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自己干,25年搞出创新成果28项,成立创新工作室后条件好了,力量大了,4年就搞出创新成果28项。”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公司检修班副班长、全国劳动模范姜广敏谈起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非常自豪。据介绍,辽宁电力公司创新工作室已达50个,这些创新工作室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2011年11月10日,“姜广敏工作室”挂牌。这是辽宁电力公司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第一个技能专家工作室。2012年11月,辽宁电力在鞍山供电公司设立了“胡绍刚工作室”,这是辽宁电力公司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技术专家工作室。之后,创新工作室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经达到50个。公司此举的目的就是为公司高端人才构建最优秀的创新环境,充分激发高端人才的创新潜力,凝聚和培养技术水平领先、创新能力突出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有效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如虎添翼”,姜广敏如此形容创新工作室对创新工作的推动作用。姜广敏过去搞技术革新完全是单干,搞革新的地方就是一间10多平方米的仓库,设备也就是老虎钳子、台钻、电焊机等简单设备,革新用的零件几乎全得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立“姜广敏工作室”后,公司专门为工作室盖了一栋477平方米的小楼,配备了钻床、铣床、磨床、车床、砂轮机、切割器、气焊、氩弧焊、张力试验机等搞革新和试验的全部设备,还为姜广敏配了4个助手,现在“姜广敏工作室”已增至11人。本来就热衷技术创新的姜广敏干劲更足了,仅4年时间,他带领创新工作室人员就搞出创新成果28项,获得国家专利29项,其中26项被评为不同级别的创新成果奖。11月27日,该工作室研发的“防止带电设备开关接点过热穿刺式过渡线夹”获得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按照每套设备1万元计算,省内18家单位每家均以10套估算,就可创造效益18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该工作室创造的成果推广使用后创造和节约价值达9000多万元。
胡绍刚是鞍山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电网工程技术专家、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胡绍刚工作室”成立后,他把15名国网级、省公司级技术专家组成9个专业课题科研小组,使过去靠单打独斗搞革新的专家形成了合力。“胡绍刚工作室”核心成员现已增至35人,分成了18个专业课题科研小组。2013年,实现国网和省公司级创新成果8项,今年则达到12项。2013年时有11项次成果获得不同级别奖励,今年获奖的成果则达到24项。
“胡绍刚工作室”的成就激发了更多职工参与创新的热情,公司工会因势利导,2014年5月30日以“胡绍刚工作室”为核心,成立了职工创新俱乐部。现在,职工创新俱乐部成员已经达到470多人,95%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两年来,工会为俱乐部拨款 45万元,支持职工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质量提升工作。职工创新俱乐部不仅开办了网站、QQ空间交流创新经验,还办了《供电现场经济交流》杂志,已出版3 期,刊登论文36篇,QC成果16项,管理创新成果3项。胡绍刚则挑选优秀作品推荐给中文专业期刊发表,今年就推荐发表了14篇,为年轻职工职称评聘创造条件。2015年,公司工会开展了“职工创新成果和合理化建议竞赛”,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职工创新俱乐部成员积极参赛,实现创新成果78项,其中3项成果分获辽宁电力公司一二三等奖。“我们创新工作室更大的作用是给年轻职工搭建了一个让他们梦想成真的平台。”胡绍刚如是说。
标签:辽宁电力,创新工作室,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