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电网公司佛山高明供电局32万多只低压电表全部实现了电压、电流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上传,采集完整率达99.90%以上。该局在去年成功实现杨和镇电压监测到户全覆盖,在稳定运行半年后,进一步推进全区电压监测到户,并增加了电流数据的监测内容。该项技术的成功推进,将为佛山高明供电局下一步在靠前服务、精准服务、降损增效、规划改造等方面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大数据“利器”带来减负增效
“在以前,查找低压用户的电压、电流异常问题总是困难重重,要安排人手跑现场逐只电表检查,费时费力不说,效率还比较低,客户满意度不高。”佛山高明供电局荷城供电所计量运维及用电检查班技术员杨青说。
低压用户的电压异常问题是影响客户用电体验的痛点,也是影响供电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以往,供电人员只能监控到供电台区的总体运行情况,必须前往现场逐个电表查验,才能查找出存在异常的某个电表。而一个供电台区往往连接着数百只电表。如何查找出存在低电压或者电流存在异常的用户,这是个“大海捞针”的活儿。
工作模式的改变,发生在今年2月。随着最后一个用户电表运行数据的稳定采集和上传,佛山高明供电局完成了全局超过32万只电表的全部接入监测。电压、电流全面监测到户,意味着该局低压运维、客户服务工作多了一把“称手利器”。
“工作人员只要在系统读取日数据监控分析,就能及时发现异常数据,精准确认故障表计。”高明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专责赵勇华说。该局把智能电表采集的实时数据成功融入到计量自动化系统之中,让数据获取既高效、又准确。
有了电压、电流监测到户的技术,供电所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的数据,并结合现场情况判断线损异常的原因。去年12月,佛山高明供电局荷城供电所线损管理人员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分析智能电表的运行数据,发现荷城某城中村台区的三只三相四线电能表电流电压数据存在异常。经过现场排查,该所发现这3名用户故意破坏电能表计量元件使电能表计量失准,按照窃电查处,成功挽回了4.66万度电量损失,追补约13.04万元的追补电费及违约使用费。在有效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此项技术也提升了基层一线人员排查计量故障的工作效率。
“滞后服务”向“靠前服务”转变
以往,个别表计的故障问题难以主动发现,低压用户发生停电、缺相、低电压等问题,基本都由客户报障或者通过专项巡视发现和处理。
实现电压、电流监测功能全覆盖以后,该局配网专业建立起了快速服务工作机制。电压监测到每一个电表,运维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每个用户的电压情况。有了可靠的数据支撑,低电压的查找不再依靠人工现场测量核查或客户投诉反映。
在今年1月初,该局荷城供电所运维人员对范洲线赤坎村公用台变的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增大了低压线径,改善了线路末端的鱼塘用户的用电质量,使该用户的电表电压合格率从原来的87%上升到100%。“以前增氧机运行不稳定,没想过是低电压的原因,”看着增氧机“轰隆隆”运转激起的层层白色水花,鱼塘主黄先生高兴地说道,“现在增氧机运行明显加快,再也不用担心鱼塘增氧问题,多亏了供电部门主动解决问题。”
“在客户发现问题之前,我们已经通过智能电表采集的异常数据及时查找和解决电压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客户抱怨,提升客户的用电体验。”该局荷城供电所所长叶家雄深有感触地说。“有了数据的支撑,我们的供电服务真正由滞后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不仅让客户用上电,更要让客户用好电。“电压、电流的监测数据非常宝贵,可以说是为今后的客户服务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据佛山高明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副经理刘永忠介绍,通过智能电表实时采集到的电压、电流数据,让客户用电“明明白白”,为后续的节能诊断、用户画像等一系列的精准服务提供支持。而一旦发生用电异常情况,供电人员可以即时监控、快速处理,减少问题影响范围,提升客户获得电力的满意度。除此以外,对于电网修理技改项目的立项决策,这些数据也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目前,佛山高明供电局在高明区安装的智能电表已经实现稳定上传大量数据,全区32万多只低压电表以“每3小时一采”的采集模式,每天按8个固定节点持续、稳定地将运行信息上传到省级计量自动化系统。电压、电流监测精准到每一个电表,让每一个用户的用电情况都变得可观、可测,实现了故障问题的早监测、早解决,供电服务进一步迈向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下一阶段,该局谋划与佛山供电局市场部、信息中心探索利用机器人自动处理和分析数据,实现机器代人常态分析发布异常信息,进一步实现人力的减负,为更深层次的智能电网数据应用形成佛山经验。(谢颂情)
标签:佛山,高明供电局,电压电流,监测到户,数据引领,靠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