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市500户居民受邀在10点至12点间,关停除空调以外的家用电器,且空调调至27℃以上。
2小时,这500户居民家共节省用电175千瓦时,这一数据被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后台系统同步接收。
完成这一数据传递指令的,是装在居民电表箱外的智能装置。
家住武进区星河国际花园小区的阮文俊,3天前就接到常州供电公司发出的电力需求响应邀约。让他感到疑惑的是:“难道自己家里的用电明细,供电部门都能实时调控?”
据东南大学智能配用电所副所长周赣解释,居民楼的电表箱内都装有采集电流、电压数据的设备和智能终端,专门用于采集每户居民家的用电信息,并传输到省电网公司后台,再通过软件实现对电器类别的精细分析和判断,了解居民的用电习惯。“这项功能的价值在于挖掘居民的节电潜力。”周赣说。
据国网江苏电力营销部市场处处长杨斌介绍,如果一台空调温度调高1度,就可节电0.06度,按江苏省3800万户用户计,每台空调调高1度,即可让出负荷228万千瓦时,相当于一个大型县级市的用电。所以,海量居民在同一时段节电,既可降低电网用电高峰时段的负荷,也可为电网可能出现的缺口补漏,还可将这部分负荷让给需要用电的企业,相当于一个虚拟发电厂。
记者了解到,建设一座百万千瓦级电厂和配套电网需投资90多亿元,而如果有100万户用户在需要时段同步响应节电1千瓦时,在智能终端的投资仅需2亿元,还仅是单次效益。江苏电力在我市试点开展的这次同步邀约节电活动,仅是一个开端。下一步,这项活动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逐渐进入常态化。
作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城区用户与电网供需友好互动系统的一部分,居民虚拟电厂这一技术,待江苏试点成功后,将在全国推广。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常州,居民试点,虚拟电厂,江苏,需求侧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