,零散妇女背着一筐筐的玉米在爬坡。出行多依靠摩托车,村民觉得运饲料要下山,浪费汽油钱,划不来。“在这里种植成本比平地要高30-40%,水泥、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不好运入,农产品生产出来,不好批量运输下去。两相一叠加,也卖不上价格。”
这种情况下,早些年,“今宵有酒今宵醉”成了某种常态。早上天蒙蒙亮,抱着一只鸡下山,走两天,换一袋米、两瓶酒上山,边走边喝,醉倒路边。这不是传闻,每个人都能讲几个有名有姓的当地人与酒的趣事。
这是林志波最头疼的地方:有酒喝,有土豆吃,这就是他们认为的幸福全部。林志波要和他的同僚一起,用实际行动让他们看到这不是全部:人应该有多样选择的能力,做到这点必须消除贫困。
思维碰撞
维西县扶贫开发公司总经理田华一遇到事情就想找林志波拿主意。这次却挨了批评。
饭桌上,林志波不断给田华耳提面命:扶贫开发公司的初心是扶贫。眼睛不能只盯着维西,货断了,可以去怒江甚至贵州进货来卖。
林志波试图借由扶贫开发公司为迪庆引进现代示范农业,帮助当地人制定标准。等到年底维西县脱贫摘帽后,留下的公司可以继续帮助当地人致富。田华每天遇到的却是一单单外人看来有些哭笑不得的问题。
比如做标准,不同品种的鸡有不同斤两的收购标准,有的农户第一次送过来太轻,第二次太重。回头直接丢给田华一句:“你一会儿嫌我鸡小,一会儿嫌我鸡大。”收购蜂蜜,当地人养蜂直接从山上找断木,把中华土蜂的蜂王捉进去,这样出来的蜂蜜纯天然。可是因为没有标准,蜂蜜可能颜色都不一样。
再比如种植羊肚菌,扶贫公司要在10月20日前确定种植面积,以预留育种的量,12月20日前必须种植完毕,这样才能保证来年羊肚菌的丰收。但是有的乡政府却想让农民改种冬油菜,这内部的博弈让他头大。
需要让林志波发挥“军师”才能的地方还有很多。维西县康普乡扶贫攻坚调研座谈会上,众村书记纷纷抛出具体而微的问题。村里的厕所要怎么修?旱厕还是水厕?垃圾问题怎么解决?有的农户不想易地搬迁,只想就近解决。易地搬迁中小菜园的面积多大,畜圈面积多大?南方电网公司能否收购更多农产品?这些一股脑儿涌到林志波这里。
但是他拒绝直接对细致而微的事情拍板。“你们要自己想办法,要敢于担当。”他迫切想传授的是方法论。
林志波认为政策是一个框,放在中国大地99%都是对的,但是摆在某一个具体农户那里就是不对。易地搬迁不是全部搬迁到集中搬迁点才对,有些群众从极度偏僻的地方搬到相对偏僻的空房处,也是一种搬迁。“一个一线冲锋的战士,你隔一分钟打一个电话问指挥员,前面有个地雷,我是绕过去,还是炸了?这怎么行?”林志波鼓励一线干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敢于做事。
因此林志波不停强调不要因为畏惧投诉、害怕审计而不敢做事。老百姓过得幸福舒心才是扶贫的唯一标准。
田华没有在饭桌上得到如何处理眼前棘手问题的答案。太阳照常升起后,他还是要与不愿种羊肚菌的乡政府打交道,他的员工依然要因为开发票这样简单自然的事情与当地合作社一来一往。
但是事情已经在起变化。人们思想上的藩篱在打破,公司的治理理念在传导给基层政府、合作社、农户。今年12月31日维西县整体脱贫成功后,这将发挥更大作用。
留下火种
还有半年时间,林志波在迪庆的2年任期便满了。自嘲所有人事档案都会留一笔“脾气急躁”的他现在有一种更加迫切的心情。这种迫切不是担心81天后维西县的脱贫,而是思考维西县在脱贫后,如何把产业、心气继续保持下去。
“我越来越有体会,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林志波不惧于承认自己的受挫:“你有万千话语,但如果对面那个人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呢?如果话语传递不到,又如何长久滋生他们的内生动力?”
林志波选择急切地与人交流。他试图以一己之力影响更多的人。
迪庆州政府政务中心的陆良才惊讶于林志波第一次来政务大厅调研,就能观察到没有放老花镜这种细节。市场监管局的刘琼佩服林志波的远见,他试图将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的不良反应检测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合并为一个大的检测中心,迪庆的物产可以实现就地检测,这与他推动扶贫开发公司制定标准一脉相承。
林志波成为不知疲倦的布道者。即使到了农户家里,看到厨房脏乱,他也忍不住提醒要打扫。他晓得未来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继续耕耘,他得把每一个与他接触的人裂变成播火者。
永动机一样传播思想的火种外,林志波也乐于将一些思考写成文章,推动成现实中的规章制度,以便“萧规曹随”。林志波已就迪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未来、香格里拉葡萄酒产区品牌建设、迪庆互联网+政务服务、香格里拉旅游等多个问题形成或短或长的调研报告,且分发给相关人员,其中迪庆信息化建设已初见规模。
身在“冬季和大约在冬季的迪庆”,林志波说这两年时光是“春寒料峭。”寒冷、落后为真,蹭蹭冒出的春芽也为真。自嘲已经被世界改变的林志波,仍是那个带着最强大脑、对风车挥舞的骑士。(记者 刘杰 毛春初)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决战脱贫,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