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电科院现代配电网技术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在开展非晶合金变压器噪声检测。李立生 摄
2015年以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简称“国网山东电科院”)现代配电网技术实验室全面开展配电网设备状态评价,强化配电网运行诊断分析,完成19次设备重过载、故障停电等专题分析,精准定位配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山东全省终端在线率达到98.89%,遥测正确率达94.75%,遥控成功率达97.48%;2015年,全省配电网故障率下降33.1%。这一系列闪亮的数字,饱含了该实验室为建设“一流配电网”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卓越贡献。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配电网建设改造动员大会精神,各网省公司对配电网的改造建设和运维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全面、更具体的要求,掀起了一场组织和部署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大行动,力求进一步提升配电网发展水平,努力打造现代配电网,全面支撑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
国网山东电科院作为山东省电网技术支撑单位,对配电网的改造建设和运维管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该院紧密围绕全省智能配电网的全面建设任务和要求,从人才、装备、实验室三个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应用支撑,构建了“技术研究、技术支撑、示范工程、试验检测”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在配电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进,走在了配电网技术支撑的前列。
打造现代化实验室
强化技术支撑能力
2010年,山东省提出了配电网自动化全覆盖,大力发展智能配电网的目标。国网山东电科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积极响应,超前部署,组建了配电网专业技术团队,深化一、二次专业技术的融合,重点开展配电网诊断分析、配电自动化运行指标监测、系统功能测试、共性问题研究等工作,现代配电网技术实验室应运而生。
该实验室是山东省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共有8位骨干科研人员组成,集设备检测、运行分析、数字仿真、动态模拟和系统评估等功能融于一体,力求通过开展配电网相关领域基础性、通用性和关键性技术研究,推进科研成果标准化、实用化和产业化,为山东省域配电网建设、改造、运行与检修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远大宏伟的目标源于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成立6年来,该实验室秉承“支撑为本、创新为魂”的理念,坚信配电网的稳定运行没有最好只有更优,结合现代配电网的实际发展需要,成立了配电网仿真、配电网动态模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配电网优化运行与评估等四个子实验室,并建设了智能配电网运行监控平台、配电网设备状态监控平台、配电自动化系统测试平台,具备全面、权威的配电网监检能力,实现了一体化检测。
该实验室的配电网优化运行与评估子实验室始终坚持着“日统计、周通报、月分析、年总结”的工作模式,肩负着山东省全省配电自动化运行指标的日常统计和分析工作,并对各地市提报的配电网自动化相关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案,跟踪问题的解决情况,并在全省进行经验共享。“每日零时到6时,各市、县级供电公司配电网的重要运行数据,将通过监控系统上传至实验室的监控平台。”该实验室配电网优化运行与评估子实验室技术负责人邵志敏介绍说,“我们有专人在次日,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根据实时更新的数据查找配电网的运行问题、缺陷隐患,找出共性,分析个例,防患于未然。”
为了实现配电网从技术到设备的全面管控和优化能力,该实验室还严把设备质量关,建成的配电终端检测平台和主站系统一体化试验平台,使得国网山东电科院成为了全国首家具备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检测能力的省级电科院。该实验室配电终端设备实行“两检测、一评估”,累计完成22家厂商54个型号设备的检测,发现并跟踪解决问题、缺陷200余项;率先开展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升级管控,实现了全省统一发布、版本唯一,完成7次主站升级测试,消除隐患74项,确保了主站平稳升级、可靠运行。
立足配网顶层建设
全面推进智能管控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国网山东电科院院长苏建军谈到该院配电网技术研究进程和成果时自豪地说:“配电网技术支撑是一项重大工程,我们的科研平台和检测平台,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和运行隐患。我们实验室的建设,最终的目的是‘接地气’,使得科研成果能够落地应用,消除配电网的运行隐患,用科技武装配网,实现配网自动化和智能化。”苏建军的一席话,道出了该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真谛。
该实验室在技术创新上一直做着加法,却在配电网缺陷隐患上做着减法,这一加一减都是由许多科研成果作为坚强后盾的。该实验室承担了“智能配电网仿真研究平台开发”等7项国家电网公司课题和“省域智能配电网运营关键技术研究”等6项山东省电力公司课题研究。其中,一些科技创新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山东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专利31项,获得授权专利17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8篇。2016年,该实验室“配电网灵活接纳分布式电源与优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被国网山东电科院列为八大课题之一。
当记者问及该实验室最引以为豪的科研成果时,实验室负责人李立生饶有兴趣地说:“我们实验室研究应用了新型的‘录波型故障指示器’,它就像‘心电图’,能够提供配网运行状态波形,对于接地故障,定位准确率能达到90%。目前,指示器已经通过试点项目,在市级供电公司的线路上安装了1000多套,可以实现配电网智能感知和预警,对存在的隐患提供预判。这只是我们众多科研项目中的杰出代表,我们的科研亮点还有很多,6年来我们‘白加黑’、‘5加2’,没有虚度一分一秒的光阴。”目前,国网山东电科院利用科研项目作为支撑,初步建成了国内领先的现代配电网技术实验室,具备了电网数字仿真、物理模拟、配电自动化主站与终端检测、配电网运行分析与评估等一体化测试能力。
2016年1月22日~24日,极寒天气来袭,山东电网面临着严峻的运行考验。该实验室超前部署,主动作为,对全省配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共性问题,排除隐患,为配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该实验室可以检测到9大类,35项指标,在阴雨雷电、潮湿等特殊天气、气候环境下,都会积极行动起来,利用现有的技术和平台,不断总结开发新的科研成果,全面推进智能管控,保障万家灯火通明。
建设最佳示范工程
实力打造一流配网
科技成果能够落地应用,发挥超凡的效果,是每一位科研人员真正的初衷和意愿所在,也是他们艰辛付出的最终目的。国网山东电科院现代配电网技术实验室力求在实战中检验科技成果,抓住济南汉峪金谷现代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的建设契机,展现智能配网技术的支撑实力,希望在该示范区继续更加深入的进行科研成果的研究,使得这些科研成果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该示范区面积达1326公顷,将运用智能感知系统,采取主动配电网技术,也就是改变原来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进行隐患诊断,解决缺陷的传统模式,改为主动管理和主动控制配电网,重点打造自愈性电网。“从被动到主动,并不仅仅是模式的颠覆,更是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的超越,这是未来配电网技术支撑的方向和目标。”苏建军指出,“在示范区,我们将大量运用科研成果,验证先进的主设备状态管控、低压用户监测等技术,将其建成‘一流配电网’最佳示范项目。”
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落地,从隐患诊断到主动管控,从致力打造到成为一流,国网山东电科院在这条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路上一走就是6年,他们坚信梦想终究会照进现实。该院通过加快“两个中心”(配电网工程技术中心、配电网自动化设备检测中心)建设,不断提升配电网异常及缺陷诊断能力、配电自动化设备检测能力和科研开发攻关能力。他们技术支撑的目标不变,他们科技引领的追求不改,他们必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山东电科院,隐患诊断,智能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