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字乌当2.0”项目的设备异常监测、指标看板、掌上乌当等10个场景功能和快速消单等5个掌上工具正式上线运行,“让设备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管控,做到事前需求及风险主动发现、事中全流程监控、事后统计优化分析。”负责该项目建设的贵州电网公司贵阳供电局信息中心信息技术专责周洋自豪地说。
2021年,贵州电网公司以贵阳乌当供电局为县级供电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和创新孵化基地,开展“数字乌当”建设。从一年前的1.0版到如今的2.0版,“数字乌当”通过以数据为驱动的应用场景建设,在全面支撑县局供电运营指挥上已崭露头角。
反客为主,让系统更“伶俐”
今年年初春运期间,贵州电网公司贵阳乌当供电局供电运营指挥中心副经理张练通过“数字乌当2.0”中设备异常监控模块的“设备异常监测”对辖区10千伏线路进行实时监测。“还好你们及时通知,重过载的那台设备是为照明设施提供电源所用,要是停了电,后果不堪设想。”谈到春运期间发生的一幕,贵阳高铁东站运维部经理彭路印象深刻。
“10千伏培东线即将出现过载情况,影响贵阳高铁东站正常用电,需要立即现场特巡测温,做好负荷转供准备。”由于用电量激增,张练监视发现10千伏培东线在9时出现重载情况,该线路影响到46户中压客户,贵阳高铁东站就是其中一户。
随后,张练立即通知贵阳高铁东站开展设备检测,做好用电负荷调整准备。同时,乌当供电局运营指挥中心每隔5分钟更新一次“设备异常监测”数据,对线路的重载趋势进行分析,通过持续观察并现场联动,实现春节期间辖区“零停电”。
“我们车站电力信息的传达从以前的30分钟到如今的3分钟,车站运行得到可靠保障。”彭路说。
“数字乌当2.0”中的设备异常监控模块是对运行中的重过载、低电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早发现早处置。目前“设备异常监测”已经覆盖到辖区的119条线路、2900余台设备,当负载率大于100%时系统将预警,有效降低故障率,提升供电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
“在指挥中心成立之初,我们没有一套数据整合的系统来支撑,只能通过人工定期去调度、计量、配网运维等不同系统查询线路、配变的运行状况,效率相对较低。”乌当供电局生产技术与规划部经理朱宁说。如今,通过数字乌当与南网智瞰联动,可以实时监控停电以及影响的地理位置,对中压集约、低压网格化管理的运维模式提供了信息协同,能够及时通知配电中心抢修处置。目前,单月中压故障平均复电时间同比缩短了37%。
以“减”促“快”让数据多“跑腿”
曹德华是乌当供电局东风供电所客户经理,所负责的台区客户距供电所最远20余公里。以前在受理客户诉求的时候如果正在外面工作,需要先返回供电所,在电脑上查询客户相关信息后才能再前往客户所在地为其处理诉求,来来回回需要耗时2个小时。而随着掌上乌当平台的运用,接单后根据工单类型提供所需信息,立即前往客户所在地为其处理诉求,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诉求解决效率。
曹德华依托的是在“数字乌当2.0”已上线的“快速销单”功能。“新客服工单会通过系统自动派至客户经理处,如5分钟后未签收工单会自动语音电话提醒签收,省时又省力。”东风供电所副所长赵禹说。
据了解,“数字乌当2.0”自去年下半年启动建设以来,历经10个月攻关,前后投入170余名业务技术骨干参与,封装完成344个数据模型,展现151个县级供电服务运营指标,构建基于南网智瞰的地图数据应用17个。
据统计,“数字乌当2.0”应用场景上线试运行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截至3月底,登录用户超300人,功能使用超20万次。设备异常监控统计发现重过载线路10条、重过载配变436台、低电压配变12台、三相不平衡配变587台,辅助生产运行管理部门制定运维策略和现场处置。停电情况总览监测发现中压故障停电22条次,配变停电1055台次,应急抢修跟踪监测管控故障抢修1107单。
“‘数字乌当2.0’已初步实现了向上承接战略运营管控平台关键指标,横向融入电网管理平台、客户服务平台等业务平台数据,向下对接‘工作台+工具包’,深入融合物联网平台、南网智瞰等平台组件,不断提升数字化赋能能力的愿景目标。”贵阳供电局信息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冯义说。
下一步,贵州电网公司将聚焦“上云、用数、赋智”,谋划转型路径,深化应用各类数字平台,深挖转型场景,加快实现线下业务线上运转,深层次推进大数据融合应用,大力推动机器代人,真正实现传统业务降本、提质、增效。 (陈举 杨志坚 张其琼)
标签:贵州电网,县级供电企业,数字化转型,范本 ,数字乌当