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护航高标准农田改造。 杜明彦 摄
“感谢政府!感谢供电部门!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我家每年的收入增加了3倍还不止。”1月19日,在云南省曲靖市白水镇下坡村月亮洞水库边,置身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场的周学齐热情满怀,伸出拇指盛赞政府和供电部门。他的一旁,一台专为土地灌溉抽水用的80千伏安变压器正在进行安装调试。
在沾益区实施的高标准农田改造过程中,下坡村共有6300亩土地规划在改造范围内。下坡村党总支书记何玉帮介绍说,在沾益区,高标准农田主要是推进两项建设(抽灌设施建设和道路建设),实现三个目的(缺乏水源的土地能灌溉、常年积水的土地能排水、农产品和肥料能有效运输)。而土地的灌溉用水,离不开电力的供应。
据了解,高标准农田改造是国务院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曲靖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过程中,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下坡村的气候土壤适宜山药种植,是曲靖市优质山药的产出地之一。村民通过种山药,每亩地每年可创收2万多元。然而因为山药对水的需求量大,在生长的关键期需定期进行浇灌,而很多土地因缺乏浇灌设施,不能种山药。
周学齐家的28亩土地在改造之前,因距离水库远,大部分连烤烟都栽种不了。即便栽种苞谷,也只能等待降雨,苞谷种子才能发芽。一年下来,他家总的收入仅有十万元左右。而在2021年高标准改造过程中,20亩地几乎全部都被纳入改造范围。“2022年,我只需种15亩左右的山药,就可创收30万元左右。”周学齐说。
在沾益区盘江镇小后所村,有3000多亩土地常年积水,不能得到高效耕种,自2020年完成改造后,地里的水能灌能排,成为优质土地。“原来,一亩地一年最多产400斤大米。除去化肥、农药、劳力等成本外,辛辛苦苦一年,基本上挣不到什么钱,现在,坐在家里就有1000元。”村民胡勤华说。
据沾益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艳俊介绍,2019年以来,该区完成近14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改造工作。而“十二五”以来,共改造完成约24万亩。
为保障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曲靖供电局除了在灌溉管道铺设、蓄水池建设、道路修建等临时用电的工程上提供有力保障外,还主动靠前工作,扎实推进抽水蓄水相关电力建设。仅2021年,在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抽水用电方面就支持建设电力线路3250米,安装了16台总容量3020千伏安的变压器。 (杜明彦 刘东省)
标签:曲靖供电局,沾益,农田,高标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